论《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 [摘 要]:《孔雀东南飞》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叙事结构和细节刻画这两个角度,再一次从宏观与微观上深切体会到了《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叙事;结构;人物
一、叙事结构的独特性
1、“鸡头凤尾”的比兴、象征手法 《孔雀东南飞》以比兴手法开头,用象征手法结尾。 这种手法,被许多研究者称为“鸡头凤尾”手法。 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比兴的手法鲜明地表现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2、详略处理别具匠心 《孔雀东南飞》在叙事结构上详略处理可谓别具一格。刘兰芝是作者所同情和歌颂的女主人公,她美丽、勤劳、善良、不向恶势力低头妥协,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极具特色的女子的形象。 作品中,刘兰芝被遣归家,极其悲伤的事情,刘兰芝却表现得坚韧刚强。比如“起严妆”一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刘兰芝离开焦家前把自己的衣物嫁妆留给丈夫,“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想到自己与丈夫即将分离,心中无限依恋与不舍,她的内心痛苦无比却又不能与丈夫厮守,只能借物寄托对丈夫的深情爱恋。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有的地方作者却又一笔带过。如焦母与刘兄这样的封建礼教及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人物,作者都是以寥寥数语勾划的,而且差不多全凭对话来表现形象。虽只是寥寥数笔,这两个艺术形象却刻画得非常逼真、活套,使他(她)们可憎恶的面孔跃然纸上。文中写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焦母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子女的典型形象。她对刘兰芝的美德、焦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同情之心,蛮横无理一意专行,强行拆散两个恩爱夫妻。作者对焦母的描写也只用了语言描写,焦母对焦仲卿软硬兼施,用语言威胁:“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有好言诱哄:“东家有好女……阿母为汝求。”逼焦仲卿遣妻。几句话语就把封建家长的典型形象描写的淋漓尽致。 此诗用最精炼的语言勾勒出最动人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这种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二、多角度展示女主人公的美 刘兰芝是以为美女子,她端庄贤淑,善解人意,坚强不屈服。《孔雀东南飞》十分讲究细节把握上精雕细琢,使整首诗完美的映入读者眼帘,把人物形象刻画到极致。 1、女主人公的外貌美 此诗主要运用了肖像描写的写作手法,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美。“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如流纨素,耳著明月铛。”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从静态的角度描写刘兰芝的服饰美。丝鞋、白绢束带写出了刘兰芝的着装美,“流”字富于动感,使人联想到刘兰芝腰身的柔软袅娜;而明月珠做的耳坠又写出了刘兰芝的饰物美。“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象含着红色宝石,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刘兰芝的外貌之美跃然纸上。 2、女主人公的性格美 刘兰芝在丈夫跪求焦母却遭痛骂时,为了不让丈夫为难主动要求“遣归”。在封建社会“遣归”对女性来说是一种灾难。刘兰芝在那种情况下却毅然要求“遣归”, 并且精心打扮自己,要风风光光地走。与婆婆的告别时“堂上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刘兰芝却很镇定、从容,没有掉一滴眼泪,没有流露半点可怜相。直到回到娘家,自己的母亲问她为何被遣回家,她才忍不住大哭,诉说自己的委屈。她的刚强的性格与博大的胸怀让人钦佩。回到娘家,长兄逼迫她再嫁,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却捍卫了女子的尊严。作者在冷静的描述中,微露和暗示刘兰芝复杂的内心世界,显现女主人公的性格美。 3、女主人公的人情美 刘兰芝忠于爱情,她的第一次拒婚,面对的是县令的三少爷,年轻、帅气、窈窕绝伦,便言多才。她的母亲本来支持她,但是也动了心,劝她“汝可去应之”。刘兰芝没有被那公子的地位和相貌所打动,只是想到与焦仲卿的铮铮誓言,想到与焦仲卿的情投意合,从而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她说“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在“断”字前加一个“自”,“自”是立即、立刻的意思,表明她几乎不容思考、不须商量,立马拒绝,这一片刻可见她的坚守爱情、忠贞不渝的情怀。最后的“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悲壮举动更说明这一点。刘兰芝与丈夫的恩爱始终不移、生死相依。焦仲卿在妻子投河之后也选择了死亡之路,无疑是因为刘兰芝对为妻之道的恪守。刘兰芝的死体现了妇女道德规范的人格标准,也体现了她“从一而终”的封建妇女道德信条。她的命运体现了中国妇女的悲剧命运,也表现了中国妇女的人情美。 三、结束语 《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创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故事结构完整,开头结尾照应,中间情节起伏跌宕,表现了民歌作者在叙事上的高超技巧。本文的叙事手法生动形象的体现了封建社会下各类人物的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郑亮.乐府叙事诗简论[D].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大学.2004年6月。 [2]杨慧芬.管窥《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9(3)。 [3]白红梅.《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探析[J].语文园地.2003(12)。 [4]赵仁军.《孔雀东南飞》中“严妆”一节写作艺术管窥[J].学语文.2004(5)。 [5][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四卷本)[M].中华书局.1979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