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浅谈《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浅谈《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
[摘 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叙事长诗,它描写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诗经》以来任何一首叙事长诗所无法相比的。它不仅做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同时也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它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将叙事与抒情相融合,并能兼顾诗歌的演唱特点,以白描手法写实,将细节扣入人物的行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些叙事上的特点,使它成为我国古代叙事诗的不朽诗篇。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叙事 对话 抒情 现实主义 演唱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叙事长诗,它描写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是《诗经》以来任何一首叙事长诗所无法相比的。它不仅做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同时也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其赞叹有加。明人胡应麟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①它和《木兰辞》并称,是乐府民歌史上先后辉映的双璧,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真挚爱憎情感,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表现形式,为我国的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孔雀东南飞》通过对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概述,深刻揭露了封建宗法势力和家长制度压迫妇女、扼杀婚姻幸福的罪行,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于爱情并为维护婚姻幸福而斗争的优秀品质,寄托了广大劳动人民追求婚姻自由的美好愿望。毫无疑问,《孔雀东南飞》之所以传唱至今,它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本人不揣浅陋,拟就该诗的叙事方面谈一点个人浅见。
以人物语言代替常用的叙述性语言,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在古今浩繁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多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故事,因为它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发展。但《孔雀东南飞》不同,它更侧重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来展示他们的内心活动和心理世界,从而活脱脱的表现出人物个性,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清人沈德潜是这样评价《孔雀东南飞》的人物对话的:“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削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②。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孔雀东南飞》塑造了多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的刚强,有的懦弱,有的蛮横,有的势利,每一个人无不形象饱满,符合各自地位立场和性格特点。以刘兰芝为例,在整个故事发展中,刘兰芝与焦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母亲和哥哥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在这些不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内刚外柔的个性。面对焦母的百般挑剔,刘兰芝发出了“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抗争,个性刚强,可见一般;拜别阿母,不忘孝顺,顾及“念母劳家里”;与小姑惜别“泪落连珠子”,并嘱托小姑“勤心奉公姥,好自相扶将”,足见其贤良淑德;面对焦仲卿的懦弱,不切实际的“暂还家”的安排,她果断地说出“勿复重纷纭”,车中分别时言及哥哥的暴躁,预见自己的结局,这是一个有主见、有远见的刘兰芝;与仲卿依依惜别,先是“勿复重纷纭”,再以物相赠,留作纪念,嘱托“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爱恨缠绵,难舍难分,既知道结局一定,又对仲卿抱有幻想,柔的一面,尽现其中。尤其是死前假意同意再嫁时的话语,更是切合当时身境。试想,如果兰芝言死不嫁,其势必遭到暴力约束,被逼迫成婚,哪能不负仲卿。兰芝的人物形象,就是在与众人的言语交谈中渐渐丰满丰满起来的。
不仅刘兰芝如此,诗中焦仲卿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软弱的性格特点,也是在他不同场合的话语中表现出来的。诗中描写了为了刘兰芝,焦仲卿与其母有两次对话。第一次对话是焦仲卿为刘兰芝求情,可是焦母无动于衷,而是向儿子道出心中的怨忿,更以美女“秦罗敷”为诱。焦仲卿不为所动,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相胁,可见其对爱情的忠诚。但在焦母槌床大怒,恶语相骂的胁迫下,焦仲卿默然而退,无奈休妻,又见其软弱。第二次对话是焦仲卿决定为情赴死后拜别母亲,既表达孝顺之情,愿母亲“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也说出了内心的哀怨,“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面对母亲的不理解,焦仲卿由“默无声”到“长叹”,由失望变成了绝望。
再如对焦母的描写,同样是通过语言来刻画她的性格特点。她是一个极端蛮横无理的反面形象,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恩爱,焦母毫无认识和同情,一味独断专行,“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是恶言威胁;“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是好言诱哄。软硬兼施,意在去除眼中钉,维护其封建家长的权威。
2、故事情节在人物对话中发展。
《孔雀东南飞》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它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进行叙述。全诗可分为五个部分,开端是刘兰芝被遣回娘家的原因和经过,进一步发展是兰芝回娘家后被其兄逼嫁,高潮则是兰芝与仲卿双双为爱殉情,尾声为二人死后化鸟以戒后人。以上情节都是通过诗中人物对话展现的。
诗的开端从兰芝的口中,我们可以了解兰芝在焦家的生活实况:丈夫为官在外,自己独守空房,心中有话无处诉说,一个人孤单寂寞,心中“常苦悲”。“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一番话,更可以看出兰芝虽然勤劳、忍让,但是焦母确实故意刁难,迫不得已,兰芝发出了“及时相遣归”抗争。仲卿为兰芝求情,焦母道出心中的怨忿:“此妇无礼节,行动自专由”这就是兰芝被遣归的原因。母亲的绝情,迫使焦仲卿含泪休妻。夫妻惜别之时,两人情意缠绵。“誓不相隔卿”、“不久望君来”,既叙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无奈别离,又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伏笔。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不能如人所愿。兰芝被遣回娘家后,先是县令之子求婚,兰芝含泪以“结誓不分离”婉拒婚姻。再是太守求嫁,面对其兄“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的诘问,兰芝又能怎样呢?“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任专”这明里是兰芝软弱妥协,答应婚事,暗里却是兰芝抱定以死殉情后的抗争。仲卿闻变,催马赶回,夫妻相见,柔肠寸断。“君还何所望”是两人的深深叹息,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愤慨之情。迫于各方的压力,两人深知情势已经不可挽回,于是相约同赴黄泉,以死抗争,此为故事高潮之所在。结局之悲惨,让人尤添愤慨之情,既为刘、焦的遭遇倍感同情,又对封建专制礼教痛恨万分。
抒情与叙事相融合,凸显作者的爱恨情感,突出文学作品的教化作用。
汉乐府叙事诗的发展,是在我国古代抒情诗的繁荣下实现的。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圣贤抒情诗的影响,因而呈现出抒情的特色。《孔雀东南飞》在其问世以后,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传唱,诗中每个人物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感情,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反映。
首先,作者在叙事的同时,语句之中饱含着对人物爱与恨、谴责与同情。刘兰芝被焦家遣归时,作者反复叙述兰芝的衣着打扮,“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突出了兰芝的美丽从容,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她的遭遇的同情。是呀,一个如此美丽、贤淑的女子,居然为婆母所不容,读者怎能不为所动,作者对封建家长专制的憎恶之情跃然纸上。又如“上堂谢阿母,阿母怒不止”,看似客观叙述,实则爱憎分明,兰芝都已经被休回家了,还至于这么怒不止吗?让人对焦母的恶毒油然而生一种憎恶之情。情感表现十分明显。
其次,运用了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营造浓厚的情境氛围,使抒情更加顺其自然。诗开头以孔雀起兴,“徘徊”一词,渲染了本故事的悲剧气氛。结尾以爱情鸟鸳鸯和鸣作尾声,象征了人们对美满幸福、和谐自由的婚姻生活的追求,首尾相应,突出了主题。“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铺排烘托出一个知书达理、贤淑能干、多才多艺、勤劳善良的刘兰芝,更让读者为她后来的被遣遭遇感到不平。“摧藏马悲哀”马悲实人悲,以马喻人,更显焦仲卿心中之悲苦。
再有,抒情性的语句穿插于叙事之中,直抒胸臆,收到更强烈的艺术效果。刘兰芝与焦仲卿初次分别,“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叹,增添了诗的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更是画龙点睛,激起人们对刘焦遭遇的同情。即使是教训的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穿插,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另外,诗的教化作用也是本诗浓墨重彩的一笔。
《孔雀东南飞》是经过长时间的传唱而完美起来的,诗中所体现的是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诗中刘兰芝形象的刻画,为广大人民塑造了一个忠于爱情,宁死不屈的榜样形象。这令人在感叹之余,产生对这种真善美的向往,对封建礼制的假丑恶的憎恶。它暴露了封建专制压迫、摧残人们追求自由婚姻的事实,这其实是对不合理现实生活和黑暗腐朽的社会政治的揭露和批判,其意在向人们敲响警钟,劝人向善,积极意义十分明显。另外,文中刻画了一个专横的婆母形象。正是由于她的蛮横,才造成了刘、焦的爱情悲剧,自己落得一个子死无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下场。这足以警示人们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如何做一个好家长,营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诗末“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一句,充满了作者的期望,教化作用更为明显。
现实主义白描手法写实,将细节一丝一缕扣入人物行动,使作品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追魂摄魄的感染力。
《孔雀东南飞》问世以来,经过了无数人传唱修改,在长时期的传唱过程中,人物的性格逐渐丰富,因而每个人物的身上都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焦仲卿出身官宦,虽为小吏,但社会地位是较高的。他受到家庭的宠爱,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心地善良,却没有主见。诗中虽多写他的抗争,但又紧扣其性格特点来描述。仲卿深爱兰芝,当他知道兰芝要被遣时,先向母亲婉言相求,继而跪告,见母亲发怒,他只好默然而退,回到房中,面对兰芝哽咽不能语。他爱兰芝,却不敢与母亲抗争,母亲的威胁,他毫无办法,只得低声下气恳求兰芝暂回娘家,相约再去相接。兰芝被迫再嫁,他声言自杀殉情,却将自杀计划告知母亲。知道兰芝死讯,他最终以身殉情,然徘徊良久,然后上吊,活脱脱一个怯弱书生。他受到的是封建礼教的教育,以孝为先,不敢反对母亲,但他又深爱兰芝,不忍分离,最终不满母亲的无情,殉情赴死,他的性格的发展,符合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再有诗中对兰芝、焦母、刘兄的描写,无一不紧扣其身份特点,合乎当时社会现实中的人物身份。
诗的故事情节合乎当时的社会现实,虽有所夸张,但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封建社会女子讲究“三从四德”,兰芝“十三能织素……三日断五匹,夜夜不得息”、“奉事循共姥……伶俜萦苦辛”正是“三从四德”所要求的,应该说兰芝是一个好媳妇。可是她亦有自己的个性,对焦母的挑剔不见得十分顺从,再者她“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与焦家门不当,户不对。正是这些不太顺从和地位上的不平等,导致焦母的百般挑剔,最终焦母为维护自身的地位、权威,不顾儿子的幸福,将兰芝驱遣。这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更反映了基层劳动人民的追求自由的美好愿望和对封建礼教吃人罪恶的控诉。
细节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刘兰芝被遣时梳妆打扮“事事四五通”,体现了她的倔强;与小姑相别“泪落连珠子”,嘱咐小姑“勤心养公姥”是她的贤淑;县令求婚,含泪答母,言辞恳切,可见其坚贞;举身赴死时“揽裙脱丝缕”犹见其从容。所有细节,无不扣其性格特点。再如焦母“槌床”,刘母“拊掌”,仲卿“徘徊”,无不合乎各自的性格特点,使文章人物鲜活淋漓,宛若再现眼前,让读者随故事的发展而情不自禁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叙事中兼顾诗歌的演唱特点。
乐府诗是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这种诗歌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合乐歌唱。汉乐府诗歌为适应演唱的特点,大多都篇幅短小,语言明快。孔雀东南飞虽然篇幅长,但并不影响其合乐歌唱。
首先,本诗风格明快,语句清丽。如“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铺排直叙,气势夺人。又如“著我绣夹裙……精妙世无双”等句,词句清丽,营造了一种美好的氛围,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
其次,抒情化叙事,适合歌唱的基本要求。《孔雀东南飞》一诗将抒情融于叙事之中,全诗看似叙事,其实句句饱含作者的爱憎情感。“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句子,更是直抒胸臆。
最后,全诗句式工整,两两相对,通篇押韵,读来琅琅上口,具有一种和谐的节奏美。“时时”、“久久”、“依依”、“恨恨”等叠音字的应用,更有一种特别的音韵之美。
总之,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孔雀东南飞》,时间浪潮没有冲刷掉她的色彩,历史没有掩盖它的光华,这与它极高的艺术成就是分不开的。《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使其在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①张大芝,《中国文学史讲座》,浙江教育出版社。
②《古诗源》卷四 沈德潜按语]
上一篇
:
从《百合花》中看人性美--浅谈战..
下一篇
:
浅谈金庸小说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Tags:
浅谈
《孔雀东南飞》
叙事
特色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