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王尔德童话中唯美主义色彩分析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王尔德童话中唯美主义色彩分析
引 言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1854-1900)是19世纪后期唯美主义代表人物。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小说家。他不满于现实主义模仿生活的原则,更不满于自然主义照抄生活的做法,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鼓吹用“美”来改造生活,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从小他就爱好文学,很早就在写作上展露头脚。他的创作包括了戏剧、小说、诗歌和童话等多种文体的创作。
长期以来,人们把王尔德的生活方式、思想理论和文学创作当作解剖唯美主义的标本。同时,由于人们对唯美主义的评价一直存有争议,对王尔德的为人、理论和创作也始终毁誉不一。但王尔德的童话作品,自问世以来,整整一个世纪,一直受到不同倾向、不同观点的人们一致赞赏而享有世界性的盛誉。
王尔德一生共创作9篇短篇童话,他本人对自己的童话曾经坦率地表示过满意。近百年来评论家们也一直在重复着这样的评价:“童话是王尔德作品里最受欢迎的”,“在英文中找不出来能够跟它们相比的童话。”[1]
可见,童话是王尔德作品中最受肯定的作品。但是,目前对王尔德童话的研究中,很少有把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创作主张结合王尔德的童话进行研究。究其原因,一则因为王尔德的其他作品更明确地表现了他的唯美主义创作主张,二则因为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中的现实主义色彩,和唯美主义主张中脱离现实、超功利色彩等观点似乎是在背道而驰。但我则认为王尔德的童话并非与其创作主张相矛盾,而是真实地突出王尔德唯美主义创作特点。下面,就其进行论述。
一、童话中的艺术、现实与生活
王尔德的艺术理念中,艺术就是以最理想的形式表现完美无暇的美。而对于美的概念,他反对对其下定义。“美只能由艺术家寻求某种形式来体现,一旦体现出美的形,就能通过人的感官作用于心灵。使人获得美的享受。”王尔德指出,“艺术以追求美为目标,而美是超越一切现实而存在的。人们如果没有见到事物的美,就等于没有见到该事物,这里显然他是颠倒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从而颠倒了美和现实的关系。”[2]
王尔德看来,艺术就是“谎言”,因为艺术的目的是讲述“美而不真”的事物,艺术不反映生活,而只表现自身。因此艺术总是回避现实生活的。艺术追求美,创造美,而唯一的美是和现实无关的东西。由此看来,美与现实是毫无瓜葛的。将美与现实对立,认为所处的社会丑恶无比。而在关于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王尔德认为,生活模仿艺术远远超过艺术模仿生活。他指出,生活总不断地向艺术学习,生活是艺术最好的学生。这种观点与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美学观点背道而驰。王尔德的朋友画家詹姆斯·惠斯特说过“自然界很少有健全之处,一般都纯在缺陷,完美而可入画的事物极为罕见”。而王尔德则进一步称“大自然和生活都是杂乱无章的、单调粗糙的,完全处于未加工的原始状态,豪无值得艺术模仿之处艺术家的任务是运用想象力的魔杖,创造出一个胜于社会现实社会的理想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3]可见,王尔德对于艺术美的推崇,是出发于对现实世界中不完美事物的认识。王尔德希望用艺术的方式来改变现实世界,使现实世界因为对艺术的模仿而变得完美。从中可以看出王尔德对艺术创作的看法是由当时丑恶的社会直接影响。丑恶的社会让他认为现实中找不到美的存在,而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寻找到美。可以说,王尔德产生这样的观点是对于现实的不满而产生的一种逃避心理,妄图通过艺术这块世外桃源来逃避现实,而又希望通过艺术来改变社会现实,指引生活,由此可见他妄图通过艺术来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可以看出他虽然在逃避现实,却又希望能改变现实生活。他认为艺术与现实无关,而正是现实的丑恶才让他有此观点。可见王尔德对艺术的看法是立足于现实的反方向,是缘于现实的。
从童话的取材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了王尔德的与现实社会相疏离或相对抗的幻想特征。童话不能没有幻想,如果失去了幻想,那童话也就不能称之为童话了。但是,也有不同的艺术个性的作家,对于幻想的成分也是有区别的。安徒生童话的部分作品(特别是后期作品)可以说具有小说化的倾向,其幻想往往由现实的幻觉和生活情节、人物性格的夸张构成,给人以贴近现实生活的感觉;而王尔德童话在整体上给人以超乎现实的空灵感和神秘感,而形成这样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能获得这样的一种美感,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则是王尔德与众不同的取材原则和幻想指向。他既然以为现实社会充塞着丑恶,也就理所当然地要避开现实来选取童话题材。他明确地表示:“每一个艺术家所应避免的两件事,是形式的现代性和主题的现代性。”他解释说,“对我们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人来说,除了我们的世纪以外,任何一个世纪都是一个适当的艺术题材。”他认为“伟大的艺术家们(从荷马和埃斯库罗斯,到莎士比亚和济慈)并不直接从生活而是从神话、传说,与古代故事中寻求主题”这些就几乎成了他童话取材的信条。他把美张扬到极致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想象力的意义。他说,“艺术放弃了它的想象力的媒介时,也就放弃了一切。”他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心灵的产物,“她发明,她想象,她做梦,她在自己和现实之间保持着不可侵入的栅栏”。[4]
于是,那些远离现实社会的题材天地,也就成了他驰骋想象力的最好场所。我们在王尔德所有的童话中都能看到这一特征。王尔德善于把一些古老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作为蓝本,按照他的唯美主义的哲学观念,进行重新创造。此时,他的怪异的幻想天才便得到了尽情的发挥。
这突出的是表现在《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中。这是一个凡人和美人鱼的爱情故事,取材于一个世界性的古老的民间传说题材。安徒生也写过它,但在王尔德的笔下,却成了一个全新的构思。王尔德凭借自己独特的幻想,让故事在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之间展开,这完全是一场心灵的冲突和搏斗,是一个善与恶、美与丑激烈交锋的历程。最后以毁灭的形式将美升华成为一种痛苦的“精神价值”。不难看出,这些童话在题材来源和幻想指向上是地地道道的唯美主义表现。它借助于古老的民间传说题材,而又通过幻想形式来展示一种心灵的褒贬,一种批判和创造的自由精神。在这里,人间社会(尽管也是用幻想形式折射出来的)总是充满欺诈、凶险、丑恶的,它通过打鱼人的灵魂的行为和经历来展现:只有那个作者精心创造出来的与人间社会生死对抗的虚幻世界才是绝美的王国,它存在于海底,存在于打鱼人和美人鱼的爱情里。然而,在对虚幻世界进行无比创作和遐想的时候,他总爱将其与现实中的人间社会对立起来,形成一种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照。也就达到了他通过艺术对比现实,符合他希望用生活去模仿艺术的唯美主义创作思想。
二、童话中的美与丑
王尔德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毫无用处,他竭力反对用道德标准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反对把道德教育的责任强加给艺术家,因为艺术领域与伦理学领域截然不同,两者完全分离。[5]所以,当有人批评他的作品《道连·格雷的画像》不道德时,他就以“纯粹的艺术”来反驳。他声称文学作品要么写得好,要么写的不好,并不存在道德于不道德之分。他建议作者不必在作品的形式之外另有所求,因为艺术不表现任何东西,除了自身;艺术和思想一样,有独立的生命,而且纯粹按自己的路线发展。若读者离开艺术作品本身去寻找所谓意义,那不过是牵强附会。他说:“为艺术而热爱艺术,你就有了所需要的一切”。这也让他醉心于对形式美的追求,并断言只有风格才能使艺术不朽 。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灵魂》一文中说:“艺术的美是具有独特气质而又不受任何约束的艺术家仅仅为了享受创作快乐的单纯目的,凭想象创造出来的。”[6]他强调了美的超功利性、主观性和享乐性。这种美是超越的美、升华的美、空灵的美、神秘的美,由这种美产生的快乐,也不单纯是感官所能感觉的快乐,而更多的是游历人生的快乐,是对于美的乐园的神往和沉浸其中的快乐。这种哲学主张是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物质主义及市侩主义的严厉批判。这也说明王尔德的艺术主张实际上不完全是超功利的,豪无用处的。[7]
王尔德本是个耽于美和享乐的理想主义者,然而严酷的现实却迫使他转变生活的态度,成为一个玩世不恭的而又愤世嫉俗的颓废派人物。[8]在牛津大学毕业后,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而他的理想却在现实中却四处碰壁。而对残酷现实的认识使得他以一切能利用的方式来宣扬他的艺术观,企图凭自身之力来掀起一场唯美主义运动,来唤醒人们来否定旧社会,创立理想的新社会。由此可以看出,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是建立在他对残酷现实不满的基础上的,他通过唯美主义来宣泄他对现实的不满。在他的童话作品中,用对比的手法直接地进行了体现。
王尔德反复强调,艺术的目的就是讲述“美而不真”的事物,他认为美和真是对立的,从而推论出“形式就是一切”,“从崇尚形式做起,艺术没有任何秘密不昭示出来。”[9] 他强调了美的超功利性、主观性和享乐性,而这种美是超越的美、升华的美、空灵的美、神秘的美,由这种美产生的快乐,也不单纯是感官所能感觉的快乐,而更多的是游历人生的快乐,是对于美的乐园的神往和沉浸其中的快乐,有此看来他所说的形式美又是和心灵美相一致了。
不难看出,在王尔德的童话里,真正的美是属于心灵的。他强调美是心灵的产物,而任何美的事物,其最高形式又必然是心灵美,或者叫做精神美。这种精神美其实是一种以善为内容的审美评价,即纯真的爱和同情、自我牺牲精神、造福人类的理想等等,因而具有至高无上的“精神价值”。前文提到,特殊的历史背景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王尔德用他的唯美主义思想原则来塑造他的童话人物,在塑造中用批判精神和自我意识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童话人物身上,让读者是可看到他的童话里看到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磨难心灵净化的过程。而这样的一种过程,也使得王尔德的童话形成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这种风格富于优美却有能体现崇高。从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作者细致微妙的描写,勾画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恶,与童话中人物高尚崇高的情操相辉映 ,从而使美达到一种极至。
结 语
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就是童话的灵魂。高尔基说过童话的幻想“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因为幻想在童话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童话取得了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美学特色,童话比其他文学更能深入人生命和人类文化的源头,因而它所创造出的境界也就更富有神奇的色彩。因此,在王尔德的作品中,童话成了他独具风格的一部分。他可以不必依据现实生活来写作,可以自由地发户想象力,构造幻想的境界。这正符合他的艺术观,也避开了他的局限性。我们有理由把王尔德童话称作唯美主义童话。因为童话中所表现的创作思想和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创作理念是相一致的。相比较王尔德其他的文学作品,王尔德的童话作品只能是更真实和客观地体现了王尔德的创作思想。他在童话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贫穷人民的同情,对真爱的歌颂,对权贵的蔑视。爱,成为他童话中一个共同的主题:爱真、爱美、爱人类。一股高尚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间。他告诉我们美的事物,在于有一颗纯洁美丽的心灵。而这些,正是他心中至高至美的境界,是他幻想中的唯美主义的理想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尔德.快乐王子集[M].巴金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7:213-223页.
[2] 朱维之 赵澧 崔宝衡.外国文学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01-237页.
[3][7][9]吴其尧.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43-45、48-52、62-68页.
[4]费文•霍兰.王尔德童话集·跋[J].世界文学,1980年,3期:45-52页.
[5][6]牛庸懋 蒋连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M].河南:黄河文艺出版社,1986:371-374、376-385页.
[8] 孙宜学.审判王尔德实录[M].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42-358页.
上一篇
:
玉石俱焚的恋情____对贾宝玉和林..
下一篇
:
试析《白鹿原》中的性描写及相关..
Tags:
王尔德
童话
唯美
主义
色彩
分析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