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论怎样阅读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论怎样阅读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随着科技的发达,网络世界包围着我们,当今青年的爱好随之广泛起来,上网聊天、看电影、阅读小说……,即便看小说也是以当代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为主,而外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写到这我不禁想起读师范时的看到的一件报道,那是八十年代初北京大学有位女学生因失恋而跳湖自尽。当同学们把她救起时,发现她身穿黑色“安娜服”,怀抱一部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用不着她自己诉说,她的自杀的动机一目了然。与今相距一个世纪的安娜.卡列尼娜,是在与渥伦斯基争吵后卧轨自杀的这位女大学生在当年的时代企图重演安娜的悲剧说明了什么?以上的两种极端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的。
一、外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时代原因。
我认为,外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并非不能读,我也主张青年读一些这方面的作品,以便通过这些作品具体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以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罪恶与弊病,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但是,要正确地阅读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不能不了解批判现实小说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时代原因,不能不掌握一些正确阅读这类作品的基本立场与方法。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萌芽和发展的,它带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当时,在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和发展,这在历史上虽然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但也出现许多更为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不仅是劳动者更加贫困和无权,而且中小资产阶级也相继大批破产或面临着破产的严重威胁。至于封建性十分浓厚的贵族阶级,对于已经到来或即将到来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的现实,也感到恐惧和不满,本能的进行垂死挣扎。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掩盖着的剥削。由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明显地暴露出其深刻的无法解决的尖锐矛盾,社会各阶层的人们普遍地产生了种种对现实生活不满、不安或苦闷的情绪。那些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们受到了这股社会思潮的冲击,不再 像他们的某些前辈那样满足于对社会现实作抽象的批评和对自由、进步的空洞的呼唤,而是以自己教清晰的头脑冷静地分析、揭露、批判这一股被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潮流。
纵观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九世纪初叶。当时,浪漫主义虽然是文学主流,但具有积极浪漫主义倾向的作家由于对现状的强烈不满,也开始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批判。这就启迪和影响了最早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法国的司汤达的《红与黑》(1823—1830)、巴尔扎克的《朱安党人》(1829)和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0)就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
第二阶段是十九世纪中叶前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了高潮。从文学体裁说,有小说、剧本、诗歌;从作家区域说,不仅有法、英、俄等国,也有欧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从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力量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有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六种长、中、短篇小说)(1829—1849),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1856),狄更斯的《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萨克雷的《名利场》(1854),果戈里的《外套》(1835)、《死魂灵》(1835—1842),赫尔岑的《谁之罪》(1846—1847),屠格涅夫的《罗亭》(1856)、《贵族之家》(1862)、《父与子》(1862),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1862)和陀思妥耶夫思基的《罪与罚》(1866)、《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白痴》(1868)等等。
第三阶段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方面继续发展,而西欧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由于时代的变化和本身思想矛盾的加剧,他们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力量有所减弱。只有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新的发展并达到顶峰。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品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1864—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复活》(1889—1899),契诃夫的《变色龙》(1884)、《第六病室》(1892)和《套中人》(1898)等等。
二、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的价值及不足之处。
整个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的价值都是十分突出的。这主要表现为: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的极其广阔的生活背景;通过塑造一系列为作家否定的社会典型,如心狠手辣,骄奢淫逸的资产阶级暴发户,醉生梦死的旧贵族,穷凶极恶的大地主,私欲熏心、损人利己的资本家,凶残卑鄙的高利贷者和守财奴,狂妄自大的个人主义野心家,标榜自由主义的伪君子,保守、庸俗、猥琐的小市民等,从各个侧面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无法克服的尖锐矛盾,特别是着重揭露、批判了笼罩着全社会的罪恶的金钱关系,解剖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和病态的上流社会的道德堕落等一切肮脏的内幕。同时,不少作品也表露出对人民群众(特别那些受剥削、受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或者上流社会的牺牲品)的同情,或者追求新的生活的理想和要求。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才高度评价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品的价值和意义。马克思赞扬狄更斯等“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2卷);恩格斯认为巴尔扎克这一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挽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列宁指出:“托尔斯泰以巨大的力量和真诚鞭打了统治阶级,十分明显地揭露了现代社会所借以维持的一切制度—教堂、法庭、军国主义、‘合法’婚姻、资产阶级科学—的内在的虚伪”(《列宁全集》第十六卷)。应当说,高尔基把这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称之为“十九世纪一个重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潮流,也主要是从这一意义上去理解的。
当然,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同时也存在不少弱点,其主要有:
第一,当时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立场、思想倾向和世界观虽然有种种差异(如普希金、屠格涅夫等站在自由贵族的立场;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等站在资产阶级民主派或中小资产阶级立场;车尔尼雪夫斯基、涅克拉索夫等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但是总的说来,他们信奉的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这样,在他们的作品中,对于资产阶级的揭露和批判,往往是从“博爱”思想,或者是从所属的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乃至个人动机出发的。由此,他们虽然能够激烈的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同情人民群众(包括反映人民的自发反抗情绪等),主张人民应有起码的民主权利,要维护人的尊严等等,客观上与当时人民群众的要求有共同点,然而,他们毕竟不能为人民指出一条正确的斗争道路。相反,有些作品从唯心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出发,把个人幸福观作为道德观的基础,所以往往以对人民群众的轻视来衬托其天才伟人的崇拜。例如司汤达的《红与黑》所歌颂的英雄人物—于连,实际上是一个信奉极端个人主义的、从小充满了对权力和金钱欲望的、企望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的个人野心家。
第二,和上述情况有联系的是,这些作品虽然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现实的种种不合理的黑暗现象,但是,却往往同时宣扬了作者模糊的、落后的政治思想观点,乃至某些反动的说教。例如哈代的《苔丝》(又名《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在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危机(包括思想上、道德上的走上绝路)的同时,表现了悲观主义和宿命论的思想;莫泊桑的一些中、短篇小说,其思想内容主要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堕落,但批判的力量与悲观主义的成分往往相互抵消。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等作品,则宣扬了抽象的“良心”、“博爱”以及“不抵抗主义”、“勿以暴力抗恶”和所谓“道德上的自我修养”等消极思想。这就是说,大多数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倾向,往往是揭露、抗议、批判的积极意义与悲观、迷惘乃至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消极因素混杂在一起的。
第三,在具体的艺术表现方面,有些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对一些生活场面(譬如爱情生活—性爱、偷情等等)的反映和描写,多少存在着某些自然主义的倾向。例如司汤达的《红与黑》在描写主人公于连同市长太太.瑞那夫人发生暧味关系以及同木尔侯爵繁荣女儿玛特尔发生关系时,无不写的绘声绘色;又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对主人公爱玛那种追求情欲的痴情和丧失性爱后表现的失望和空虚的心情的描写也过于细致入微的。这样的描写虽然对于小说本身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对人物性格及心理状态的刻画来说,基本上是必要的,但是有些过分的渲染,对现在某些单纯天真的或是思想意识本身不够健康的青年读者来说,毕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和不良的社会效果。
三、如何阅读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阅读这类作品时,无疑应当充分认识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具有的上述瑕瑜互见的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到这类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画面同我们今天的生活现实有着明显的区别,从而培养一种正确的读书态度和方法。这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概括说来,可以分为如下几点:
首先,我们阅读这些作品应当作历史来读,而不是单纯为了欣赏或消遣。从世界政治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他们作为封建制度崩溃、资产阶级上升和腐朽过程的珍贵的艺术文献,其对资本主义及其全部上层建筑和封建统治下的停滞、腐朽的生活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攻击,这对后来者说,主要意义之一就是表现为能够帮助人们比较形象、深刻地认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当然,它们毕竟是文学作品,而且不少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秀、最杰出的巨著,同历史教科书不能混为一谈。他们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有细致入微的描写,有对典型人物的生动形象的刻划,也有通过作品本身所流露出来的某些至今仍不失去意义的富有哲理性的警句,等等。对于这些,当然是值得欣赏的。不过,就艺术欣赏来说,也有不同的方法。如果不是在认真阅读作品、了解和分辨其思想内容的倾向的基础上欣赏其艺术性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想了解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浪漫史一类的遭遇命运,甚至从有关的细节描写中寻求感官刺激,或者完全沉湎与作品的故事中,硬去充当其中的一个角色,这就不对了。这样,不仅不那把这类作品当作历史来读,而且与正确的艺术欣赏也相去甚远。
其次,不要简单地把这类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同今天的现实作类比,从而片面、错误地理解问题,并以次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如上所说,有些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其揭露、批判的是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的生活现象和思想道德问题,它所歌颂的人物也往往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而作者通过这类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倾向或政治观点有不少看来是错误的,即使在当时具有进步性、革命性的,但也并不都是对今天的中国青年仍有切实的指导意义的。例如为许多善于思考的青年所争相传阅的屠格涅夫的代表作、杰出的社会政治小说《父与子》,书中描写的主人公青年医生巴扎洛夫,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作者是把他作为“革命者”的。他同他的同学“软软的、爱自由的少爷”阿尔卡狄及其伯父、顽固保守的巴威尔.基尔沙诺夫所发生的严重、尖锐的思想冲突,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农奴制改革时期革命民主主义者同贵族自由主义者之间的无法调和的斗争和冲突,即所谓“两代人的矛盾”。作品所刻划的巴尔洛夫这一平民知识分子—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概括了当时俄国社会新一代人物的某些特征(如进取心、坚强的意志等)。所以,我们今天读这部小说,应当从这一角度去理解它的主题思想,而不能不恰当地认为今天的中国也有所谓尖锐的“两代人”的矛盾,并把自己所看不惯的某些人物一概视作“旧一代”,而自己以“新一代”自诩,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我行我素。譬如,巴扎洛夫同巴威尔.基尔沙洛夫的辩论,在为论证自己反对“贵族制度的原则”的合理性时说:“凡是我们认为有用的事情,我们就依据它行动。”显然,如果我们夸大这种话在特定条件下的真理性,把它引申开来,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那就势必会把自己引入歧途。
再次,要从美学的角度去欣赏作品中的艺术典型形象,而不能简单的学习或模仿。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典型形象很多,但这些艺术典型形象本身的性质是千差万别的,既有为作者所完全否定的,也有为作者所肯定和同情的;既有毫不掩饰、令人卑鄙的坏家伙,也有表面上似乎值得称颂而实际是应当唾弃的伪善人物;也有作者主观上是把他当作英雄来歌颂的,但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应当否定的角色。这些作品中还出现了一大批各种各样的畸形人物,主要是作者为了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达到揭露当时上流社会的虚伪、腐败、无能、肮脏的现实而精心塑造的,如以充当他人情妇为荣的贵妇人,以偷情和玩弄女性为目的的上层社会的男子,堕入情网而不能 自拔的少女,受骗上当丧失贞操后挺而走险的弱女子,因种种原因靠卖身为生的妓女,等等。至于不少作品中,由于反映现实生活、深化主题思想和艺术上即故事情节线索发展需要而设计安排的各类型男女主人公和主要人物,尽管他们的思想道德、教养、性格、职业不同,但相互间往往有着各种形式的爱情纠葛。例如这些人或者是为了满足色情私欲,或者单纯的恋爱至上主义者,或者是杯水主义的信奉者,等等。这样,我们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应保持清醒的艺术欣赏的头脑,当自己为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形象所感染、所打动时,应当冷静下来,思索一下这些人物作为生动的艺术形象,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和言行?作品所揭示的他们的悲剧性或喜剧性的命运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人物形象对于我们今天有那些积极的教育意义或者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至于对文学理论或文学创作有兴趣的青年朋友,还可以深入地分析一下:作为艺术典型的塑造,这作品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成功的经验,等等。据了解,有些青年朋友却不是这样的,他们往往对作品中的某些人物一味的表示同情,引起共鸣,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这是很不对的。应当说,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所塑造的全部典型形象来看,除了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和因追求正当的幸福和性爱而遭受种种不幸的人物外,其他众多的人物,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本身或许也是那个社会的牺牲品,甚至是反抗者,但在今天看来,却是不值得同情的。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和因追求正当的幸福和性爱而遭受种种不幸的人物,虽然他们值得同情,但是同情是一回事,模仿和学习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又是另一回事,两者不能混谈。例如,《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不顾丈夫卡列宁的威胁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毅然离家与渥伦斯基同居。但是,她与渥伦斯基的不合法的结合,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幸福,上流社会的冷淡和白眼,对儿子的深深的思念,表面上自由安逸、实际上无所事事的无聊的生活,加上渥伦斯基又不能理解她,终于加深了她内心的痛苦,以至导使她在一次与渥伦斯基争吵后卧轨自杀。安娜是那个充满虚伪的社会 的牺牲品,她勇敢地追求幸福,但得到的却是不幸,从这点上说,她当然值得同情的,但是如果我们的女青年去效仿安娜,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位女大学生那样,在失恋后竟然追踪冥世,去与安娜作伴,这就是不理智的做法了。
总而言之,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是值得认真一读的把它们无端的列入禁书一类,或者不去接触,是不对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看到目前某些青年朋友对于如何阅读这类作品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而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所造成的。因此,对于青年读者来说,我们应当加强学习,以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情操和艺术鉴赏能力。这样,我们在阅读这类作品(包括其他类似的作品)时,才会得到更多的裨益,而不致于受到消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二卷,光明书局出版社,1952年,第三版,第125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三版,第524页。
《列宁全集》,第十六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第四版,第711页。
上一篇
:
论薛宝钗
下一篇
:
鲁迅与周作人的美文欣赏和比较
Tags:
怎样
阅读
十九
世纪
批判
现实主义
小说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