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人性美的孜孜追求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人性美的孜孜追求
论《边城》艺术特色及写作思想
摘要:这是一部雅致从容,乡土味极浓的小说,《边城》中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至真至善的美,作者善于揭示人的内在心灵,探索人性的本质,对人性美的孜孜探求也就汇成了一曲乡土挚爱之情的生命赞歌,文中处处流露出至真至善的人性探求,这一点在作品中的人物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作品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衬托人性的美,人性的闪光。本文是通过论述探索沈从文在作品中倾情表现人性美的根由,哪些地方体现了人性美,以及用什么表现方法进一步衬托出了人性美。
关键词:人性美 翠翠 艺术特色与风格 写作思想
正文:
一 .“人性美”的体现
小说叙述的是湘西小镇里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而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
小说《边城》一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以及与这追求相呼应的田园牧歌情调,这种情调若和当时由卑鄙的人渣组成的动荡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爱”,才使得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对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小说《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在家勤快,乐于帮助祖父完成他的工作,你看“老船夫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溜唰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与祖父一同动手牵缆索。
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键的躺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的翠竹、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自然既长养她又教育了她,酉水,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有悠悠岁月。
祖父俩在这古老清澈的溪水边、小船上、白塔下相依为命。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愿守清贫,乐于助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勤劳、善良、淡泊。幼小的翠翠正是在这种祥和而又古朴的小屋里,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自己应该继承的东西,宏扬了本应该宏扬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点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由少时争着坐渡船渡新娘子的花轿,学小羊、小牛叫,摘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扮新娘子。到站在小山头听那迷人的鼓声,想那迷人的夜晚,到后来便有了青春期少女们同有的心事。而对那突如其来的分不清、道不明的心绪,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到应该是快乐,还是忧愁,为此她便常常坐在山头上,站在渡船上沉静地慢慢地咀嚼着人生的酸涩苦甜,吞咽着自己为自己酿造的人生苦酒。
后来,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等奖的傩送,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从此她觉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当别人“无意中提到什么时”她会脸红,在内心深处却又在盼望着听到与之相关的内容,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述说新嫁娘的故事……等到那种盼望日久天长在心里扎下根之后,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两年后端午节前夕她又见到了傩送,情不自禁地对爷爷说:“那个人很好”以至在看划船时无意间听到别人议论傩送的婚事时,一个人莫名地生闷气,后来,傩送在月下为翠翠唱歌,酣梦中的翠翠竟被傩送的情歌所吸引,灵魂也浮了起来,可惜的是她却不知道这月下唱歌的年轻后生就是自己爱着的傩送。不久,天保为爱而离家出走,落水而死,傩送寻兄归来过溪时,又得不到翠翠一点暗示,便赌气远走他乡,老船夫也溘然长逝。翠翠忍受着亲人离去之痛,爱人负气出走之后,仍然决定留在渡船上,翘首期盼心上人的归来。
翠翠与傩送这对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在作者的笔下,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淳朴、善良。他们按照自己心中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可以说,自从河街邂逅翠翠起,傩送便自始至终选择了翠翠,在面临“渡船”与“碾坊”的选择,面临父亲意在碾坊时,他也坚定不移地选择“渡船”,选择翠翠。若在今天,很多年轻人在这种情况下是一定会选择“碾坊”的,因为一座碾坊顶十个长工干上十年,一只渡船则意味着一个光人呀!
湘西人对待爱情的观点也表现了人性美,这以天保大老、二老与翠翠的爱情为代表。
天保与傩送爱上翠翠时,都是非常自然直爽地夸翠翠长得好看,像个观音样子。要娶翠翠作媳妇。当兄弟俩知道对方的心事后,两人都非常坦诚,用边地人的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爱情是各处可找的。兄弟俩既没有怨恨对方,也没有像大城市中有些懦弱的人一样互相谦让,而是采取了苗族风俗,两人公平竞争为翠翠唱情歌。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在自然之中却显示了“人性”在这块尚不开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作者正是通过以翠翠为中心的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
作品展现了人性美的第二个方面则通过老船夫及他对女儿、对孙女儿的挚爱来体现的。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勤劳、善良、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
“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服人的一丝报答。当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即使有时为了心安起见,收了一两个小钱,也要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烟叶送给别人,或是将茶叶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随意解渴;热天里便准备些发痧肚痛、治疱疮疡子的草根木皮。善良细心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自己的女儿和外生女,他疼爱有加,把自己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绿营兵恋爱,有了小孩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件事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与女儿双双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随着岁月的流逝,转眼间,外孙女已出落成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从此,在船夫的心里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为此他不辞辛苦,竭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和杨马兵之间,无意中为外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之间的爱情悲剧。最后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老船夫慈祥、憨厚、善良,凡事但求必心安理得的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对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
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典型的人物的描述展现了亲子之爱的人情美。《边城》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邻里之间的互爱中,船总顺顺便是这一类的总代表。他“大方洒脱”“喜欢结交朋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对“因船只失事破产的船家,过路退伍士兵,游学文人墨客”“凡到了这个地方闻名求助的,莫不尽力帮助。”在他身上少了都市人的自私和狭隘,少了商人聚敛钱财的贪婪与世故,少了奸佞小人的阴险奸诈;多了一副两里人的宽阔豪爽的胸怀,多了一颗行义疏财的仁义之心,多了一种乡民的光明磊落和正道直行的品德,正是这种美德影响了乡邻,从而在这块不显水不露水的偏僻小地方保留了一份大都市里都不能想到的民俗淳风,而且这种“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的淳朴民情在这古老的大地上哺育着一代一代,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的田园牧歌故事。面对着丧亲失业、无依无靠的翠翠,他尽释前嫌,给翠翠送来米、酒,怕翠翠为以后担忧,便对翠翠说:“翠翠,我知道了老年人是必须死的。劳苦了一辈子,也就应当休息了。你不要发愁,一切有我。”就连边城中杨马兵也来帮忙,并重新担起了老船夫的责任,照看那失去了一切的孤雏——翠翠。这就是湘西风土人情,这就是茶峒人的善良,这份浓浓的人情,这份厚厚的美德足可令城市中自以为知书达礼、寡心静欲者为之汗颜。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尊卑之别,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强取豪夺,有的是心与心的交换,血与血的对流。
沈从文正是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因为“昔人还说过,天下美的事物都是使人看着心酸的。”①
我的感受是:“最美的风景是伴着一点寂寞的”,文中隐隐流露出来的一丝淡淡凄凉使整个作品更加优美。作者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子女的挚爱之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的生活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悔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美德。
小说《边城》正是通过“邻居之爱”来展示这块净土上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从而体现作者拒绝“现代”厌恶“文明”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品德的希望。
二.浅析沈从文《边城》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1.作者擅于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对翠翠的描写,作者仔细揣摩她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态,通过粗线条的轮廓刻画与细致的心理描写,从而把她温柔、羞涩的个性淋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2.同时借景物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坐在溪边,看着被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的人……就忽然想哭起来·”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白雾,这时溪对面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很久。”这几组景物描写每一处都是一幅美的图画。黄昏、溪流、暮霭、夜月,好似浓墨山水画。这些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有黄昏前淡淡的凄凉,暮色中的孤寂感伤和月色里的怀想与期待…不同的景致衬托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2.小说结构严谨而又疏放,全篇围绕翠翠的爱情故事这一中心展
开,情节集中单纯。作品以天保、傩送钟情于翠翠为纬线,以老船夫关心撮合孙女的婚事为纬线,推动故事有节奏地向前发展。又以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为明线,以王团总想傩送当女婿为暗线。经纬交织,明暗结合,将情节的单纯性与复杂性完美结合了。
《边城》的故事基本上建筑在梦幻的基础上。动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一半是“梦”,一半是理想的“现实”,并非对当时社会的写真。人物与故事是当社会真实的超脱与超越。作者在“边城”世界里有意识地消解了种种对立因素。作品的结尾采用了比较平和、并非绝望结局,结尾更与余味袅袅的牧歌的情韵。
三..写作思想探索
沈从文之所以通过《边城》来展现人性美,寄予自己的理想,这与当时湘西独特的文化氛围,社会环境联系紧密。
湘西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相对外界较闭塞,再加上少数民族聚居,知道清雍正年间实施“土改归流”之后,政治体制方才与中国内地社会同步。在这之前,在土家族聚居区,实行的是土司制,即一种与少数民族首领治理的封建领主制,而在苗族聚居区,则是既无流官管束又无土司治理的“合款”制,即一种原始的民族宗族制与部落联盟,因而封建社会的政治秩序与伦理观念,在这里尚未得到承认与确认,而更多地保留着原始的巫鬼文化的遗风。因此沈从文将湘西的文化存在称之为“神尚未解体的时代”这种“神之存在,依然如故”,是以人生情感的素朴,观念的单纯,以及环境的特殊性为条件的。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都市及内地农村社会,则早已处于严密的封建宗法统治之下,正处于“神已解体的时代”⑵
从这两个经验世界里,沈从文觉察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经济进步与道德相对退步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契合”与“人性扭曲的对立”。
为此,沈从文提出了变革现存社会经济关系,结束少数民族以不义的行为获得幸福,而多数人“活得卑屈而痛苦,死得糊涂而悲惨”的不合理局面的要求。他认识到这种不合理的经济关系是信赖“政治的特殊包庇性”而维持的。这需要一场社会的变革。但沈从文将思想变革置于政治变革之前,要求首先进行一场站思想领域的“清洁运动”。其目的是使年轻人从社会现存的思想观念中摆脱出来,恢复重新思想的活力。
再从他的文化角度来看,他认为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在他看来,乡下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状态,他要展示这种人生的境界,为民族的灵魂再造提供其他独特的方案,他常说他的创作是“建希腊小庙”,这种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是自然状态的人性,是原始的野性的生命力,这一点在《边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走进《边城》,你一定会被那浓郁的质朴的民风和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人性美所吸引。你的灵魂深处将染上这份清新,自然的田园牧歌的纯美,思想也会得到净化。品味与大自然一样博大的诗意,追求至真至善的人性美,让我读它几遍也不会感到厌倦,因为每天在工作的压力下忙得身心疲惫的我已被文中流淌出的原始的宁静、优美所深深感染,每次读完似乎自己就站在茶峒的吊脚楼上,酉水河边静听流水潺潺。看多了有些人的势利贪婪自私,真羡慕《边城》中那淳朴的民情民俗,真希望我的周边能有更多老船夫、傩送、翠翠他们那样的人物!
注释
①《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中的《春日漫笔》第661页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3年7月第一版
②沈从文《水云》《沈从文散文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上一篇
:
青 春 的 颂 歌
下一篇
: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自审意识
Tags:
人性
美的
孜孜
追求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