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青 春 的 颂 歌

本论文在中文系文学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青 春 的 颂 歌
论《青春之歌》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摘要〕:《青春之歌》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表现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重点讲述了女主人公林道静曲折的革命经历,逼真再现了知识分子革命化的苦难历程,从而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一切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地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锤炼自己,才能最终走上光明的道路。
 “一个人要是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是愿意为真理、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去斗争,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那么他一个人的生命立刻变成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全体人类的生命那样巨大。这样巨大的生命是不会死的,永远不死的!”正是这样崇高的信仰,在林道静和她的同伴们的人生十字路口上,引导他们走上通向理想的大道。
 
 [关键词]:林道静  余永泽  卢嘉川  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战士  典型意义
  
 一、《青春之歌》重要意义和思想内容
 《青春之歌》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表现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是革命文学的经典故事。它的同名电影,作为新中国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亦深受人们喜爱。
 《青春之歌》向读者展示的历史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学生运动这一动荡时代,作者描写了在这一时代氛围下以北京大学学生为中心的一批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革命斗争,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激烈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分化、愤激与苦闷,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演变历程,讴歌了革命的青春与力量。小说重点讲述了女主人公林道静曲折的革命经历,逼真再现了知识分子革命化的苦难历程,从而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一切进步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地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锤炼自己,才能最终走上光明的道路。
 《青春之歌》写作最成功之处在于它以广阔的视角塑造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人物形象逼真动人:如已经走上革命道路的卢嘉川、江华、林红,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并加入到共产党的先进组织中;正在逐步觉悟醒中的王晓燕、李槐英、许宁,他们在时代主潮的感召下不断前进,还有象余永泽、戴愉、白莉萍这些经不起时代考验而背叛革命或追逐个人利益的青年。小说中最亮利的人物是女主人公林道静。
 二、浅析女主人公林道静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艰辛而漫长的过程
 1、浅析林道静与余永泽的相识与决裂
 林道静出生于地主家庭,母亲是被父亲霸占的雇农的女儿,由于家庭原因,自己从小队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接受时代思想的熏陶,母亲自杀后,林道静在无爱的家庭里饱尝辛酸,在继母的虐待下长大,后来父亲出逃,继母逼她嫁人,她离家出走,试图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于是只身一人来到北戴河投奔她的表哥。刚刚走上社会的林道静纯洁美丽、天真幼稚,“一个小小的行卷上,那上面插着用漂亮的白绸子包起来的南胡、萧、笛,旁边还放着整洁的琵琶、月琴、竹笙……”“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丝袜,白运动鞋;手里捏着一条素白的手绢,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当蔚蓝的天空和碧绿的原野之间突然出现了一望无际的大海时,这女学生迟滞的脚步停下来了。她望着海,那么惊奇,明亮的眼睛露出了欢喜的激动,呵!呵!她连着呵呵了两声,脚步像粘在地上似的不动弹了。她贪梦地望着微起涟波的平静的大海,忘记了走路。”这是一个单纯、从未体验过社会复杂的少女,怀揣着一份美好的期待,她多么希望自己看到的世界是美好而纯静的。可是世道无情,生活跟她开了太大的玩笑,她孑身一人,千里迢迢来到北戴河杨庄寻找她的表哥,梦想着可以投靠表哥生活下去,没想到找不着她的表哥——她的表哥已经搬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却遇到了学校的校长余敬唐,天真的林道静相信校长的话住了下来,没想到偷听到余敬唐要把她作为礼物送给县长,“她竭尽了全副勇气刚逃出了那个要扼杀她的黑暗腐朽的家庭牢笼,想不到接着又走进了一个更黑暗、更腐朽,张大血口要吞食她的社会。”林道静认为已走投无路,到了世界的末日,于是投海自尽,没想到却被一位北大的学生余永泽救了她,这位“骑士兼诗人”的大学生让林道静绝境逢生,于是爱情便在心中产生了,爱情唤起她重新生存的希望。这样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在绝处逢生的环境下遇到一个同情自己又救起自己的青年男子,爱情的萌动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样的爱情是在林道静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的,有些突如其来,也就为以后爱情出现裂痕直至破裂埋下了伏笔。
 林道静与余永泽相爱并同居后,她仍然摆脱不了人生苦闷的束缚。在当时的环境下,她渐渐麻木了平淡的乡村生活,甚至对余永泽的爱情。在与余永泽长久的交往中,余永泽的缺点渐渐暴露出来,林道静认识到自己和他并不是同路人,他们的感情并不是真正的爱情。直到北大学生卢嘉川的来杨庄探亲,才使林道静的混沌的心有了找到方向的明朗,并且对卢嘉川有了一种微妙的情感动向。“道静目不转睛地望着卢嘉川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学生,他和余永泽可大不相同,余永泽谈的只是些美丽的艺术和动人缠綿的故事,可是这位大学生却熟悉国家的事情,侃侃谈出的都是林道静从来没有听到的话。”从此林道静的思想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步步走向革命的道路,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林道静和余永泽的分手,说明了两人的世界观不同。余永泽是北大胡适的高才生。坚守自己平静自由的生活原则,历求在混乱的社会中过一种平淡温馨的家庭生活,努力在学术上取得成绩,他对革命的态度是不反对也不参加,林道静把这一切看作是余永泽的自私和胆小,她用鄙夷的口气对余永泽说:“你也不满意腐朽的旧社会,你也知道日本人已经践踏了祖国的土地,为什么咱们就不该前进一步,做一点有益大众 ,有益国家的事业呢?”“我想,我想……”余永泽喃喃着,“静,我想这不是我们能够为力的事。有政府,有军队,我们这些白面书生赤手空拳顶什么用呢?喊喊空口号谁不会。你知道我也参加过学生爱国运动,可这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想还是埋头读点书好。我们成家了,还是走稳当点的路吧……”林道静和余永泽观点和行为的不同,最终导致了爱情的寿终。“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的虹彩,随着时间褪去了它美丽的颜色。林道静和余永泽两个年轻人都慢慢的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过来了。”林道静尤其感到痛苦,“余永泽并不像她原来所想的那么美好,他那骑士兼诗人的超人的风度在时间中已渐渐全部消失。他原来是个自私的,平庸的,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男子。”
 余永泽的自私卑琐加剧了他们感情的破裂,他们有各自的人生理想和生活规则,在不和谐的情况下必然引发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林道静在那个时候,经过矛盾的、痛苦的挣扎后,克服了女性的柔弱、缠绵,与自己的救命恩人彻底地决裂,开始走自己的新生活,而“不能让他毁灭我的一生”的感言。女性在婚姻问题上通常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总是背负着男权思想统治下的伤痕,在那个时候,决裂是很苦痛,但比起自己以后要面对那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女性在自己的生命中也一样有权利和责任去追求自己需要的人生。
 2、浅析林道静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
 林道静在国家遭受侵害,民族危难、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在革命人士卢嘉川的影响下,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停留在小家的舒适安逸上,毅然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这是她人生的又一次转折。
 如果说余永泽把林道静从海中救起,打消了她自杀的念头并且给予她生活上的帮助,那么,一个“骑士英雄”卢嘉川以滔滔雄辩的革命道理启蒙她,让她意识到沉溺于儿女私情,家庭琐事的个人生活多么无聊沉闷。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大多有一种依附于爱情、家庭、婚姻的趋向,她们把那些看作是生命的内容,生活的全部。而一路下来,全是伤痕累累。林道静接触到卢嘉川,再加个人独立精神的引导,让她很快想脱离现在那种生活状态,寻找自己内心渴求的生活。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引导下,她投身革命运动的潮流中,满怀热情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坚持在牢狱中继续斗争,在革命过程中自觉改造自己,在政治上也逐渐成熟起来。
 就在林道静心里开始升腾起一种“渴望前进的、澎湃的、革命的热情”时,“革命英雄”江华又出现在林道静的身边,他介绍她入党,让她参加实际的革命斗争,使她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
 林道静由一个充满了美好幻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她由最初离家出走寻求出路,经历了走投无路后的绝路逢生,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彷徨苦闷,后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指引教育下选择了革命道路,直到与她认为自私懦弱的余永泽的决裂,在风雨中锻炼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她的理想从幼稚的个人理念转换为符合大众的需求的崇高理想,在抗日救国的思潮下,为理想贡献一切,包括个人得失与荣辱。理想也成为众多进步青年的共同目标,青春的激情和浪漫,在有着共同理想的氛围下转换成为一种高尚的人,伟大事业的动力和力量。
 领导人民抗日救国的共产党员是林道静及进步青年的信仰,是他们的人生的精神支柱,它能够使人们发现自已的价值,并进一步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信仰力量的召唤下,林道静有了生活的方向,“她看见了真理的光芒和她个人所走的道路。她明白了朱门酒肉香,路有冻死骨的原因,明白了她妈因为什么而死去。……”“于是她那似乎黯淡下去的青春的生命复活了,她快活的心情,使她不自觉地哼着,唱着,好像有多少精力施展不出来似的成天忙碌着。”
 现实造就了林道静的理想和信仰,而有着共同理想和信仰的年轻人,他们身上有着更多的共同点,“正直,朴素、刚强、严肃……我觉得所有共产党员虽然他们的面孔不同,个性不同,但是在他们身上都有许多共同的东西。”林道静的同学王晓燕这样对林道静说。在她们心里能够成为共产党员的一分子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事。“一个人要是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是愿意为真理、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去斗争,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生命的时候,那么他一个人的生命立刻变成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全体人类的生命那样巨大。这样巨大的生命是不会死的,永远不死的!”正是这样崇高的信仰,在林道静和她的同伴们的人生十字路口上,引导他们走上通向理想的大道。
 林道静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引导下,投身于革命运动的潮流中,满怀热情地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坚持在狱中继续斗争,在革命过程中自觉改造自己,在政治上也逐渐成熟起来。经历了一次次斗争的考验和锤打后,她终于成为一名自觉与旧我彻底决裂的无产阶级战士。在林道静被捕后,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她咬着嘴唇,只剩下一个信念:挺住,咬牙挺住!共产党员都是这样的!”对于敌人来说,他们是无法理解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念的,“两个肥胖的行刑刽子手用毛巾频频擦着汗水,同时望着躺在地上浑身凝结着紫血,面色死白不省人事的林道静。一个家伙先长吁了一口气:这小娘们倒真行!我真纳闷,怎么中国的男男女女只要一沾上共产党的边,就都好像吃了他妈的迷魂药,为他们的共产主义连命都不要了?说实在的,还有什么比命值钱的呀?
 3、女主人公形象的典型意义
 林道静作为30年代的知识分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她不同于五·四作家塑造的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形象,又迥异于巴金小说中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叶圣陶笔下教育救国者倪焕之,林道静的思想境界比他们大大地进步了,她把个人的命运同人类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找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真正的光明前途。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都在探讨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而林道静形象的完成对此做出了有力的解答,她所走的路,概括了30年代知识分子发展的整体动向,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经得起时间锤炼。
 三、浅析《青春之歌》其他人物的形象
 《青春之歌》还成功地塑造了卢嘉川、江华、林红等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们以自己刚毅的性格和对党的无限忠诚感染着周围的进步青年,是林道静的引路人。他们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为了民族的复兴,毅然放下学业勇敢地投身到最激烈的斗争中去:到工厂、矿山组织和鼓动工人革命,到军队中参加战斗,到学校里组织发动革命青年,到处都留下了他们坚定的足迹。小说以大量篇幅表现卢嘉川出生入死的革命英雄事迹,其中最动人心魄的是他在监狱里以坚强的意志与自己的肉体展开的一场顽强斗争:惨遭酷刑后,卢嘉川的双腿轧断了,只有一层模糊的血肉连着折断的骨头,上肢和脊椎完全麻木,十根血淋淋的手指胀得红肿,但坚强党性和高度的使命感使他临危不惧、铁骨铮铮,遍体鳞伤的他仍然顽强地领导同志们在狱中进行绝食斗争。为了使同志们在自己牺牲后还能和上级保持联系,他强忍着穿心的疼痛,挪动着僵硬的身体爬去敲击四周的墙壁,将绝密消息传给隔壁的同志,“只要有一口气,只要血管里还有一滴血在流动,那么,他便不应当放弃斗争-----不论是对敌人,还是对自己‘叛离’的身体”。
 余永泽是<<青春之歌>>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自私自利,名利熏心,陶醉于个人幸福中无法自拔。为了达到“学者——名流——创造优裕的生活条件”的个人目的,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时刻,他仍钻在故纸堆里“考证国故”,貌似不问政治,实际上仍然是为反动政治服务的。同样是剥削阶级出身的罗大方则是另一个极端的代表,由于认清了父亲的可耻面目,他坚决同自己的旧营垒告别,果断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两个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余永泽一生追求的个人功利正是罗大方所摒弃和鄙视的。两相对比之下,心灵的美丑更加泾渭分明。
 
 四、对《青春之歌》全书的总结
 <<青春之歌>>结构严谨而完整,线索曲折繁复但清晰可辩,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场景繁多,囊括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但始终以林道静等知识青年的成长过程作为贯穿作品的主线,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 
    参考文献
1、(著作)作者:刘勇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章第一节  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出版   (2005年4月印)


上一篇:浅谈乡村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 下一篇:人性美的孜孜追求
Tags: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计算机论文
推荐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中文系文学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