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论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论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朱自清是我国“五四”以来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散文,风格平易自然,感情真挚而细腻,特别是语言的精美,那更是出类超群。
朱自清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他博采众家之长,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精雕细琢的语言锤炼以及注重音节之美等优良传统。此外因他受到王孟等山水诗人、柳李等婉约词人的影响,他的散文既具有生动的画面,又具有真挚细腻的情感;既耐人品味又能打动人心。一句话,朱自清的散文,是需要细心品味才能体会其妙处来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佳作,是一篇能充分体现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一、《荷塘月色》的主要艺术特色
先谈巧。这篇散文构思、结构精巧,情景巧交融,比喻巧妙。
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作者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荷塘月色,联系到江南采莲的情趣,微微流露出惦念江南的情思,抒发作者不满现实、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全篇的文眼是“心里颇不宁静”,它巧妙地微露出主题的内涵,尽管文中一会儿写“动”,一会儿写“静”,一会儿写“幻觉”,一会儿写“实感”,一会儿描摹眼前,一会儿展开联想,“形散”而“神”却始终不离“颇不宁静”这一文眼。
全篇以漫步为线索,叙述随漫步、伫立、观赏、联想和归来而变化,从而使层次非常鲜明,内心的“不宁静”与环境的“静美”相反相成;静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丝丝入扣,共同形成诗情画意,反映了作者艺术够思和布局的巧妙。
文章一开始便点明了自己颇不宁静的心情,交待了独游荷塘的缘起,将淡淡的哀愁流露在字里行间,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可作者又想超然于世外,找一个幽静的环境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平息心中烦恼,才忽然想起荷塘,生出乘此月夜一游荷塘的意兴来。接下来作者采用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式布局,注意辽阔疏郎与紧凑迂回相结合,构成疏密相间,主次分明的景观画面,运用“运动式”的多视点把空间布局转化为时间流程,通过时间的延伸来展示各个描绘对象。
我们首先看到的画面是:淡淡的月光下,一条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一个背着手漫步的人。好一幅月下漫步图!作者廖廖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曲径通幽 ”的画面。在这样的环境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抒发了独处的妙处。情与景在这里初步融合在一起。
随着作者的步移,我们看到了主体画面:荷塘景色。在这里作者运用色、线、形的变化对比与疏 密、虚实,明暗以及阴阳向背等对立统一法则来布置章法,“计白当黑”,对空间环境大胆取舍,巧妙利用画面辽阔背景,突出主体——荷塘美景。在这主体画面上,作者施展了他高超的技巧,运用工笔手法,精雕细刻了各个局部: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显得舒展大方,不仅写出了荷叶的形态,而且赋予荷叶以活力。荷花则更是是千姿百态,“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就像一个个娇羞的少女,是那么美丽,可爱。接着作者进一步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出浴的美人”,表现了荷花的晶莹、明亮与柔嫩。这是静态的美。不仅如此,“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捕捉了这一刹那的动态形象——风的流动,牵动“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并形成“一道凝碧的波痕”。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荷香的飘忽不定、时断时续、不 绝如缕,真是耐人寻味。而这一切都笼罩在淡淡的月光之下,裹藏在薄薄的青雾之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本是无形的,但作者形容它银白的光“如流水一般”,这就有形了。一个“泻”字,加强了原本无形的月光的质感和动感。“流水”、“青雾”、“牛乳”、“轻纱”四个比喻多角度地写出了月的光、色、情、韵。而一个“梦”字,更将月光朦胧景色渲染得如诗如画,同时也烘托出月色笼罩下荷塘的飘渺幽雅的境界。接着作者又用了通感的手法,把光与影交错变化而又协调统一比作“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在这样的美景之下,作者于是感受到“偷来片刻消遥”的淡淡喜悦。但好景不长,一刹那,耳畔传来“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怅然若失的不宁静情绪,“淡淡的哀愁”又袭上了作者心头。情与景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江南的采莲风俗,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惦,写出了作者对故土的怀念;惦,何尝不可理解为关注当时江南的局势?作者流连于荷香月色之中,无非是想把自己从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正当他沉浸于遐想之际,“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作者又回到现实,首尾巧相呼应。
后谈美。这篇散文诗意美、咏物美、语言美。
《荷塘月色》写了月色下的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写了荷塘上的月色——月光、青雾、月色、淡云、月影;写了荷塘四周的景物——树影、远山、路灯、蝉声、蛙鸣;写了游荷塘而联想到江南的采莲......到处充满诗情画意。它虽为一篇散文,但字里行间弥漫着诗情,氤氲着画意,充满诗意美。
《荷塘月色》写景笔法细腻,摹写精致,充满咏物美,被评论家誉为“工笔画”,读者更是欣赏到一幅“荷塘月色”名画。
此外,《荷塘月色》语言美,这在谈文章情景巧交融时已有所阐析。这篇散文用词传神、传情、精炼、生动。就如前面所述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句中的“泻”字,令境界全出,顿时无形化有形,静态化动态。又如文中写青雾的“浮”,写妻的“拍”和“哼”,都极其准确生动。
二.《荷塘月色》的口语色彩及其魅力
这篇散文是以口语白描来调和文学色彩,营造诗的氛围和境界的,从而使这篇散文浓而不腻,朴而不俗,素而不淡。词藻华丽,艺术手法多样是一种没美,口语白描也是一中种美,而且是一种超乎寻常淡远的美。
朱自清深得中国艺术浓与淡、朴与艳的要义精髓,故而文章起笔就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悄悄地披了大衣带上门出去”。话虽平常,却含蓄地道出了全篇的“文眼”。接着来到另一世界,在“苍茫的月色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自然和谐的口语倾诉和作者心头轻轻飘动的情思相吻合。由此安宁的心境所决定,文中的荷塘景色全然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色,但当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时,便觉“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当想起六朝采莲的“有趣”“嬉游的光景”时,又“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直到想起《西洲曲》,“到底惦念江南了”,作者那宁静复又不宁静的深切而又微妙的思绪还在流动。很显然,从全篇的叙事抒情的框架上看,作者在用口语的句上式,口语的节奏,口语的语调,自然、灵动、真切地倾诉“心灵的感受”和“心灵的顿悟”,使整篇文章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浓浓情愫。
朱自清主张语言应“新而不失自然”,用“不欧化的口语”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达到“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即使是人们称道的最具文学色彩的《荷塘月色》中的第四、五、六自然段也是如此。
这三个自然段,语文老师是把它当作精彩的描写段落来要求学生背诵的,其实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文章是以口语为基调的,用口语的色彩,口语的节奏,口语的句式来抒情状物的,因而浓浓的文学色彩中透露淡雅柔和的情调,这是粗心的读者大声朗读所无法体会到的。
在最具文学色彩的第四自然段中,没有一个色彩艳丽的词语,用词都和客观对象的色彩相接近,即使是出色动人的比喻、拟人句式,也显得如说话般轻松自然,读起来流畅自如、余味无穷。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写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描写叙事全部是说话般的自然语调,口语式的自然色彩和节奏,音律和谐流畅,语言新奇雅洁。为了和全文的口语基调相一致,三个自然段中多处使用了口语色彩较浓的叠字叠词,如“曲曲折折”,“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等等,它不仅表现了和谐的韵律,明朗的节奏,而且深化了物态情貌的形象感。更突出的是,这三个自然段写景状物,大量使用了“......是......”,“有......的”等典型的口语句式,使文章的叙述描写在舒缓柔婉的节奏中显示出清和淡泊的情调。以这样的口语句型为基本句型,加上句末大量采用仄声字和轻声字,使朦胧的情怀抒写得既深曲委婉又亲切自然。如以“子”、“的”、“着”、“了”、“曲”、“眼”、“水”等仄声字和轻声字结尾的句子,使整个描写呈现出沉静、轻柔、自然、和谐、雅淡的情态。因而我们读这三个自然段,仿佛是在听朋友心灵的低低倾诉,领略那心物一体,物我交融的美妙境界,故而“文中有诗”,即前文所提到的文章充满诗意美。
三、《荷塘月色》的独特色调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用一只不着色之笔绘制了一种独特的色调——素净淡雅的色调。正是这种独特的色调使得这幅画面有了无穷的魅力,淡而富含韵致,淡而“画”意悠远,给人无穷韵味。
作者一开始就给整幅“画面”铺上了一层独特的底色:夜。有句俗话说:凡事人看得太清了,便多了几分直白,少了几分味道。作者用夜做底色,正好起到了遮瑕扬玉,使美者更美的效果。因为夜使一切朦胧而神秘,如真似幻,这就使接下来的画面有了一种朦胧美。接下来作者又加上了一笔“淡淡的月光”,这就成了一个有着淡淡月光的夜。这份月光给底色带来了亮光,使得底色深而不暗,暗中有亮,是为“浅色的夜”。在这层独特的底色板上作者开始了细心的描绘。
先是一方曲曲折折的大荷塘,作者在这里采用了“绿”和“白”两种色彩。荷叶是亭亭的,碧绿无边,在这层层叠叠的无边无际的绿中,不是“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是这一朵,那儿一朵的洁白的花朵,这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是那班的晶莹,那班的洁净,如明珠,象星星。绿和白都属冷色调,在这里巧妙搭配,使得画中景素雅高洁,绿得娴静,白得纯洁,令人不禁想起一位着白纱碧罗裙的美丽姑娘。她亭亭玉立,她婀娜多姿,没有艳装,不用浓抹,却丝毫掩盖不了她的风采。
接着作者又给画面勾勒出了一缕微风,也是极淡的“色调”,它实有若无,似断似连,如游丝般,却又轻轻牵系人的神经。正是这一笔使柔静的画面刹时有了动感,叶因之而动,花因之而轻颤,并飘洒出了如歌清香,整幅画面有了灵动色彩,此时此刻,形与神、色与香、动与静俱备了,实为“笔淡而韵味”也。
然后是塘中月色。月色是“淡淡的”,它静静地倾泻塘中,仿佛是怕“月出惊山鸟”,不忍打破这份宁静。荷塘上的雾是青色的,依然是淡色调,薄而淡而轻,在荷塘上轻轻浮动。朦胧、缥缈,如幻如梦、“象笼着轻纱的梦”。淡得合适,薄得恰到好处,若换作“浓雾”则韵味全无。这个如梦如幻的境界让人想起永恒的宇宙,永恒而又缥缈的人生,这不就是我国古代绘画所苦苦追求的意境“远”吗?实为“墨疏意远”也。
最后一笔是荷塘的四周,树也是阴阴的,如同烟雾,树梢上是隐隐约约的一栋远山,只有写大意。这四周之景亦是用了浅淡的色调,浅淡的笔墨,和整个荷塘月色相映衬。至此整幅画面就完成了,以浅淡、素雅为主色调,整幅画淡而和谐、淡而宁静、淡而韵致、淡而意远。
这幅淡雅宁静的画中之景,正是作者从沉重的生活中挣脱出来,苦心追求的让灵魂可以得到暂时自由舒展的一片精神家园。作者选择绿和白两种冷色调,一方面是对和平的渴望;一方面是抚慰自己“不宁静”的心理。在作者描绘的情景中尘世的喧嚣慢慢地沉寂下来,留给大地的只是一片宁静。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作者融入了屈原的“世人皆醉我独醒”式的对月的美好追求,又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遗世独立,所以整幅画又透出一年种崇高之美,这种美深入人心,使人耳目皆新。作者的感情与淡远的画面互相辉映,对人世的淡淡的忧愁随画面的淡远而远去,淡淡的喜悦随境界的淡雅而产生,淡淡画面淡淡风,淡淡月光淡淡情,人、情、景妙合无垠,实为“浑然一体”了,这正是那种难以用言语述尽的“大美”。
总之,《荷塘月色》是散文中的杰作,是语言方面的精品,于有限的文字里蕴藉着她的独特的美,令人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参考文献表:
张贵英:《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5版,第25页。
张必东:《全国语文教师精短论文大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084、1068、1《论朱自清散文<春><荷塘月色>的绘画美》,韦汉壮。
张必东《中国中等教育研究论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98页。
上一篇
:
浅论李清照词的愁思情结
下一篇
:
论精神胜利法的现代应用
Tags:
朱自清
散文
《荷塘月色》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