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国演义三》与《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的异同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国演义三》与《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的异同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因其情节的曲折、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深受读者的喜爱,书中的英雄人物被千百年来的人们传诵。两部巨著的异同也是人们评论的热点,借此我想谈谈看法:两书某些人物形象的构思惊人的相像,人物体现“忠义”的精神都达到最高境界;但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不同。要论谁高谁低不易,只能感到异曲同工。下面谈谈我的见解:
惊人相似的人物构思
《水浒传》成书于《三国演义》之后,凝结了施耐庵和罗贯中师徒的心血。一百零八将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果我们用点心去分析一下的话,随处可以找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之间总会出现一些预谋的巧合,人物形象塑造的某些地方非常相似,乃至有一种莫名的惊喜。 豹子头林冲――张飞 , 智多星――吴用 , 美髯公朱仝——关羽 , 紫髯伯皇甫端——孙权,拼命三郎石秀——庞德, 镇三山黄信——黄忠,拼命三郎石秀——庞德等。虽然人物之间性格风马牛不相及,但人物的长相特征何其相像。之间的影子不可磨灭。
其实施耐庵在最早构思水浒的时候,似乎试图把宋江描绘成刘备式的人物,同时也把刘备身边的一整套班子都搬了过来。这样吴用、关胜分别承担了诸葛亮和关羽的角色,而林冲自然就是张飞的化身了。林冲的绰号“豹子头”取自于张飞的长相特征:“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林冲使的兵器也是长八蛇矛。在二打祝家庄的时候,施耐庵先生交代得更彻底了:“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吴用的形象源自三国第一谋臣诸葛亮。尤其到了水浒后期,吴用“羽扇纶巾”的形象纵是谁看了,都会惊呼为孔明再世的。关胜是施耐庵先生把关羽整个从三国请了过来的。舍此之外,施先生又照猫画虎,设计了一个美髯公出来。 关羽的美髯公绰号是皇帝钦赐的,《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所以要想在梁山上霸占着美髯公的形象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朱仝的艺术形象,实在要比关胜饱满得多了。尤其是东溪村放走晁盖那一幕,是不是颇有华容道的风范?施耐庵先生信手拈来都是人物把孙权的形象偷梁换柱,竟造就了一个兽医出来。皇甫端的绰号出自《三国演义》二十九回:“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说到拼命还能找到哪一个能够和庞德相媲美的。有不敢苟同的吗?也举个人物出来我听听。 不知道黄忠和黄信是不是有血缘关系(读者:武力这么低的黄信居然想和黄忠攀亲戚,真有点异想天开了)。不过从名字上看,这两个人倒颇有点像兄弟(古代演义里,常以忠孝仁义礼智信来做兄弟的排名)。那么黄忠和镇三山有什么瓜葛呢?看《三国演义》七十到七十一回,黄忠连打天荡山、定军山、米仓山三场大仗,杀了夏侯渊败了张郃,战功达到登峰造极,也因此成就了一世勇名。 还有急先锋索超——徐晃,锦毛虎燕顺——马超,小霸王周通——孙策等等。
共同弘扬的“忠义”精神
忠,就是忠诚不变心;义,就是正义讲信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关羽是典型人物,《水浒传》宋江最突出。他们的“忠”可能在今天人们眼中是愚忠,但在那特定的社会环境里,那种忠诚诚信守信的品质是人们推崇的,也是今天值得发扬的。先说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忠心耿耿,他是两朝元老,一片忠诚。一旦选定明君,终身追随。白帝城托孤后,竭尽全力辅助幼主,从未生篡位之心;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病逝沙场,履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在“忠”的基础上展现他的“智”与“德”,在智德的表现中突出“忠”的效力。他聪慧有才智,集中华民族智慧于一身,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国计民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的智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大智慧。隆中对策中充满了辩证法和老子的思想和智慧。对策中的两可两不可和曹操由弱而强、袁绍由强而亡充满了辩证法。他告诉了刘备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聪明是一般的智慧,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聪明者。具有大智慧的人,一个时代不会很多。这主要指具有战略眼光的人。大智如“隆中对策”未出茅庐而尽知天下。中智:赤壁之战,是最能体现孔明智慧的章节。如果说“隆中对策”只是一种设想,那么赤壁之战则是具体实施。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小智:借东风,缩地法,祭水,木牛流马,八卦阵。
诸葛亮的智慧有两个来源,一是丰富的知识储备,二是,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当作者把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加在他的身上时,显得那样自然可德。又是道德的楷模,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不居功、不争功、不记恨,任劳任怨。误用马谡,自贬三级,还能重用马谡儿子;西取成都,让庞统建功;妻子丑陋,他依然忠于爱情。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全方位“忠”的楷模。因为“忠“他甚至一生在追求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是典型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再说关羽忠心于刘备,“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敢问古来有几人能和关羽比拟。虽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只是一个传说,而“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却不仅是一句誓言,更是一种信念。关羽就是为了这份信念忠义献出了他的一生。一生履行着自己的诺言,追随刘备。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哥哥。死后化为神还在为蜀刘出力。他这种忠义获得了社会各界层的喜爱和尊重,官方和民间都修关帝庙,各行各业的人都敬奉关公。关公是一个超时代、超阶级的艺术典型。他的忠心更体现在1神勇。他不只是万人敌。他战胜敌人不是靠力量、武艺、技巧、战术,而是凭一种磅礴的气势,任何强大的敌人在他的面前只有引颈就戮的份。华雄、颜良无不如此。斩颜良,刀起头落,干净利落;死后还能显灵,使曹操落下了头痛的毛病。2超越性。超越集团和阶级的利益。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现象,关公得到了各阶层和各类人的崇敬。官方的、民间的、正义的、邪恶的甚至连小偷、强盗也敬之若神。如义释曹操。3不变性(稳定性)。土山约三事。让关公的义经受各种艰难的考验。这种义不是任何力量可以改变的。他与刘备失散被曹操所获,虽然曹操给了他许多恩惠,但关羽却没因此而背弃同足的刘备。还有等等事迹表明一位义雄的品质。以忠义为核心的关羽成了汉民族的象征,他果敢刚毅、勇猛顽强、斩钉截铁、宁折不弯等性格特征,充分体现出令人仰慕的阳刚之美.罗贯中融合了在形象中凝聚的关羽经典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精华,最终将关羽形象熔铸成了忠义的楷模,武勇的化身,意志和力量的代表,寄托着士人与大众的道德理想与审美理想. 最后说说《水浒传》中的宋江的“忠义”表现。宋江作为本书的第一主角,就是一个忠义的化身。他领导的支队伍的起义军,绝大多数曾程度不同地遭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各种各样的迫害。为了树起反抗的大旗,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标把他们团结起来。他们开辟了根据地,建立军队。他们有严格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他们进行的是武装的斗争,而不是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他们的矛头所向,是地主恶霸,是贪官污吏,是封建官府,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个人。引导读者得出了结论:封建统治阶级是腐朽的、残暴的;乱由上作,官逼民反。在早先的《水浒传》的书名中,冠有“忠义”二字,这突出地体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义”是起义军团结的手段。作者提倡的一句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处世格言。“忠”是梁山起义军所追求的另一个更大的目标。在起义军的决策者们(例如宋江、吴用等)的心目中,他们只反对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僚机构中的奸臣、贪官污吏,而不反对皇帝。他们梦寐以求的,是尽忠报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也就是说,对内惩贪官污吏,铲除奸臣,对外要立功于边陲。他们之所以会受朝廷的招安,原因即在于此。,每每有人落草时,也总不忘说“如得朝廷招安……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虽最终被逼上梁山,武装对抗朝廷,但每逢俘虏了朝廷的人,他总是“亲解其缚,纳头便拜”,一再宣称“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其他不表,单说他直至饮下朝廷药酒,死在旦夕,还表白:“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他的愚忠与诸葛亮的愚忠,何其相似,同样的忠心耿耿。总之他们三位的忠是忠”君”。
“忠义“是两部巨著人物精神的根本内涵,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其中的内涵,应该是:对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忠心耿耿,对一切正义的维护支持坚守。
浪漫与现实塑造人物的手法《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用了截然不同的塑造人物手法,《三国演
义》侧重浪漫主义手法,抓住人物的主要的性格特征,通过战争中不同的故事情节的反复渲染,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去写,人物近乎于神。好多是人们理想中的英雄。《水浒传》侧重现实主义手法,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赋予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行动,个性化的生活态度,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环境中,展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是人们钦佩的人物。两部巨著虽用了不同的手法,却取得异曲同工的效果。
一、先谈谈《三国演义》中的浪漫主义塑造人物的高超。通过想象夸张描写了奸雄集一身的曹操。是书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具有深广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是一个价值和道德判断上彻底否定的人物,美学评判上不朽的典型。被称为古今第一奸雄。
1、奸,是经典的阴谋家和野心家,身上集中了人类社会的一切丑恶和罪孽。从多种角度渲染曹操的奸诈、残暴、权术:年轻时许邵为其看相,驭言他“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听了之后,激动不已,每天盼望动乱的到来。最能体现其残暴本性的是大量杀人。他中风诬叔。初尝奸诈的甜头,获得了自由空间。杀人方式繁多,富有创意。借谋反杀人:除掉政治对手,扫清夺权障碍,展示出无中生有、造谣的力量。仅一次就杀掉了伏皇后、董贵妃、马腾、伏完、吉平等七十余个强劲对手和七百余口无辜者,连怀孕五个月的生命也不放过。疑而杀人:华佗、吕伯奢一家、蔡瑁、张允水军都督借刀杀人:杀祢衡是为了泄私愤。梦中杀人:杀管家是为了保护自己酒后杀人:杀刘馥是为了警告别人。忌而杀人:杨修。活——一合酥——鸡肋狡诈善变。(对部下、朋友)刺卓。由刺杀到献刀,由凶相到媚态,在瞬间完成角色的转变,不露声色,入情入理,非常人所能做到,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又获得了英雄的美名。释辽。张辽被擒归来,先是拔剑在手,定要亲自杀掉张辽,此时,刘备挽住他手,张飞跪求于前,他立即明白了杀张辽弊大于利,瞬息之间,电击雷轰的脸上变得春风荡漾,掷剑在地“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座。”这一招效果明显,既收买了人心,又延揽了大将。哭笑。哭笑的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赤壁之战后三次中伏时的三次大笑,以激励将士们的勇气和斗志,逃出重围后,真正地解除了危机,却捶胸顿足的大哭了一次,大哭早死的郭嘉,如郭奉孝不死,那有今日之败。这一哭,既祭奠了死者又骂了生者。多么反常又多么具有深意谎言。官渡之战时与许攸的对话。“可支一年”、“半年耳”、“三个月”对别人的真诚,也使用谎言,一点也不脸红,训练有素。以上情节可谓想象夸张到了极限。
2、雄。即英雄的一面,毛泽东评价说,曹操是一个英雄。又大量夸大他有头脑、有眼光、有胆略、有气魄、有自信,文才武略,样样超人。青梅煮酒,以英雄自许;横槊赋诗,以周公自比。(1)目光远大、识才重才。其一,识关公于弓马手之时,说服袁绍让关公出战,斩华雄前斟酒壮行;始终于关公交好,关公义释曹操。识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天下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曾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徐晃本是袁绍之将,后为曹操所用。毛宗岗说:“操爱才如此,焉有不得天下。”其二,烧信,是收买人心很高明的一招。事情发生在诸侯混战,社会无序的时候。官渡之战刚刚结束,在战利品中发现了许多不愿看到的东西——部下写给袁绍的信件。如何处理,很能看出一个人的水平。要杀这些人,那很简单,要用这些人,使这些不坚定分子,成为了死心塌地的拥护者,是很需要智慧的。他知道羽毛尚为丰满,需要人才。此招实从晋公子重耳“摘帽”那招变化而来。其三,不做皇帝,顾全大局。三国的元老,只有曹操没有做皇帝。但他的权利最大,他只做“周文王”,把唾手可得的“皇位”,当作遗产,留给了儿子。他怕树敌太多,激怒天下,他要借自己的有利地位为儿子扫清障碍。(2)足智多谋。在三国的人物中,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曹操都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一生打过许多漂亮的仗,最能体现其智慧的是一些败中取胜的战斗。其一,败中取胜。濮阳之战,与吕布的一场战事。先败后胜。潼关之战,虽是败得狼狈,但比司马懿要光彩得多。(割须、弃袍、以旗裹头;司马懿被吓后,跑了五十多里路才停下来,第一句问话是“吾头尚在否?”关公死后,厚葬关公,既避免了一场兵祸,又能坐收鱼翁之利。其二,转嫁危机。关公死后,厚葬关公,既避免了一场兵祸,又能坐收鱼翁之利。其三,化被动为主动。释张辽
总之,曹操是奸和雄的结合体,同时又是刘备的衬托者。他虽奸犹雄、以奸显雄、奸得可爱、奸得有趣。惟有他的奸,才更能显示出刘备的仁。这些是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出的形象。
再如“略貌取神“的浪漫手法很多,“貌”即人物描写上的细腻手法;“神”既指人物精神的气度、精神面貌,又指艺术上的传神效果。这种手法是说《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上不追求细致刻画,而是注重人物精神气度的描写。简单说,是指省略了人物的形貌,注重人物的神态,不单纯追求细节的逼真。这是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依靠粗线条的勾勒,或者环境气氛的烘托,对人物特征作浪漫主义的夸张,使人物气派活现,取得传神的效果。如42回“张翼德大闹长板桥”,仅仅通过“声如巨雷”的三次大喝,便使张飞威武勇猛的性格活灵活现。他第一声大喝,曹兵竟都两腿打颤,曹操赶紧下令去掉他的伞盖,以免目标过于显眼;第二声大喝,曹操就打算退兵,而后军的阵脚先自开始移动了;第三声大喝,喝声还没停止,曹操身旁的大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破裂,倒撞于马下”,曹兵乱了阵脚,各自逃窜,曹操本人也逃的丢了帽子,脱了簪子,散了头发。其实,张飞不过单身一人“怒目横矛,立马桥上”而已。又如第5回“关羽斩华雄”,作者没有正面展开战斗场面,也不直接写关羽武艺如何高强,华雄如何被斩,只是从不同方面造成气势,用周围人的反映来作衬托。关羽斩华雄的过程写的比较简略,只63个字。华雄接连杀了袁绍方面的俞涉、潘凤后,又来叫阵挑战的,足见其勇猛。无人应战,袁绍想到颜良、文丑不在,“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就在这危机关头,关羽自告奋勇迎战华雄。开始袁绍看不起关羽,认为他是一名小小弓马手,经曹操解释后方同意出战上阵。“操教酾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曹操向关羽敬酒,一是预祝取胜,二是为关羽壮胆,然而关羽不需要,放着酒不饮,只说了一句:“某去便来。”可见关羽手到擒来的必胜信心。以下完全从各路诸侯所闻所见及其反应上来恣意渲染。先是写诸侯听到关外喊杀之声震天动地,可以想象战斗是何等激烈,要战胜华雄决不那么简单。这里用诸侯的“失惊”来反衬关羽的镇定。浪漫的手法运用何其娴熟。
二、谈谈《水浒传》现实主义塑造人物的手法。武松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对武松的现实主义描写。现实主义描写实质上是一种生活化的表现手法,它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以其自身的行动来展示自己的性格。《水浒传》中除了“景阳冈打虎”一节外,作者在《水浒传》中多次运用生活化表现手法,将一个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的英雄人物武松活脱脱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看打虎过程,写得真实合理。先写老虎攻击,武松防守。老虎是一扑,一掀,一剪,武松是一躲,一闪,再闪。虽然也是害怕和吃惊,但并未被吓得瘫软无力,而是表现得那么机敏和雄健,那干净利落的一躲两闪,就已经显现出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来。老虎“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没了一半。”这种描写也是符合生活常情的。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武松才有机会转入反攻。施耐庵有意写武松打折了哨棒,好让他赤手空拳打虎,以便更加突出武松的威武有力。接下来写武松干脆丢了半截哨棒,用两只手按住老虎,如果是一只手按住,另一只手打虎,那就不合情理了。等到“老虎将身底下扒起两堆黄土,做了一个土坑”,武松将老虎的嘴按进坑里,这才“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只顾打。”“打五七十拳”,将老虎打得动弹不得,但尚未断气,这时武松又回到树林,找回打折了的半截哨棒,这才将老虎打死。这是写得很真实的,因为此时的武松已经没有了力气,只有用哨棒才能把老虎打死,又因为此时老虎已经无法动弹了,所以武松才能抽身去找哨棒。到此,作者已经将武松那超人的神威和武艺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这虽然是夸张的,理想化的,但又是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的。这里既有生活真实的体现,又有作者艺术的创造,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
总之《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了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民的喜恶,显示作者高超的技艺,许多人物成了艺术画廊的明星,让世世代代的传颂品味 参考文献
[1] 《三国志演义》 罗贯中著
[2] 《忠义水浒传》 施耐庵著
[3] 《中国文学史》 1999年8月 袁行霈主编
[4] 《品三国》 易中天
[5]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上海汉大出版社 2002年6月1日
上一篇
:
浅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
下一篇
:
论辛弃疾爱国词所展现的爱国者形象
Tags:
《国演义三》
《水浒传》
人物
形象塑造
异同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