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试论李清照诗词创作分期及其风格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试论李清照诗词创作分期及其风格
导 言
在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作家。本人对她的创作分期依据风格进行一些探讨,对传统上把李词以赵宋南渡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的划分方法提出新的主张,即是以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天台之遇”为界,将李词分为前后两期,并作了一些论证。对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异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发现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在几个方面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
对李清照创作时期的划分,传统上都主张以南渡为界,分出前后期,认为李清照前期生活优越,夫妻相悦,美中不足之处是经常小别,只是到了后期受到国破夫死之痛,其作品才变得哀婉凄凉、悲愁孤苦,还具有爱国主义和讽刺朝政色彩。其实,这是对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误解。李词并非从南渡以后才变得凄愁悲切,她在三十八岁时所作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情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这首词的内容并非伉俪睽违,倒是夫妻即将相见,而且是她主动前往。按说届时她应该喜形于色才是,而词的基调反倒如此悲苦,泪如泉涌。与其南渡之后的词作相比,悲苦之情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此词是南渡之前所作,应归为前期作品。其他与此作同时的作品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念奴娇》、《声声慢》等作品内容上都绝非是伉俪小别之作,其中并非少妇闲愁,伤春悲愁之情,而是流露出一种身陷绝境般的凄苦。如果按传统“二期”说划分这些诗作为前期作品,以哀婉凄苦作为分期标准,依据不足,显然不足取。
“二期说”中认为李清照后期词具有爱国主义和讽刺朝政色彩,如梁德元先生在《女词人李清照》一文中说,李清照的前期词对少女、少妇时期的欢乐美满和愁苦进行描写,而后期社会词写得多了,并以《永遇乐》一词为例(1);杨敏如先生的《李清照词浅论》(2)黄信德先生的《李清照后期作品的爱国主义思想》(3)等文章中都讲到了这一点,这些观点也许只表现了他们个人的观点,有点牵强附会之嫌。
综观李清照有证可考的作品,都是独辟蹊径,敢于流露真感情,将内心世界坦陈在作品之中,自成一家,与她的主张词“别是一家”有很大关系。李清照直率地描写自己少女时期欢快的生活和对爱情的朦胧向往,婚后更毫不遮掩地将对丈夫的爱恋、思恋之情倾诉于笔端,招致“自古搢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王灼《碧鸡漫志》)卷二)斥责。李清照的词作无一道不是诗人描写自身感情和内心思想的,包括几乎被公认为是爱国主义作品的《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霄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光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胜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杨敏如先生在《李清照词浅论》一文中称此词 “具有爱国主义思想”(4),讽刺了赵宋“粉饰太平,醉生梦死”的生活,指出风雨飘摇中的祖国好景不长了,这显然是一种误解。诸葛忆兵先生《李清照诗词选》中认为“这是词人饱经忧患离乱的中年生活的真实写照。”(5)词中充满了一种自怜自伤、怀念往昔的情感。昔日一个爱玩爱笑的快乐女子,今日已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妇人,虽有满腔情怀,也无处诉,只得“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昔日元宵佳节,与丈夫同度,无忧无虑,甚多闲暇,而令却子然一身,老而无依,自然无心情再去赏灯观景。这是词人思乡念旧之情,怀念故里,思忆丈夫,更添悲伤。这体现的是李清照对当时个人与社会现实的一种内心思想情感的体验。
与词相比较,李清照的诗中明显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讽政、喻政色彩。如《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人咏史,主要是为了咏怀,是为现奖服务的(6),历史上的项羽是一个失败的人物,然而李清照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活着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人中之杰,死时是依然保持高度自尊,慷慨悲壮的鬼中之雄。与之相比,南渡期间,南宋朝庭多贪生怕死之辈,对北方侵略者金兵十分恐惧,朝中众多苟且偷生,没有廉耻的胆小懦弱者。李清照写下此诗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以历史英雄人物鼓舞时人斗志。在她的《上枢密朝尚胄》颂扬抗金功臣,抒发“沥血投书干记室”的豪情,抒写自己的爱国情深。而词在这些方面,爱国情感却不突出,与她的主张词“别是一家”有关。
对李清照研究颇有造旨的著名学者陈祖美在她的《李清照评传》中提出“三期说”,把前期分为两期,显然还是受了传统“二期论”的影响,依据不足。李词创作主要以个人感受为题材,李词创作依据其风格的明显变化,应可依赵明诚“天台之遇”这界分为两期,前期为闺阁少女少妇之词,以抒写欢乐、明快、偶尔闲愁的情感。后期因情变,弃乡夫死而转为凄清悲苦,愁情满怀的作品居多。以此看来,李清照在其38岁前后所作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点绛唇》(寂寞深闺)《念奴娇》、《凤凰台上忆吹萧》、《声声慢》等词当为李词创作风格转变的分界线。
二
前人对李清照词作风格的研究上,谈其前后期不同之处很多,也确实在李词风格上、感情上前后期时都有很大变化,引人注目。然而,对于李词前后期在创作风格的相同之处,却研究较少,只要稍加分析归纳就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前后一致的相同点。
第一,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前后期都讲究技巧和形式,具有强烈奔放级的情感。如前期作品《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上阕描少女李清照荡秋千尽情嬉戏的情景,表现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少女在“露浓花瘦”的暮春时节,身着“轻衣” 自家园里荡秋千,以至于浑身“薄汗”,玩得酣畅淋漓。下阕写客人来访,李清照匆忙躲入闺中的忙乱场面。这首词描写出少女大胆、直率、好奇、羞涩的少女情怀,感情真挚纯朴,运用“溜”、“走”、“回首”、“嗅”四个动词,刻画闺中芳华少女的羞怯、活泼的儿女情态,表现方式活灵活现,生动活泼。
又如后期作品《蝶恋花》:永夜恹恹观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美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这是一首伤春离别之作,全词怀着故国之思的强烈情感,词人在此漫漫长夜,或因故国之思而难入眠,或在睡眠中仍念念不忘故国江山,在梦中多次归去。词人插花赏春,举杯畅饮,都是一种故作姿态,一厢情愿地在努力摆脱悲苦意绪的缠绕。故国之哀痛,绵绵深长,其中渗透着家破人亡,晚景孤独的多种复杂的悲愤感情,显得十分强烈。《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写出了作者浓愁似海,不可估量,却又没有正面写愁而用有形之舟载不动许多无形之愁来反衬愁的无穷无尽。因此,李词讲究技巧和形式,情感强烈又得证实。
第二,李清照的词作具有敢于创新的风格,尤其在语言方面极为突出。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前人评曰:“此词盖用其语点缀,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之焉。可谓女流之蕴思者矣。”“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此言甚新,天下称之”等(7),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创作的作品,就已敢于创造新语,获得时人好评。后期作品创作,创新语更多。如《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名作《声声慢》,开头连用七对叠字,前人评价“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又有“首句连下十四叠字,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也,(8)”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韵味无穷。
第三,李清照的词作风格表达一种归隐愿望,她的词非常贴近自然,隐然一种孤傲、清新之气。前期词作中,多用“东篱”这个意象,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东篱”一词出自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中的归隐之意非常明白。在她的《多丽·咏白菊》一词中“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这首词 赞颂了白菊的容颜、色泽、风韵、香味、气质等,尤其突出了白菊品质的高洁和端庄,隐然词人的理想品格的写照,隐喻一中傲骨隐思之意。在李词中常用梅、菊自比,如《蝶恋花》中“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写出春天来临,柳枝叶芽,梅花绽放,春意盎然,春情无法抑制。借梅表达在春日对丈夫的思念,在大好时光无人共赏的孤独寂寞之愁苦,是内心真情流露,在《孤雁儿》中有“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这首词上阕咏梅花绽放,下阕由咏梅连及悼亡。以梅自喻,无处无人可寄梅花,看见梅花开放就勾起诗人对亡夫的无限思恋,触景生情,抒发李清照亡夫后孤苦悲伤之情。在《鹧鸪天》中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词人举杯寻醉,随意赏菊,都难以排解内心愁苦,抒发出背井离乡,天涯漂泊的浓重家国之恩。这首词中有“梧桐应恨夜来霜”用“霜”刻画寒日萧萧,梧桐夜霜,愁恨依旧。在这秋月严霜肃杀的萧条景象,已经包含着李清照内心无限的悲苦凄凉意味。在《添字丑奴儿》一词中写道:“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雨打芭蕉”的美景,竟然引起词人如此愁思。词人时刻记得自己是北方之人,南方环境虽好,但她却与之格格不入,此刻她心中自然在念着她的霜菊雪梅,思念着青州时的闲散生活。由此可见,不管是前后期,李清照在词作风格上运用梅、菊、霜、雨等意象表达她内心的感受。
第四,李清照善于在创作中运用白描手法。这是她在前后期词作中用来抒发真挚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她的《念奴娇》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桥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头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月高烟敛,更看今月晴末。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画出李清照与丈夫离别后深闺寂寞之情,以及寂寞的闺中人从伤春的低落情绪到盼望游春的心理转变过程。李攀龙《草堂余隽》云:“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9)对我们理解本词之意蕴有启迪作用。上阕开头几句描绘斜见细雨的萧条景象,以景抒情。“险韵诗成,扶头酒醒”两句属生活细节。作诗饮酒只为遣愁,为下文蓄势。歇拍两句点明主旨,原来是丈夫不在身边,信中又“万千心事难寄”。下阕开头说春意料峭,无心凭阑,终日垂帘,烦闷心绪难以消遣。末尾几句陡转,因天气转晴,忽然又产生游春之意。结构上开合动宕,深得吞吐腾挪之妙,这首词属其后期作品在白描手法运用的代表之一。李清照早期作品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月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写得清新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她匠心独运,特别善于创造这种平淡而绝妙的境界,作者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日暮酒醒归舟图,清秀淡雅,静中有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令人神思飞扬。诗人描绘出溶溶的落“日”、苍茫的“暮”色、逶迤的“溪”水、婷婷玉玉的“藕花”、翼然的“溪亭”、芳草萋萋的“沙滩”,群栖待宿的“鸥鹭”,整个画面,幽雅恬淡。这是一幅多么生机盎然而又绝妙无比的图画,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从画面深处走来,令人沉醉,浮想翩翩。此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刻画出诗人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自然之美,这正是白措手法运用的妙处。此外,李清照在其词作中擅用修辞手法,拟人、比兴等在她的作品中屡屡出现,她还谨守音律,用韵平整,诗词用韵以险韵著称。
三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语言风格、意象、题材等方面有着不同之处,由此比较,可以看出她的创作风格在前后期的变化过程。
(一)李清照前期语言以清新自然、欢快美满为主,偶有闲愁点缀。如小令《如梦令》,描绘了一幅夕阳、碧水、青草、藕花、鸥鹭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的美景,一群少女游玩归来,“争渡”、“争渡”的情景,写出了少女的顽皮,将人物当时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反映了李清照自在浪漫的闺中少女生活,笔调极其轻松、欢快、活跃、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给当时的词坛带来一般清风,令人耳目一新。表现李清照的偶尔与夫小别,相思成愁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沙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道词写李对丈夫的相思离情,写出重阳秋日凄凉冷落的情景,女主人公独守空房,孤寂无聊,末句采用比兴,写出相思人愁,采用前后对比,突出物是人非,今昔异趣,用一“瘦”字,刻画诗人相思之苦,显得十分自然。
而后期词语言表现上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如“被冷香清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永夜恹恹欢意可,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等句无不描画出一个消瘦、苍老、愁绪满怀的女人形象。李清照的名作《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也,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不得!
这首词以十四个悲苦色彩的叠字开头,排山倒海一般,奠定了词的基调。赵明诚此时已有“天台之遇”,甚至有纳妾之举,李清照独守青州,无人作伴,想写信给丈夫,又牵起痛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寄喻了她对丈夫的绝望的思念。前面有“人比黄花瘦”一句,而如今却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都无人来怜惜采摘了。词尾用“愁”字作结,更明白道出了诗人思夫怨夫,自怜自苦的意思。这首词,以它高超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秋雨淅沥的黄昏,和她一起愁烦,一起领受孤独和凄凉。由此可见,李清照运用语言描写愁苦的独到魅力。
(二)李清照前后期词作风格在对意象的取向上有所不同,存在一定差异。李词中常用“酒”这个意象,但是前后期词作中的“酒”并不相同。前期有“浓睡不消残酒”,“沉醉不知归路”,“未成沉醉意先融”“酒意待消谁与共”、“东篱把酒黄昏后”等,其中酒意,不是欢愉的游兴诗意,就是闲处无聊散愁闲情。而后期词则大大不同,“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清酒未消”,“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等等,其中酒意再无以前之欢快和兴致,而是充满了愁情悲苦,词人借酒浇愁,然而愁浓不可片刻停止。这些在李词中前后期借“酒”这上意象渲染的情感发生了很大变化。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前后有22首词运用了酒作为一种意象来表现,也许是李善饮,也许是她的文学表现形式之一吧。
“雪”在李词中也用得较多,前后期取向同样截然不同的,如前期“雪消玉瘦,向人无限依依”,后期有“莫恨香消雪减,须给道归迹情留。”前期“年年雪里”,后期却是“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可见词人是非常喜欢雪的。在北方,年年有雪下,词人也年年踏雪赏雪。而因住在南乡后,雪比以前少了,难得下一次,词人却也难以再提起游兴,只任它“香雪减去了。词人非不爱雪只为愁情满怀,什么事都难提起兴致来了。取向上的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李清照前后期的情感上的差异。
(三)与前期相比,后期在题材上有不同之处。前期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了一位醉酒贪玩而高兴忘归误入“藕花深处”划船赶路的少女,表现李清照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追求一种自由、无拘束的生活,表现她前期作品的题材是令人轻松、愉快,与诗人当时所处环境、年龄,生活经历相关吧。而结婚以后,偶遇丈夫小别,诗人就产生相思闲愁,如《醉花阴》,用“人比黄花瘦”来刻画自己的相思离情,表现一个婚后不久的少妇思念丈夫的闲愁。写得十分委婉、含蓄。
李清照后期词作在题材与前期相比,多写悲叹自己的身世,流露出对故土、家园的怀念忧愁之情。主要因为李清照个人的命运与当时社会现实造成的。因诗人家中变故,丈夫宦游在外,因之情变,后又突然亡逝,自己因战乱,从北方流落南方,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国破、家亡、夫死等一系列对诗人的打击,使她对自己的身世,对故土、家国之思随年龄的增长,与前期作品在题材方面产生了较大差异。如后期作品《永遇乐》(落日熔金)这一首,是词人饱经忧患离乱的中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面对国破家亡,心情悲苦,神态恍惚,一时间竟不知自己置身何处。写出了南渡之后人已憔悴、凄凉;故国沦亡的悲伤,诗人再无“笑语”心情,“听人笑证”大约还是为了排解自己的孤独寂寞愁苦,但最终恐怕依然因为无心“笑语”而倍增苦痛之情。
《清平乐》(“年年雪里”)这首词的题材也是反映词人南渡之后内心凄苦无告的后期作品,词的上阕表现是咏梅之作,刻画咏梅时心境的变化。下阕直接点明诗人悲苦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在“萧萧两鬓生华”的平岁里,却要背井离乡,孤身流落“海角天涯”。亡国的衰痛,丧失的悲苦,一齐涌来,哪里还会有心情赏梅呢?把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抒写诗人内心的感受,较已前期作品从某种意义来说深刻得多。因此,题材反映的深广度与前期相比有了很大差异。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风格的差异绝不是个人化作品与社会化作品的差别,而是在个人化作品的前提下,由于个人经历的变化而导致的情感基调,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变化,只要对其词作分期标准把握好,就能找到其异同之处。
结 语
通过以上论述比较,把握李清照分期的标准,才能探讨其创作风格异同之处,弄清其创作风格变化的脉络。李词一向被人们看成婉约派的代表,与李白、李后主共称“三李”评价还在秦观、周邦彦上(10)。可见,李清照作为一代女词人,她的光芒闪烁在我国古代文学历史的长河中。
注释:
(1)《新疆日报》1979年6月10日第4版
(2)(4)《李清照词浅论》《北师大学版》(社科版)1979年第5期第40—49页
(3)《青海民族学院学板》(社科版)1991年第3期75—78页
(5)(6)《李清照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50页、85页。
(7)(8)(9)《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15日,165—167页
(10)明杨慎《词品》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8月版
参考文献
梁德石《女词人李清照》《新疆日报》1979年6月10日第4版
杨敏如《李清照词浅论》《北师大学报》 (社科版)1979年第5期
诸葛忆兵选注《李清照诗词选》 中华书局2005年1月版
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清》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4月版
羽人编著《王文纯五十年》第五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1月版
周溯源主编:《中华骄子——文学名家》 北京龙门书局 1995年7月版
邓魁英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版
上一篇
:
论真性情词人柳永 便纵有千种风情..
下一篇
:
试论薛宝钗形象的典型性格与表现..
Tags:
李清照
诗词
创作
分期
及其
风格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