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论《史记》刻画人物的手法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论《史记》刻画人物的手法
[摘 要]:《史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度。对各种历史人物,司马迁亦有偏爱。非凡的人物,构成《史记》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史记》洋溢着浪漫的情调,充满传奇色彩。尤其将秦汉历史剧变之际人物的传记合起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读,真是像一部英雄史诗。本文就《史记》刻画人物的手法进行浅略分析。
[关键词]:刻画人物 多样性 表现手法
《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可以说,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它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其中写得比较成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孙武、荆轲等等就有近百个。这些人物来自社会的各种阶层,从事各不相同的活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命运。从帝王到平民,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有刚烈的英雄,有无耻的小人,共同组成了一条丰富多采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又各有较鲜明的个性。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物固然是相互区别的,身份和经历相似的人物,也并不相互混淆,人物的个性在差异、区别中得到充分的显示。
一、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鲜明独特形象
垓下之围,项羽眼看就要败亡.“自度不得脱”的他,谓其骑曰:“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他为了证明实为天意,不是因为他不能战,说:“愿为诸君快战.”于是,重摆阵势,再度冲杀,斩将刈旗.“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项王瞠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 项羽的“大呼”、“瞠目而叱”、“斩”、“杀”等神态动作写出了项羽的勇敢善战、气势逼人。语言丰富精炼,寥寥数语便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项羽这一人物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其间暗含着司马迁对项羽的同情与敬佩.在他的笔下,项羽堪称是英雄.何先生从史记评价人物的角度指出司马迁主张“不以成败论英雄”,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项羽乌江自刎,笑傲死亡,一方面让我们对他豪迈的意志、骄傲的尊严、无畏的勇气赞不绝口,一方面又渗透了司马迁对他致死不悟的深切同情,使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更具悲剧意味. 《田单列传》中,“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泯王出奔,已而保苣城.……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也只几句话,便将田单的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言如其人,从人物语言入手,对表现人物有很大作用。毛遂自荐说:“臣乃今日请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现而已。”话少,但听者异之。像这类的描写在《史记》中俯拾皆是,而且都堪称经典,有时决定着人物命运,有时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韩信曾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临斩,韩信言:“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虽只一句,可谓“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他站在刘邦的角度,为自己脱险。深知刘邦想得天下的野心,从刘邦的心理出发,所说之言正中要害,精彩之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见秦王没有割城给赵国的意思,便上前说:“璧有瑕,臣请示王。”试想,假如他不以计取璧,而是向秦王解释、请求,结果会怎样?简短的话语蕴含了多少的智慧呢!人物描写成功之处也就在这种地方。
二、采用欲扬先抑,刻画人物的不同命运
《史记》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增强文章趣味和可读性。如《冯谖客孟尝君》刻画冯谖这个人物形象,先抑冯谖“无好”“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有了车则招摇过市,炫耀于人;后扬冯谖收债于薛,市义而归,棋高一着;深谋远虑,“复凿二窟”。可见冯谖奇异性格与不凡的见识。《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小时侯家里很穷,大家都讨厌他,欺负他,因为受尽胯下之辱,“一市人皆笑之,以为怯”。谁会想到就是这么一个人,有朝一日成为了率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呢?《陈涉世家》中,陈涉小时候只是一个雇农,有一次,他对伙伴说:“苟富贵,无相忘!”伙伴笑着说:“若为佣耕,何富贵也!”然而,恰恰是这么一个雇农,却揭竿而起,成为了农民运动的领袖。项羽也是这样,“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当秦始皇游会稽时,他说:“彼可取而代也!”项梁忙唔住他的嘴巴说:“勿妄言,族矣。”那么他真的只是妄言吗?假如真是的话,《史记》中就不会有《项羽本纪》了。
三、从外貌、语言、行为等方面,丰富人性描写
《史记》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情,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如写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李广“为人长,猿臂”,蔡泽“易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等等,虽然比较简单,却各有特征。而且司马迁很少单纯地描写人物外貌,而总是同人物的性格有某种或隐或显的联系,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譬如读过张良的传,我们很难忘记他的“如妇人好女”的相貌。神情的描写则比比皆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写蔺相如使秦,秦王欲强夺和氏璧,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怒发上冲冠”,好像可以亲眼看到一样。
对话往往最能活生生地体现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社会地位,也为《史记》所注重,有许多优秀的例子。邦和项羽都见过秦始皇巡游的威仪,各说了一句不甘于自己地位的表白。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多有羡慕却得委婉曲折,垂涎于至尊之位的心思也揭示无遗。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则更多仇恨与野心,显示出他的雄心勃勃,又看出他的无所顾忌、心口如一的坦率性格;可以看出他们当时不同的处境。在《张丞相列传》中以“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将周昌口吃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刘韩安国下狱为狱卒所辱,他以“死灰岂不复然”威胁狱卒,狱卒大言不惭地说:“然即溺(尿)之!”活现出小人物在可以欺凌大人物时不顾一切的粗野和痛快。《陈涉世家》写陈胜称王后,旧日种田时的伙伴见了他的宫殿,惊叹说“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用了乡间的土语,表现说话人的质朴鲁莽,也是非常生动逼真的。
《史记》中,司马迁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如写石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通过这一小事,石庆的谨小慎微的性格以及伴君如伴虎的心情,跃然纸上。
《李斯列传》一开始就是这样一段:
(李斯)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臂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单纯从史学角度来看,这种细琐小事是毫无价值的。但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非常具体而深刻地揭示了李斯的性格特征、人生追求。又如张汤儿时劾鼠如老吏,刘邦微时的豪放无赖,陈平为乡人分割祭肉想到宰割天下等等,都是由细琐的事件呈现人物的性格,避免抽象的人物评述。自然,在这种描写中,难免有传说和虚构的成分。
四、重视环境渲染,描绘人物的矛盾和智慧
戏剧性的场景,是展示人物性格的绝好手段。因为在尖锐的矛盾冲突的焦点上,各种人物都依据自己的利益立场、处世习惯、智慧和能力、与他人的关系,紧张地活动着,既各显本色,又彼此对照,个性能够表现得格外鲜明。司马迁善于渲染某种特定的环境,将人物置于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显示其性格特征,描绘人物的矛盾和智慧。
如《项羽本纪》当中的“鸿门宴”一节,是消灭秦国后起义军中两个集团的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我们可以那样清楚地看到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机智沉着,项羽的坦直粗率,樊哙的忠诚勇猛,项伯的老实迂腐,范增的果断急躁。同样的例子,还有荆轲刺秦、钜鹿之战、窦婴宴田豳等等。在刀光剑影中纠集着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的矛盾,项羽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的斗争,项羽是这些矛盾的集结点。从项羽对种种矛盾的处置,显示出他的幼稚、仁慈、坦率、优柔寡断种种心理因素,而刘邦在这一场面中也显示了他的老练、灵活、狡诈的性格特点。
五、运用多维透视,刻画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项羽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他身 上就可以发现多重人格。他喑噁叱咤,又言语呕呕。他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 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念百姓疾苦。他有时与部下同甘共苦,分衣推食;有时又非常吝啬, 已经刻好的官印不肯发给功臣,放在手里反复把玩。至于和虞姬悲歌唱和的场面, 则兼有风云气和兒女情。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人物形 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而且非常真实。对于李斯这个人物,司马迁反 复刻画他外似刚愎而内实游移的矛盾状态: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他想 知难而退,却又贪恋富贵,下不了决心;在赵高废立之际,开始像是要以身殉国, 经赵高劝之以利害,马上退缩妥协;对于秦二世的无道,本想犯颜直谏,一旦二 世责问,立刻苟合求容。李斯的双重人格表现得非常充分,一个内心分裂的可悲 形象跃然纸上。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一方面能把握他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其性 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在描写人物一生的过程中,司马迁多角度地烘托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别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如写那些建功立业的大人物,常写他们在卑贱时如何受人轻视的情形;而写那些不得善终的大人物,又常写他们在得志时是如何地不可一世的情形。前者如刘邦、韩信、苏秦,后者如项羽、李斯、田横。又在这变化过程中,充分暴露出当时人的诸如势利、报复心之类普遍的弱点。如刘邦微贱时嫂子不给他饭吃,父亲也不喜欢他,成功之后刘邦不肯忘记把他们嘲弄一番;李广免职时受到霸陵尉的轻蔑,复职后他就借故杀了霸陵尉;韩安国得罪下狱,小小狱卒对他作威作福,他东山再起后,特地把狱卒召来,旧事重提……。这些命运变化和恩怨相报的故事,最能够表现人与环境、地位的关系,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
《项羽本纪》中项羽的人物形象是:他虽然英勇善战,骄横残暴,但又有着他优柔寡断的一面,耳跟软容易相信别人,刚愎自用,同时还有高傲的一面,他爱面子,要的是尊严,缺少政治头脑,没有远见,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是站在复仇的角度上去反秦的,所以在推翻秦王朝以后,并没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同时,项羽有是一个破坏有余,建设不足的人,他不知道反省,知道灭亡时,仍然怨天尤人。太史公评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为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他听了曹无伤的告密,马上大怒,要出兵刘邦,因为他冒犯了自己的尊严;而严伯一对他说刘邦的好话,他又允许“善待”刘邦。项羽自持兵力强大,骄傲轻敌,没戒心,在刘邦委曲求全时不下狠心,不听劝告,终于放他回去。也因为项羽出身名门比刘邦更讲信誉,给了刘邦可乘之机,而项羽的最大弱点又是缺乏战略,刚愎自用,虽然称雄一时,但最终给刘邦灭了而失去天下。
与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相比教而言,《史记》中刘邦人物形象是市井之徒,贪财好色,在攻取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夺天下,错误的采取“距关,毋内诸侯”的策略,导致与项羽冲突。但在张良的诘问下又能承认错误,接受意见,面对有用的人就巴结,面对劲敌就机智的办法解决,不是硬拼。司马迁在《史记》中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对本朝的开过皇帝刘邦无赖嘴脸,以及狡诈精明,能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做全面表现,使人物形象十分丰满。
六、运用对比互衬的手法,深刻表现人物形象
司马迁常常用对比互衬的方法,表现他对“迎合社会、迎合世俗的人,往往得到幸福;反之,则容易遭遇不幸”这种看法。他全面把握和充分展示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则采用对比互衬的方法,有的是在一篇传记中同时写出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通过多篇传记完成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孙膑曾经和魏国人庞涓一起练习兵法,庞涓自知不及孙膑。等到庞涓在魏国做了大将军,他就暗中派人把孙膑召到军中,“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后来齐国使者遇到孙膑知道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便“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同是对待贤人,不同的人却各不一样。这样安排描写,让我们对其中人物了解更深刻了。庞涓妒贤害能,阴险毒辣,这种人注定要身败名裂,自取灭亡。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打算率军队直接去救赵国,孙膑说:“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孙膑在军事上的才能很容易就被忖托出来了。再看刘邦与项羽,当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身当如此。”这种精彩的话语,只有在这种时候才更显其人物性格。李广,“惜乎,子不语时”,一生为国征战,却白首未封,他大发感慨:“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陈涉小时候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长大后又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真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情况,说什么样的话,相互对比忖托,精彩片断迭出。
《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萧相国世家》、《留侯列传》表现他猜忌功臣,《魏豹彭越列传》、《郦生陆贾列传》 揭露他慢而侮人,詈骂诸侯臣如奴仆。《樊郦滕灌列传》还披露了这样一件事实, 楚汉相争时,刘邦战败逃跑,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几次把亲生儿女推到车下, 后来的惠帝、鲁元公主有赖于夏侯婴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司马迁对汉高祖刘邦之 所以采用旁见侧出的写法,显然是有所忌讳,不得不如此。信陵君是司马迁最欣 赏的一位人物,在《魏公子列传》中称公子者凡147次,写了他一系列礼贤下士的事迹,塑造出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紧接着,在《范雎蔡泽列传》中,有一段和信陵君相关的故事:秦昭王为范雎报仇,追捕魏齐甚急。魏齐走投无路, 和赵相虞卿一道向信陵君求援。“信陵君闻之,畏奏,犹豫未肯见。”魏齐听到这个消息自刭身亡,等到信陵君听从侯嬴的劝告决定接纳魏齐时,已经为时过晚。司马迁对信陵君爱之过深,他没有把这个有损于信陵君光辉形象的事情写入本传, 而是采用旁见侧出法加以处理。《史记》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要把相关传记联系起来加以观照才能全面地把握。
七、详略得当,彰显人物性格特征 叙事有详略之分。一般情况下,《史记》当中对于事情发展的起因,往往都详写;而对于这种原因所引发的最终结果,往往是略写。如《李斯列传》开头写了李斯这样一件事:“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 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各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 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是一件生活琐事,但却集中反 映了李斯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为了摆脱厕鼠的处境而成为仓鼠那样的食利者, 于是向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前往秦国游说,在和荀子告别时又说道:“故 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坦率,和他把厕鼠、仓鼠 进行对比时所发的感慨一脉相承。苦于贫贱而贪恋富贵,是李斯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这种思想是他人生之梦得以实现的动力,也是葬送他身家性命的祸根。《史记》人物传记写了许多生活琐事,司马迁之所以对这些生活琐事详加叙述, 就在于它们在人物的活动中带有原始动因的性质,是诸多事象得以生成的根源。 《史记》各篇都有贯穿始终的主线,和主线相关的事件都是详写的对象。《商君列传》一文以任法为线索,司马迁认为这是决定商鞅命运的根本原因,他的成功 源于变法用法,他的人生悲剧也由此而引发。文中详写商鞅以刑名之学游说君主, 在秦国掌权之后又主持变法,太子犯法他绳之以法,最终又因推行变法而被杀。 商鞅在被追捕过程中,因为由他制定的秦国刑法异常酷烈,竟然无人敢收留他, 商鞅自己也喟然叹息:“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而对于商鞅身亡家灭的结 果,司马迁只作简单的交代,没有过多的铺叙。总之,《史记》许多篇章的详写与略写,往往和对因果律的展示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司马迁描绘人物形象,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主要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在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在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中完成的;由于司马迁对各种人物都有深刻的观察,对人的天性及其在不同环境、地位上的变化有深刻的体验,这些人物形象才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上一篇
:
爱在不当时——论薛宝钗的性格与..
下一篇
:
困扰宝钗形象分析的几个问题
Tags:
《史记》
刻画
人物
手法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