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简析西厢记中对白对人物身份、性格、环境心情的刻画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简析西厢记中对白对人物身份、性格、环境心情的刻画
一、《西厢记》剧本发展及剧情简介;
1、《西厢记》剧本发展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唐代以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斥责张生为“薄情年少如飞絮”。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将结局改变,于是出现了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前人。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偕张生私奔作结,使故事有了新结局。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 以老夫人不得不同意二人婚事,但“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媚,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随后张生进京赶考中状元回来大团圆结局。“王西厢”与“董西厢”的故事情节大略相同,但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2、《西厢记》剧情简介
前朝相国病故,其夫人及女儿莺莺小姐扶灵柩回老家,因路途有阻,寓居河中府普救寺,而书生张君瑞上京赶考,路过河中府,与莺莺小姐偶遇普救寺佛殿,一见钟情。张生想方设法接近莺莺小姐,在丫环红娘的帮助下得以互诉衷情,无奈相国夫人家教甚严,不能有进一步发展。巧的是刚好有贼兵围困,相国夫人别无他法,只能“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张生获此良机,请拜把兄弟白马将军带兵退敌,但随后相国夫人赖婚,只让二人以兄妹相称,张生一时走投无路,竟然得了相思病,幸得红娘相助,与莺莺小姐私会成功。后事情被老夫人觉察,拷问红娘,又得红娘一番理论,老夫人不得不同意二人婚事,但“则是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逼张生赴京赶考,取得功名,张生与莺莺小姐依依而别,半年后得中状元。崔老夫人的侄儿郑恒本与莺莺小姐有婚约,便趁张生还未返回之时谎报张生已被卫尚书招赘为婿,老夫人一气之下要将莺莺小姐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二、《西厢记》对白总体分析;
《西厢记》诞生数百年来,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历朝历代都给予极高的评价,被认为是一部伟大的里程碑式的巅峰之作,已经有许多文人墨客进行了深入解读,写了许多精彩的评论,本人才疏学浅,对古戏剧更是所知甚少,而这次因做毕业论文,有此机会仔细拜读,尽管理解有限,仍被其深深折服,不敢有什么长篇大论对其肆意评析,只能选其对白分析一二,学识有限,错误难免,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西厢记》的对白是整个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物身份、性格、环境心情的刻画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饱满真实,栩栩如生。如老夫人赖婚的一节:
老夫人: 小姐近前,拜了哥哥者!
张生(背云): 呀,声息不好了也!
莺莺: 呀,俺娘变了卦也!
红娘: 这相思又索害也!
很简单的几句话,分别显出老夫人的虚伪,张生的惊恐,莺莺的意外,红娘的同情,戏剧效果很强.
以下就这一点分别予以分析。
三、分析对白对主要人物身份刻画;
张生
张生一出场就有自我介绍:“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於四方。”可见他生于官宦家庭,小时候条件不错,受过良好教育,是个公子哥书生,“头房里下,先撒和那马者!小二哥,你来,我问你:这里有甚么闲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宝坊皆可。”这句对白充分展示了张生的公子哥书生做派,住要住上等房间,指派别人侍侯马匹,自己立即要去游山玩水。这也给后面张生追求莺莺所展示的人品、才学、能支付一定金钱的能力做了铺垫。
剧中对张生之才学、能力着墨颇多,一开始就吟出“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此诗即景寄情,抒发了张生内心的寂寞、孤独的情怀,寄托了自己的相思之情。既描写了眼前月色,又是试探莺莺。全诗字句清新,情景交融,意境清幽典雅,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为他们之间的爱情增添了浪漫的气氛。他的风流儒雅,给莺莺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 博得莺莺赞叹“好清新之诗,”并“我依韵做一首。”成就了两人最初的交流。
而后被贼兵围困,众人无计之时,“[末鼓掌上云]我有退兵之策,何不问我?”,显示他有过硬的才学与本领,因而成竹在胸、处事镇静、从容不迫、胆识过人,以及他对莺莺的一片真情。随后果真“书去兵来”,更加深了莺莺对张生的认识,更令莺莺倾心相许。
在老夫人赖婚后,张生弹琴诉衷肠,也充分展示了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在以后的笔墨传情中,张生又以文思敏捷、挥笔而就得到红娘的赞扬:“我只道拂花笺打稿儿,原来他染霜毫不构思。先写下几句寒温序,后提着五言八句诗。不移时,把花笺锦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成聪明,成敬思,成风流,成浪子。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通过红娘之口说出来,更显客观真实。
莺莺
莺莺是相国之女,可谓“千金小姐”,小时候条件不错,肯定也受过良好教育,“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但从小家教甚严,所以尽管她热烈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又要顾及自己的身份,何况老夫人思想正统,还得防备,于是作出许多口是心非的事情。
[旦念诗云]”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末云]好应酬得快也呵!
张生与莺莺最开始都是被彼此的外貌吸引,但光凭这点产生不了伟大的爱情,所以花园和诗至关重要,两人分别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彼此在对方的心里都加深了印象,为寺庙被围莺莺出计,张生获得机会提供了条件。
“[旦云]孩儿有一计,想来只是我与贼汉为妻,庶可免一家儿性命。”
“我不如白练套头儿寻个自尽,将我尸榇,献与贼人,也须得个远害全身。”
“您孩儿别有一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在老夫人无计可施时,莺莺提出三计,不由得老夫人不做选择,可见她做为大家闺秀,同样有胆识,有才华。
“[圣药王]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
这一段听琴之感悟,充分反映了莺莺与张生比肩的音乐才华,使两人能通过琴声互诉衷肠。
其后闹简、赖简、酬简放在性格刻画一节。
红娘
“[红云]姐姐情思不快,我将被儿薰得香香的,睡些儿。”红娘是莺莺的贴身侍女,她的任务,不仅是要照顾好小姐的生活起居,同时也担负着替老夫人“行监坐守”的任务,“[红云]不干红娘事,老夫人着我跟着姐姐来。”在莺莺的心目中,她有时甚至就是老夫人的影子。“小红娘伏侍的勤,老夫人拒系的紧”。在张生初次向红娘打听莺莺的情形而遭到抢白,正是红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而后在两人的爱情经历中,红娘几乎是一个运筹帷幄的策划者,在老夫人赖婚后,张生走投无路,也是红娘出面挽救危局,“[红云]街上好贱柴,烧你个傻角。你休慌,妾当与君谋之。”在红娘带莺莺到张生房间幽会,敲门后张生与红娘一问一答“[末问云]是谁?[红云]是你前世的娘。”更是让人会心一笑。
老夫人
剧中老夫人戏分不多,但她却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她代表了封建势力,是年轻人自由恋爱的束缚,但她同时又是位母亲,对莺莺还是非常疼爱的。
“[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可见老夫人家教甚严,要佛殿上没人,才让小姐去玩。
“[夫人慌云]如此却怎了!俺同到小姐卧房里商量去。” “[夫人云]老身年六十年,不为寿夭;奈孩儿年少,未得从夫,却如之奈何?”“[夫人哭科]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你献与贼汉,却不辱没了俺家谱!”可见老夫人非常疼爱女儿,又不忘“俺家谱”,为赖婚埋下伏笔。
“[夫人云]先生纵有活我之恩,奈小姐先相国在日,曾许下老身侄儿郑恒。即日有书赴京唤去了,未见来。如若此子至,其事将如之何?莫若以金帛相酬,先生拣豪门贵宅之女,别为之求,先生台意若何?”“[夫人云]好秀才呵,岂不闻“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我待送你去官司里去来,恐辱没俺家谱。我如今将莺莺与你为妻,则是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媚,你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我与你养着媳妇,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可见老夫人口是心非,为维护家族的名誉,不怕牺牲女儿的幸福。
四、分析对白对主要人物性格刻画;
张生
剧中张生是一个温文尔雅、热情奔放、执着志诚、略带傻气的书生。他凭着自己的英俊潇洒和聪明机智深深地吸引着莺莺,并且热情而执着地追求莺莺。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道路上,张生甘愿放弃功名,面对困难仍不屈不挠、毫不退缩。同时,由于对莺莺的刻骨相思,又使张生变成一个“傻角”、一个“银样锱枪头”,使张生的形象更具生气和活力。
开始看见莺莺的一句惊呼,“[末云]我死也!”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张生看见美女毫不掩饰的吃惊样。
“[末问云]何故?[洁云]这是崔相国小姐至孝,为报父母之恩。又是老相国(礻覃)日,就脱孝服,所以做好事。[末哭科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小姐是一女子,尚然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望和尚慈悲为本,小生亦备钱五千,怎生带得一分儿斋,追荐俺父母咱!便夫人知也不妨,以尽人子之心。[洁云]法聪与这先生带一分者。[末背问聪云]那小姐明日来么?[聪云]他父母的勾当,如何不来。[末背云]这五千钱使得有些下落者。”“[末云]小生更衣咱。[末出科云]那小娘子已定出来也,我只在这里等待问他咱。……[红出科][末迎红娘祗揖科]小娘子拜揖![红云]先生万福![末云]小娘子莫非小姐的侍妾么?[红云]我便是,何劳先生动问?[末云]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这里显示了张生机巧聪明,马上抓住了莺莺家做道场的机会,还显示了自己的孝心,还自己创造机会接近红娘,随后一通自我介绍,又显示出他不顾一切,大胆出击,无所顾忌的“傻气”,显得书呆子气十足。难怪红娘打断了他:“谁问你来?”然而张生却不管红娘的反应,还问道:“敢问小姐常出来吗?”似乎他“并不曾娶妻”,莺莺小姐就合该跟他见面似的。他的言语是这样的怪诞、迂腐,让人在吃惊之余,感到又可气又可笑。此举当然激怒了红娘,难怪张生被红娘狠狠地抢白了一番,并且在小姐面前嘲笑他:“世上有这等傻角。”其迂腐的书呆子气使张生从一开始便被人冠以“傻角”的称号。但是如果没有这“傻气”他也就没有后面的机会了。
“[末云]若在店中人闹,倒好消遣;搬在寺中静处,怎么捱这凄凉也呵。”这里说明了张生要追莺莺将要放弃热闹,忍受凄凉,但他还是搬入寺中,很有决心。
“我撞出去,看他说甚么。”大胆。
“[末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末云]即是恁的,休唬了我浑家,请入卧房里去,俺自有退兵之策。”这段对白里,张生特意强调“重赏”之功效,以此表明了他的目的,后面一句,显示了他可能已经感觉事成之后并不一定得到莺莺,所以要说莺莺已经非他莫属了,也是给老夫人一个压力。
“[末上云]夜来老夫人说,着红娘来请我,却怎生不见来?我打扮着等他。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乌纱帽擦得光挣挣的。怎么不见红娘来也呵?”兴奋又担心。
“[末云]小生醉也,告退。夫人根前,欲一言以尽意,未知可否?……[末云]既然夫人不与,小生何慕金帛之色?却不道“书中有女颜如玉”?则今日便索告辞。” 老夫人赖婚后,张生这一段话充分展示了他目瞪口呆,气急败坏,语无伦次的样子,表现了他对莺莺的真爱,还有自己的气节。
“ [末跪红科]小生为小姐,昼夜忘餐废寝,魂劳梦断,常忽忽如有所失。自寺中一见,隔墙酬和,迎风待月,受无限之苦楚。甫能得成就婚姻,夫人变了卦,使小生智竭思穷,此事几时是了!小娘子怎生可怜见小生,将此意申与小姐,知小生之心。就小娘子前解下腰间之带,寻个自尽。”老夫人赖婚后,张生虽觉走投无路,但仍不放弃。张生把爱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了爱情,他可以不顾身份向一个丫环下跪。以至红娘也被他深深感动,为他出谋献策、传书递简,张生才得以与莺莺约会。到了约会的时候,莺莺碍于红娘在场,又变了封。张生一场欢喜一场空,面对情人的拒绝、训斥,仍不放弃,还求红娘: “小生再写一简,烦小娘子将去,以尽衷情如何?”。张生为了莺莺而苦苦相思,为了莺莺而“卧枕着床,忘餐废寝,折倒得病似愁潘,腰如病沈”。情真意切。
“[末跪云]谢小姐不弃,张珙今夕得就枕席,异日犬马之报。”在二人幽会成功后,他向莺莺表明心迹,说明他不是忘恩负义之人。
“[末云]夫人听谁说?若有此事,天不盖,地不载,害老大小疔疮!”
“[末云]小姐如何听这厮?张珙之心,惟天可表!”
“[落梅风]从离了蒲东路,来到京兆府,见个佳人世不曾回顾。硬揣个卫尚书家女孩儿为了眷属,曾见他影儿的也教灭门绝户。”
这几段赌咒发誓的话是张生取官返回得知被郑恒所骗为表清白所说,完全表现了张生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态度。
“[末云]小生徨恐,如何见老夫人?当初在谁在老夫人行说来?”事发以后老夫人传唤,张生的惶恐,关键时候还是担心,毕竟是先斩后奏,这丈母娘难见,还被红娘骂“银样腊枪头”,很好地展现了张生书生气的一面。
2、莺莺
莺莺是一个感情深沉、性格内向的贵族少女。长期封建礼教的教养与母亲的严格管束,相国小姐地位,已经与尚书之子郑恒定婚的身份,都使她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欲爱不得,欲罢不能,欲说还休。
“[旦云]此一柱香,愿化去先人,早生天界!此一柱香,愿中堂老母,身安无事!此一柱香……[做不语科][红云]姐姐不祝这一柱香,我替姐姐祝告: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拖带红娘咱![旦再拜云]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这一段与红娘的对白,充分表现了莺莺感情深沉、性格内向的贵族少女形象,当然同时也表现了红娘聪明伶俐,洞悉小姐心思。
“[末云]夫人且做忘恩,小姐,你也说谎也呵![旦云]你羞怨了我。”“[东原乐]这的是俺娘的机变,非干是妾身脱空;若由得我呵,乞求得效鸾凤。俺娘无夜无明并女工;我若得些儿闲空,张生呵,怎教你无人处把妾身做诵。”老夫人赖婚后二人琴声诉衷肠时的对白,表明莺莺是忠于自己的感情的。
“[旦云]红娘去了,看他回来说甚话,我自有主意。[下]”这句话表明莺莺已下了决心,她不是一个懦弱的没主意轻易放弃的人。
“[普天乐]晚妆残,乌云軃,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简帖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拆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旦怒叫]红娘![红做意云]呀,决撒了也!厌的早扢皱了黛眉。[旦云]小贱人,不来怎么![红唱]忽的波低垂了粉颈,氲的呵改变了朱颜。
[旦云]小贱人,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几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红云]小姐使将我去,他着我将来。我不识字,知他写着甚么?
[快活三]分明是你过犯,没来由把我摧残;使别人颠倒恶心烦,你不惯,谁曾惯?
姐姐休闹,比及你对夫人说呵,我将这简帖儿去夫人行出首去来。[旦做揪住科]我逗你耍来。[红云]放手,看打下下截来。[旦云]张生近日如何?[红云]我则不说。[旦云]好姐姐,你说与我听咱!”
这是剧中著名的闹简一节,还有赖简和酬简,这里为节省版面,不将剧本原文摘录,这三段对白,很好地表现了她长期封建礼教的教养与母亲的严格管束,相国小姐地位,已经与尚书之子郑恒定婚的身份,都使她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欲爱不得,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复杂性情。
“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末云]小姐心儿艰难。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表明莺莺并不贪图荣华富贵,只需两人幸福生活就满足,但又不太自信,担心被抛弃。
红娘
在红娘这个人物身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富有正义感的品质,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机敏巧慧泼辣的性格。
《西厢记》中红娘的智慧,不仅高出貌似强大、实际虚弱的老夫人,也高出于张生和莺莺。她深知他们的教养和习性,因而很有预见性,能料事如神。她掌握了老夫人的性格特点,所以在她遭受拷打前就决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便索与他个知情犯由”,用治家不严之罪,辱没相国家谱之羞,安到老夫人头上,从而逼迫她承认婚事。她十分了解莺莺的性格和她的“假意儿”,从“闹简”、“赖简”到“酬简”,她们的揣摩小姐的心理,不露痕迹,不伤小姐自尊地促成好事,关键时刻替张生出谋划策,扭转乾坤。在帮助张崔争取爱情幸福的过程中,她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她热心地为他人作嫁衣,却不图金货财物,在张生提出“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时”,她生气了,觉得自己的一片真心受到亵渎,她骂张生:“你个馋穷酸?没意儿,卖弄你有家私。”为了成人之美,她几乎要挨老夫人的毒打,但她毫无怨言,表现了她高尚的人格和磊落的心胸。她几乎是一边奚落张生的书生习气和行为,一边为他热心奔走。一边承受着莺莺的不信任,一边同情莺莺的痛苦,为她传书递简。确实十分难能可贵。以上分析由于整个篇幅已超出,便不再摘录剧本原文。
五、分析对白对主要人物环境心情刻画;
这一点我们主要以张生为例,因为张生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反复,一会儿希望、一会儿失望,一会儿柳暗花明、一会儿走投无路,跌荡起伏,而对应的对白非常精彩的反映了这一切。
最初见到莺莺的一句:“我死也!”
用计退兵后等着赴宴成亲的言语:“[末上云]夜来老夫人说,着红娘来请我,却怎生不见来?我打扮着等他。皂角也使过两个也,水也换了两桶也,乌纱帽擦得光挣挣的。怎么不见红娘来也呵?”“[末云]小生客中无镜,敢烦小娘子看小生一看何如?”真是心情好极了。
老夫人赖婚后张生的语无伦次:“……”
弹琴诉衷肠时的落漠无奈:“[末云]夫人且做忘恩,小姐,你也说谎也呵!”
递简时的自信:“[末云]小娘子将简帖儿去了,不是小生说口,则是一道会亲的符篆。他明日回话,必有个次第。且放下心,须索好音来也。”
红娘逗他没回信时的绝望:“[末跪哭云]小生这一个性命,都在小娘子身上。”
红娘给他信时马上高兴至极:“[末接科,开读科]呀,有这场喜事,撮土焚香,三拜礼毕。早知小姐简至,理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小娘子,和你也欢喜。”
约会意思理解错误,而被莺莺斥责,约会泡汤那半天没缓过神来,好久才憋出一句:“你着我来,却怎么有偌多说话!”的可怜样。
得相思病后怨红娘:“[末云]都因你行——怕说的谎——因小待长上来,当夜书房一气一个死。小生救了人,反被害了。自古云:“痴心女子负心汉。”今日反其事了。”的无可奈何样。
见了小姐的药方后又狂喜:“这药方儿小姐亲笔写的。[末看药方大笑科][末云]早知姐姐书来,只合远接。小娘子——[红云]又怎么?却早两遭也。[末云]——不知这首诗意,小姐待和小生“哩也波”哩。”
六、结语。
《西厢记》流传数百年,其艺术成就早已被公认,也不用我在这里班门弄斧地说一通,我仅就本文所讨论的“对白对人物身份、性格、环境心情的刻画”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所谓言为心声,一个人,只要不是故意说谎,自然流露的语言一般都代表了他所思所想,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这没问题,而作为创作出来的戏剧,创作者要安排所有人的语言,要做到每个人都有恰如其分的语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西厢记》在这一点上确实很成功,正如前文分析的,剧中几个主要人物之话语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他们的身份、性格,完全符合当时的环境心情,从而是剧中每一个人物都那么完整、形象、栩栩如生。可以说,精彩的对白是《西厢记》卓越艺术成就中最重要的部分。
参考资料:
1、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1月版《西厢记•牡丹亭》
2、网络资源:《试论《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3、网络资源:《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网络资源:《解读《西厢记》的主要人物》
5、网络资源:《试析崔莺莺《闹简》《赖简》的原因》
上一篇
:
学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
下一篇
:
浅议王维山水诗
Tags:
简析
西厢记
对白
人物
身份
性格
环境
心情
刻画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