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双峰并峙 各领风骚——李杜诗歌比较浅谈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双峰并峙 各领风骚——李杜诗歌比较浅谈
{内容摘要}:李白和杜甫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最杰出的两位诗人。本文通过对李杜两人诗歌作品思想性、艺术性及创作体裁三个方面的比较论述,得出李白浪漫,杜甫现实;李白豪放,杜甫沉郁;李白飘逸,杜甫精美的诗歌艺术特点。为促进读者客观地认识李杜二人打下了基础,为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李杜作品提供了帮助。
[关键字]:李白 杜甫 思想 风格 体裁
中国,素有“诗国”之美名。中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典籍,数目庞大,浩如烟海。中国诗学,亦博大精深。唐朝诗歌的发展可谓盛极一时,在这群星闪耀的的诗的国度里,有两颗星星最为耀眼,他们同时出现在盛唐时期,这就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和被誉为诗圣的杜甫。可以说,他们创造中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继屈原之后,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从出世到逝世,都充满浪漫情调与传奇色彩。他的天才与气质,是中国诗史上独一无二的。李白留给后世共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更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的艺术写照。他胸怀广阔、才气纵横。政治上,有睥睨一切、与王侯平坐的气势;处世上,有蔑视权贵、独立自主的人格;艺术创作上,有高远雄厚、宏深博大的境界。被后世誉为“诗仙”。①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诗现存1400余篇,大多为“安史之乱”后创作。杜甫的一生,与时代联系极为紧密,他的全部诗作,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他的诗歌正是唐朝盛衰巨变的特定时代的纪实与缩影。杜甫以其敏锐的眼光和醇厚的艺术素养,绘就了一幅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及自身的心中历程。被后代尊称为“诗圣”、“诗史”。
李白和杜甫,一个称“诗仙”,一个叫“诗圣”,自古以来,研究李杜二人的大有人在,比较二人文采孰佳的也不在少数。有的认为李高于杜,有的认为杜高于李,还有认为两人各有所长,不分上下的。我比较赞成第三种说法。其实,萝卜白菜,各有各爱,所个人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所得到的结果自然就不同。加之两人虽同为诗坛领袖人物,但思想、风格不尽相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有不同的结果。因此,我认为两人就像中国诗歌史上两座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各有神韵,不相上下。
但是,通过对二人诗作的分析与比较,我感觉自己的文学修养了有了明显的进步。看来,虽无法论证两人高下,但比较,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工作。现将本次研究的体会论述如下,粗浅之处还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思想之比较
思想性是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因素,作品的好坏,其反映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思想上,李白儒道两家思想兼而有之,内心里既有唐代诗人一般的“济苍生”、“安社禝”的儒家思想,同时,道教思想贯穿他一生。这些思想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李白带有强烈理想化的功业追求,由于自己性格的孤傲,政治上郁郁而不得志。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与生活道路中的失败,使他常陷于悲愤,不平,失望之中,但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② 因此诗歌作品大多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希望自己能“济苍生、安社稷”,从政治上取得自己的生存价值,但总是事与愿违。朝中高力士杨国忠的受宠,贤士都被据在朝门之外。所以《行路难》中诗人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叹。他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等太行雪满山”来形容自己艰难处境。在《蜀道难》中他写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剑阁峥嵘而崔嵬”。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他对社会的某种忧虑,这也是对当时政局混乱他抑郁不得志的一种隐喻。在《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写道”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诗人借用谢尚知遇袁宏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怀才不遇渴望知音的心情。这些都是儒家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另一方面李白受道家的影响,在对现实失望之后,期待自己“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诗作中大有出世超脱的思想。在《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中他写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中明显带有对道家的崇信和对儒家的嘲弄,追求神仙生活的感情。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描写奇幻的梦境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这些是道家思想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家庭,读的书多是儒家典籍,儒家思想伴其一生。杜甫身处安史之乱中,时刻不忘百姓的疾苦,虽然仕途与太白同样坎坷,但因为战乱的民不聊生更激发他经世济民的强烈执着,无论达穷兼济天下。诗作之中处处可见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所关注的,更多的是在饥饿与困苦中生存的下层人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当时社会的最为生动的写照。《与诸公登慈恩寺塔》一文,是杜甫与高适、岑参等人的同题之作。高、岑等人都以登临远眺所见的阔大景观,抒发向往功业的情怀。杜甫则不同,开篇就标明“登兹翻百忧”的忧患基调,又用“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等语,写出了朝政腐败,大乱将兴的预感。《后出塞五首》是安史之乱必将爆发的最明确的判断。同年十一月写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则是安史之乱的事实写真。至于安史之乱后所写的“三吏”、“三别”更是对社会黑暗官吏残暴无能、人民灾难深重的真实记录。可以说,唐朝一代,没有诗人能象杜甫这样长时间、大规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和描写下层人民的苦难。更没有一个诗人达到“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咏怀五百字》)的思想境界。
和李白一样,杜甫也希望自己能“济苍生、安社稷”,从政治上取得自己的生存价值。他把“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当作偶像。希望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他一生都相信自己能有朝一日”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儒家思想一直渗透在杜甫诗的字里行间。即使饱受饥寒、贫病潦倒,也始终不改关心人民疾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儒家初衷。
从作品的思想性来看,尽管李杜二人面对客观现实,所处的态度不尽相同,但其思想实质是一样的。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在思想性的比较上,两人不分轩轾。
二、风格之比较
李白的诗雄伟瑰奇,具有豪放的美。李白诗中多用意象,而且所创造的意象中多为飞翔的大鹏,奔腾的黄河、高耸的山峰、飞泻的瀑布,这些都具有超凡的气概,表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的热情,可以见出他飘逸不群的风格。如《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诗人以极度夸张与比喻的神来之笔写飞瀑之动态,气势何等磅礴。又如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全诗以两组排比长句开篇,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情感悲壮,气势磅礴。至第五六句,笔峰顿转至欢乐。“千金散尽还复来”只有李白才有如此的气势。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起落无常。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③
李白的诗想象丰富,有一种奇逸的美。李白诗中的想象异常奇特和丰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此类句子在李白诗中比比皆是。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如《蜀道难》中,诗人以雄奇的笔力,借助神话传说,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蜀道的险峻风光。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境界。充分显示了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李白的诗还有一种自然天真之美。语言往往冲口而出,不假修饰。如《赠汪伦》一诗写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简洁明了,直抒胸臆,就是汪伦送李白,一点都不显得矫情。高兴时,他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郁闷时,他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他毫不遮掩地表达着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东西,他豪迈奔放、神采飞扬。他不像杜甫那样字斟句酌,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往往凭一念之灵感而写成。《望天门山》是李白七绝佳作中的一首。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怀抱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审美感悟,属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韵味,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杜甫的诗歌,有着博大浓厚的内容,丰富真切的情感,完美的意境,精确的语言,富于变化的节奏。“沉郁顿挫”是他诗歌的主流风格。
清人吴瞻泰《杜诗提要》云:“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沉郁,思想感情深厚、沉重、博大、悲壮;顿挫,音节豪宕,格律精严而又富有变化。感情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他深厚阔大的感情力量,欲喷发时,他的儒家涵养及中和心态,又把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低回起伏。”④
“沉郁”指的是杜甫诗歌中,多带有带有悲慨的感情基调。他的诗歌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还是写自己的穷困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如《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城的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心切。不免感慨万千。字里行间,大有悲郁之气。别说那乱离之人,就连我这生在太平盛世的,看得也是心酸。
杜甫伤时忧国的情怀也是借着意象表现出来,与李白不同的是,诗中的意象大多带有浓厚忧郁色彩,如瘦马、病桔等。如《登高》一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诗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诗,诗人身登高处,耳闻峡中不断传来猿长啸之声,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在劲风悲鸣、高猿哀啸当中不难觉察诗人凄怆哀怨之心。“哀”字关涉全联,笼罩全篇,读来刺目痛心,毛骨悚然。对比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猿啼, 感情色彩截然不同。
杜甫的诗,蕴涵着一种厚积薄发的力量,使诗歌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秋兴八首》便是很好的例证。第一首诗,由从菊两开引发了对辛酸岁月的感慨,引发对于故土的思念。正沉浸于回忆中,第二首又从现实开始,进入感慨与回忆,又被山城悲声惊醒,回到现实中来。时光流逝,已经月上中天,于是又有第三首。后面几首则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回忆往昔,感慨万千,叹息身世。要用一首诗把复杂的、迂曲难尽的感情表达出来不容易,组诗尚能如此,可见功力非同一般。
杜甫的性格沉静稳重,他的诗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他绝不会像李白一样,凭一时灵感而作,务必字字推敲,句句斟酌。确定再也没有任何一字一句能用的更好,方才罢休。正如他自己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因此,杜诗为呕心沥血之作,至工至美,法度严谨。如《登高》一诗开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十四个字,字字精当,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极富节奏感。后面的“无边”对“不尽”,“萧萧”对“滚滚”, 以“万里”对“百年”, 胡应麟《诗薮》云: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⑤ 全诗具有独特的意境美、音乐美、格式美。
总的来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而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李白诗歌豪放雄奇、自然朴实,杜甫诗歌沉郁顿挫、至工至美。他们各具特点,不分上下。
三、擅长体裁之比较
就诗歌体裁而言,李白在乐府、歌行体、七绝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李白现存诗九百多首。其中乐府诗二百多首,占了所存诗的四分之一。李白的拟古题乐府既有继承,更有创新。如《蜀道难》中,诗人以雄奇的笔力,借助神话传说,绘形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蜀道的险峻风光,把“蜀道难“的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子夜吴歌》中诗人将主要表现男欢女爱的吴声歌的窄小境界加以拓展,选取长安秋月下万户捣衣这一典型情节,表现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及渴望和平的愿望,情调委婉而境界阔大。
歌行体是七古中最少约束、最多变化、最富容量的诗体。热烈的情怀、壮观的场面、动人的故事、昂扬的精神、缠绵的思绪,都适合用歌行来表现。李白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因此他更喜用歌行体,造成抑扬顿挫、淋漓酣畅、气势飞动,铺张扬厉的特点。他的歌行成就比乐府还要高。歌行的代表作有《梦游天姆吟留别》、《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等。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上的一切固有格式,如同行云流水,其情感表达一气呵成,意象的组合则大幅度跳跃,具有雄奇瑰伟的阳刚美,创造了变化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成就甚高,尤其是七绝。其名篇如《望庐山瀑布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如《早发白帝城》中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意在描写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舟快意,令人神往。又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李白以绚丽斑斓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作为背景,绘就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的送别画。意境阔大、清新雅致、浑然天成,蕴涵无限情味。
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从数量上来看,杜甫现存七律近150篇,远比其他诗人要多。从题材来看,杜甫以前,律诗多酬赠、应制之作,而杜甫七律反映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风、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从诗歌艺术特点上来看,杜诗充分发挥了律诗体式的美学特长,在用字、造句、属对、谋篇、运笔等各个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大胆的革新。
杜甫的的律诗大多对仗工整,格律精严。如《登高》一诗字字精当,八句自可谓对仗精工,出神入化,具有独特的意境美、音乐美、格式美。七律《登楼》一诗是杜甫的上乘之作。诗中首联第一句发兴,第二句加以解说,“起”中即有“承”的成分;颔联写景暗含哲理,“承”中又有所“转”; 布局精心,屈曲盘旋。全诗前半部分写景,由此引出腹联对时事的议论,说理而又饱含激情。整首诗将情、景,事、理、古、今、天、人交融为一体,议论精当,叙写自如。
杜甫在诗体上的建树还有他的新题乐府。杜甫发扬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取材于现实,“即事名篇”,创作反映时事的新题乐府诗共三十多首,其名篇有《兵车行》、《哀江头》、“三吏”、“三别”等。这此新题乐府诗,通过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以史诗般的大手笔展现出广阔的社会背景,从而突破了汉乐府诗的叙事方式的局限。其次,杜甫将汉乐府叙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单一性变为多面性,充分反映出形势的复杂变化,自由地抒写出诗人对时事的感想和见解。杜甫的新题乐府不求在意象、声情和韵致方面模拟古乐府,而是运用汉魏六朝乐府的神理,创造出诸多变化的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乐府诗的表现艺术,开启了中唐新乐府写作热潮之先河。
总之,李白精于歌行与七绝,自由豪放、情感真挚、浑然天成,具有思想美;杜甫精于七律,格律精严、意境浑然、精工细琢,具有艺术美。两者不分高下。
综合上述,从作品的思想性来看,李白浪漫,杜甫现实;从作品的风格来看,李白豪放,杜甫沉郁;从善长的体裁来看,李白飘逸,杜甫精美。他们就好比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各领风骚。
注释:
①、周尚义 《中国古诗流变概论》
②、周尚义 《中国古诗流变概论》
③、王志清 《唐代文学教案》
④、陈柏 《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之浅究》
⑤、王志清 《唐代文学教案》
参考文献
①、周尚义 《中国古诗流变概论》海南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一版
②、王志清 《唐代文学教案》
上一篇
:
金陵牡丹——薜宝钗
下一篇
:
浅论建安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Tags:
双峰
风骚
李杜
诗歌
比较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