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伦理研究领域,伴随着不同的研究重点出现了一系列有关企业伦理道德的专业术语: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line approach)、企业良知(corporate conscience)、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公共责任(pubic responsibility)、企业社会性责任(corporate societal responsibil-
Ility)、企业社会反应(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企业社会绩效(corporate citizenship;business citizenship)、利益相关者(stakeholding company)、企业伦理(business ethics)、持续型公司(sustainable company)等等。即使同一作者在对企业伦理道德的同一研究中往往也会使用不同的术语,不过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与企业道德相关、较为常用的是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
企业公民这一概念源自企业实践界,它“能够在企业社会绩效框架里整合企业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概念,其目的旨在突出,企业是公共实践主体,有责任尊重社会其他主体的权利。不过也有学者质疑了这一提法,他们指出企业公民本质上无法整合企业社会责任,它整合的是企业责任和组织员工个人行为。但是Logdon and Wood (2002)强调“从企业社会责任向企业公民的语义转换意味着,对企业组织怎样根据利益相关者行动的规范在理解上的深刻变革,企业公民是在本土环境下负责任的行动者,强调自愿和慈善,以及组织在社区中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学者们大多认同,企业公民是“为了公司和更大社会整体的利益,了解和管理企业对社会更广泛的影响”,企业公民使美德成为了必需品,并把这种必要要素转化成了战略优势。
[4] Domingo Garcia-Marza.Crisis Communication Plan:Poor Predictors of Excellent Crisis Public Relations[J].Public Relations Review,1998,24 (4):461-474.
[5] 达魂.现代社会怎样看待现代危机[N].中国经营报.2003-04-28
[6] 弗罗因德. 冲突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第11期
[7] 黄承地,薛恒. 危急时刻管理者的道德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第13卷第6期
[8] 刘藏岩. 企业社会责任与危机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6.第4期
[9] M.R.Haney. Dealing with the Complete Crisis ——The Crisis Management Shell Structure[J] . Safety Science,1998.(30):139 - 150.
[10] 诺曼·R·奥古斯丁. 控制危机的六个阶段[J].经营者.2005.第11期
[11] R.F.Card.In Defense of A Self-disciplined,Domain-specific Social Contract Theory of Business Ethics [J].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2005(1):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