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中国劳动力资源因素能否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一)

本论文在工商管理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中国劳动力资源因素能否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

 [摘 要] WTO之后,各国对劳动力资源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劳动力在数量上虽然供过于求,但在质量上却缺少大量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在全球化经济条件下基于资源禀赋的产品的比较优势的竞争劣势越来越明显。在劳动资源丰富的我国,如果要发挥自身的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只能是以相对低的劳动成本生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是具有竞争优势的比较优势。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要素与引进的国外先进生产要素结合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比较优势。
[关键词] 劳动力资源 全球化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里昂惕夫之谜”是指从理论上,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现在统计检验结果正好相反。  “中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28%左右),近90%是进口零部件组装后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张燕生说,“这代表着跨国公司的技术、产品和产业结构,而不代表中国的技术、产品和产业结构,中国今天的比较优势,主要还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  中国虽然以加工贸易方式取得了顺差,但并未取得相应的贸易收益。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朱钟棣前几天刚刚参观过昆山市的电子产品出口加工区,他认为如果抛开贸易形式,单独来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的上升数据毫无意义。  “事实上,出口价值1000美元的电脑,我们只能获得20~30美元的加工费,我们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只是位于全球产业加工链的末端,”朱钟棣说,“设计、研究、开发、品牌,这个产业链高端的部分都是外资在控制。”  以罗技畅销产品之一“Wanda无线鼠标”为例来说明这种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格局则更加清晰而直观:每个Wanda无线鼠标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40美元,在这一价值链中,罗技大约拿到8美元,其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14美元则被Wanda零部件供应商获得。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苏州装配厂里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经常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背后隐藏了美国企业的巨额隐性收益,美国却一直“熟视无睹”,仍借逆差之由对中美经贸关系施压。  对此,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曾在中国美国商会晚宴上风趣地表达了鲜明的态度:“这就像在宴会上,你们有钱吃龙虾、吃牛排,而我们在吃馒头、吃三明治。有趣的是,美国朋友们一边吃着龙虾和牛排,一边还很关注我们的三明治是不是吃多了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有个认识和发挥自己优势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世界工厂正在转向中国”之说。问题是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要看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是最有竞争力的。长期以来,我们是突出自己的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比较优势,不一定能成为竞争优势。我们要谋求的具有竞争优势的比较优势不是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是要通过努力创造出的比较优势。其中包括在产业升级基础上形成的比较优势和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本优势
资源禀赋产品的比较优势的竞争劣势

 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从而说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按照比较利优势理论,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化的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
 李嘉图界定: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存在着成本的差异,各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
 赫克歇尔-俄林界定: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各个国家分工生产使用本国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上述比较优势界定都与一国的资源禀赋相关。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有两个角度的考察:一是资源禀赋的产品的比较优势,即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二是资源禀赋成本的比较优势,即劳动和资源的低成本优势。
  我们发现已有的比较优势理论和外向战略基本上是依据资源禀赋的产品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缺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便宜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格局是:发达国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研究此问题时先要作个限制。我国是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国内市场很大,不可能所有地区所有产业都是外向的。在国内分工中,经济落后地区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可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本文的研究是要说明,在国际分工中不能继续维持已有的比较优势,停留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我国目前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基本上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劳动成本较低。因此外向战略基本上还是定位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热潮中,各地特别重视扩大出口,由于目前许多地区能够出口的大部分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此各地竞相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此同时,许多地区引进外资也是缺乏产业选择,外商进入的产业大部分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状况已经和正在产生的后果是:出口数量越多,引进的外商投资企业越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越多。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中国的产业结构不但不能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得到升级,还会进一步低级化,更谈不上创建世界工厂了。现在需要研究的紧迫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是否继续维持这种比较优势格局。
 过去在按照比较利益理论建立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国际贸易的主要目的是互通有无。因此比较优势突出在产品上,以劳动密集型产品换取技术密集型产品。实践证明,现在凡是强调劳动和资源的比较优势生产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地区,往往是经济落后地区。在产业结构方面突出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结构的一定是缺乏竞争力的结构。基于资源禀赋的产品的比较优势的主要缺陷是冻结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差距。而且,外商进入我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结果也是这样的。
 对上述问题的理论解释主要是比较优势界定的前提条件的变化。
 首先,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存在两个国家,在两个国家之间各自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分别提供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现在讨论的问题是多个国家,例如有多个发展中国家依据资源禀赋提供相同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鞋帽之类的产品。我们将会发现,同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不同的国家生产国家竞争力是大不一样的。有的国家因其有较高的技术或较多的资本投入而有较高的质量或知名的品牌。这实际上是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面对这种竞争,我国许多具有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产品已经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其次,克鲁格分析了生产同种商品的要素替代问题:“如果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商品,但在它们之间不存在要素租金均等化,那么,资本丰裕的国家将比劳动力丰裕的国家使用资本比较密集的生产技术,并且前者工资/租金比率也将高于后者。”[2] 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可能性是,在各个国家要素租金存在差别的条件下,劳动丰裕的发展中国家的工资/租金比率偏低。问题是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包含各个国家要素价格(包括劳动价格)出现均等化趋势。就象我国,近年来特别是经济开放程度高的沿海地区工资增长很快。这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成本有提高的趋势,这时的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有下降的趋势,其结果是进一步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是基于劳动和资源的产品的比较优势终结过程。李嘉图和俄林提出的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和经济条件完全静态的,其前提是各国的供给条件、生产条件不可改变,资源、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再加上当时贸易保护盛行。在这种假设条件下,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及其产品才可能进入国际市场。问题是在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些假定条件已经改变。首先,生产要素、资源可以在国际流动。其次,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资源、劳动可以被资本和技术所替代,就是说,经过投资和新技术的采用,自然资源可以被改良、再者,也可以被新材料所替代;经过人力投资,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又可克服劳动力数量不足的矛盾。所有这些表明,除了一部分不可替代的资源,如石油输出国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不具有垄断优势。以本国拥有的资源的相对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国际贸易结构,虽然能获得贸易利益,但不能缩短自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各个国家特别重视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其背景是存在严重的贸易壁垒和要素流动的壁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比较优势对一国的意义明显衰减。经济全球化包括自由贸易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资源,不仅包括本土的资源,还包括外来的资源;就是说,包括国内的资源禀赋,从国外进入资本、技术和管理,在不少产业部门很有可能是从国外进入的资本和技术要素起主导作用。这时一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已不象过去那么突出。或者说,比较优势在许多场合可能不是禀赋资源的比较优势,可能会是外来资源的比较优势。
2,在产业升级基础上创造非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
  以上关于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提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劣势分析,目的是要明确外向产业需要升级。
 研究竞争优势理论的专家波特用许多例证说明:“生产因素的比较利益并不足以解释丰富多元的贸易形态”,“生产因素的比较利益法则对很多产业来说根本就不实际”[3] 例如朝鲜战争结束后的韩国,资本奇缺,但建立了出口导向的钢铁、造船、汽车等资本密集的产业。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浅谈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分拆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Tags:中国 劳动力资源 因素 能否 国际贸易 占优势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计算机论文
推荐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工商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