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探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二)

本论文在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投资者虽然在一些公司占有较大股份,但由于其持股的投机性和短期性,较少参与公司内部监控,更多的是发挥财务投资人的作用。这样,公众公司的控制权就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即在这样的情况下,外部监控机制发挥着主要的监控作用,监事会等完整的制度体系对管理层形成了良好的制衡,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自然相当发达,对管理层的更迭与流动起到了极好的润滑作用。这种基于英美法系的公司治理模式被称为“外部治理模式”,也被称为“外部人系统”,强调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管理层的独立性以及管理层和股东利益的平衡性。在实务中,英美法系的外部治理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被理论界最为尊崇的,也是实现起来难度最低的,相比于顶层结构的修正,从资本市场和法律法规方面进行平衡,无疑是最快速的实现了现代公司治理的方法。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种方法并非一劳永逸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和法律法规的建立只是开始,只有不断的修正和改进,才能会根本性的实现质的变化。
  3、大陆法系下的内部治理模式
  相比于东亚区域的儒家思维和英美法系下的公司治理体系,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在公司治理上走出了不同于前两者的模式。在大陆法系国家,资本市场虽然发达,但企业从中筹资的数量有限,资本化率并不高,相反企业整体负债水平较高;股权相对集中且主要由产业法人股东持有,企业间交叉持股现象普遍,比如德国的大众和保时捷等,银行更是不少大企业的主要股东。在这些企业里,银行、其他企业和职工等众多利益关联方都积极通过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参与公司治理事务,发挥监督作用。这些银行和主要的法人股东所组成的力量被称为“内部人集团”。这种模式平衡了多方的利益,但所有者缺乏的现象体现的更为突出
    综合以上三种模式,就我国大陆区域的实际情况而言,私营企业的股份公司较多采取家族式的治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儒家思维的统一性。但对占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80% 由国有企业改造成的股份公司来讲,既不可能完全采用大陆法系下的内部治理模式,也不可能完全采用英美法系下的外部治理模式,而必须同时加强发挥内部监控、外部监控和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因为我国资本市场、职业经理人市场相对并不发达,国有资产所有者并未完全到位,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的约束也相对较弱。
三、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
  1、我国国有企业股东结构先天性不合理,资本市场改善缓慢
  在经济总量和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中,国有企业占据了较大比重,因此,我们认为解决境内的公司治理问题以提升效率,关键在于改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才能起到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从宏观来看,我国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特点是以国有股、国有法人股为主体,在股权分置改革前,非流通的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占很大比例。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表现为国有股比重过大,社会公众股过于分散,缺乏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
    2、缺乏对应的监控和奖励体系,“内部人控制”现象明显、腐败明显
  在企业管理的经典理论中,普遍认为企业控制权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内部人为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这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在我国境内的公司治理实践中,公司董事会中除少数董事由其他人担任外,大部分成员都是原企业的领导,董事长与总经理重合。董事会与管理层成员重合。经营管理层占据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形成内部董事占优势的格局,董事会独立性差,监督功能丧失,于是形成了总经理自己监督自己,管理层自己评价自己。以我国上市银行为例,上市银行以国有银行居多,市值占比最大,在企业的考评中除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长期的业绩考评机制,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业绩的考核多以短期限的指标(规模、效率)为主,缺乏长期的评价体系思考,特别是这种评价体系缺乏对宏观经济的适应,造成的弊端就在于管理层会更加迎合和适应这种评价体系,在任期涸泽而渔,任期后高升历任,但导致企业长期发展遭遇瓶颈,国有股份长期的利益得不到根本性的保障。
  3、缺乏公司治理上的平衡,董事会、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等重要机构并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
    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的一切重大经营决策由董事会决定,公司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但一些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股东大会根本没召开董事会就产生了,更为普遍的状况是在股东大会只是一个过场,相关决议只是一个被通过的过程;董事长的选举多是上级任命或选举之前与主管部门协商,征得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的同意,组织的权力向公司管理层面蔓延,党的关系凌驾于企业管理、甚至是上市公司股东大会,造成经营管理上的极度混乱。由于董事会产生的不规范,没有立法及合理的报酬,董事会往往不敢或无意发挥独立行事的职能,使董事会变成承转上级行政命令的中介,失去了董事会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前文所论述“官商”制度形成的根本原因。
    4,非市场化手段和组织过多,政企不分现象依然突出
  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中股东大会“形同虚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老三会“关系不顺”。“新三会”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老三会”即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目前一些企业新老三会关系不顺,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难以体现,甚至更严重的是,党委会超脱或者凌驾于股东大会上,对企业的日常管理乃至于合理的公司治理安排,都构成了极大地负面影响。最常见的是公司的党委或纪委书记经常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名单中,这些人或虚职或有实权,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构成了极大的困难;此外国有企业的党委书记凌驾于公司总经理或董事长,越俎代庖,甚至是在决策流程上,党委书记定好以后,兼任董事长,这种啼笑皆非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四、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完善
  在通过剖析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我们发现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底层制度安排层面的问题,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公司治理,避免出现神似但内里相去甚远的“半吊子”结构安排,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和社会的经营效益,实现国家经济的再一次飞跃。
在综合考虑诸多问题以后,我认为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结构,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实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建立公司的内部监督制衡
  我们认为改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要在根本上解决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实现股东在公司内部的有机分立,形成相互影响且相互制约的利益群体。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建立合理的股权分散结构,放宽个人持股的限制,培养多种形式的持股主体,特别是机构投资主体。
  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总体来说,资本市场的作用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是债务资本市场,这是现在资本市场最大的短板,债务公开市场容量有限,评级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也匮乏;二是股票市场;其三是形成充分流动的、有能力、有效率的经理人市场,保证资本市场主体运作管理的合规和独立。
  2、公司治理的透明化,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制落到实处,完善公司内部的权利制衡
  首先,建立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使独立董事真正独立起来。当然独立董事能否实现独立,在我国可能还需要漫长的过程,大量独立董事身兼6-7家上市公司的职务,能否做好实在值得怀疑,从这个现象延展开来,我们需要监督的不仅仅是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独立董事的监督也应该作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完善的一个思路,对独立董事发表意见的专业性和参与决议的频率作为其业绩考评的关键指标,从制度上约束独立董事的行为和努力程度。在董事会下设立主要由外部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加强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督机制,对内部人控制进行再一次的平衡。
  其次,加强内部和外部监控机制。内部监督主要是限制董事会成员兼任公司管理层,强化公司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外部监督主要是建立完善的公司控制权市场、经理人才市场及产品市场。
  3、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客观化、人员流动的效率提升,真正做到能上能下
创新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是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这个结果的前提是要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确保人才储备的充分,同时建立起外围的监督机制,将管理层考评和制度设定阳光化,降低内部人控制出现的概率。在过度阶段,特别是国有股份占比较大的企业,可以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确保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者以及经营者行使管理权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小川,2004年12月1日在“中国论坛: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上的讲话
2、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经济研究》,1996年第9期
3、薛祖云,黄彤,《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7期
3、李爽,吴溪,《盈余管理、审计意见与监事会态度—评监事会在我国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审计研究》,2003年第1期
4、吴天宝,武宜达等,《国有企业改革比较法律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第400页 
5、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3年第2期
6、武巧珍,《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经济问题》,2002年第4期
7、Yang, Xiaokai and Ng, Yew-Kwang, 《Theory of the Firm and Structure of Residual Right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ur and Organization》,1995年 
8、Zhang, Weiying,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Personal Wealth and the Assignment of Principalship:An Entreprenrurial/Contractual Theory of the Firm》, 1994年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上一篇:我国零售业供应链的低碳发展研究 下一篇:提高员工队伍质量加强企业核心竞..
Tags:探析 我国 国有企业 公司 治理结构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计算机论文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