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调节城乡居民收入的方针与政策研究(一)
本论文在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我调节城乡居民收入的方针与政策研究
摘 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十六大以来,随着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有所缓和,但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梳理、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家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局限不足,完善各项惠农政策,建立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是从根本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 调节政策
一 我 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今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明显,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3元,同比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实际增长14.3%。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1元,同比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长20.4%。 2011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一至三季度城乡收入比分别为2.73:1,2.99:1和2.77:1,是2002年以来首次回落到“3”以内。 城乡收入比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2002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比一直在“3”以上,并在2007年和2009年扩大到了“3.33”,城乡收入差距的居高不下一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民收入增长迅速,城乡收入比正在回落,城乡差距正在逐步走向缩小。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而且根据我国现在的国情来看,这一现象也日益严重,政府所出台的一些政策其实不能改变这一国情。
二 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原因
1.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户籍、待遇、权利等方面的人为分割,使户口在农村的农民成为事实上的“二等公民”。在现行二元户籍制度框架体系下,农村居民不能取得与拥有城镇户口的劳动者平等的地位,它反映了传统户籍制度及附加在这种制度之上的其他相关政策的非公平性乃至歧视性。
2.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影响。城市化的过程,表面看是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但实质上是产业和就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稳步上升。2007年底,全国人口为1321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59379万,城市化率上升到44.94%。但是,根据国际通用的钱氏“发展型式”,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城市化水平应大于65.8%。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2585.40美元,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到45%,可见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
3.人力资本的影响。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经济变量,对其投资不仅有利于经济增长,还能提高个人收入水平。人力资本投资较多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一般较高,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而人力资本投资较少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也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居民在教育方面享受到的权益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因而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更少,所以这也造成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4.我国是一个政府过大的经济体,政府本身对各个经济领域的干涉过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就会扭曲市场,或对经济发展设置很多无形的障碍,不利于市场本身的调节,使得分配格局不均日趋恶化。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关键不在市场而在官场,主要不在民营企业而在行政垄断性的国有企业群,由于我国目前特殊的国情和建国初期那些特殊的战略发展模式已经让农村的发展远落后与城市,尤其在文化环境和人才储备,使得大量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大批涌向城市寻求发展,其中大量的行政垄断型企业也在城市。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GDP年增长9.8%,而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远高于10%甚至达到20%,目前经济资60%以上集中在国有部门,80%以上的信贷资源由国有大中型企业所垄断,而国有企业大多聚集在发达的城市地带,也使得城乡收入差距一再拉大。另一方面政府对农副产品价格的控制也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国家公共产品配置政策不公,扩大了城乡差距,尤其是城乡间教育资源享受教育资源服务的差别巨大,此外基础设设施建设等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也存在不平等,而这些无形服务的差距甚至远超越了有形物质所产生的差距。
三 各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经验
1欧美国家
(1)美国"以工补农"。美国的工业化进程要领先中国几十年,与中国农村支持城市发展的策略不同,美国政府从开始工业化发展时,就一直非常重视其农业和城乡的协调发展,实行的是"以工补农"的政策,即发达的工业和高科技产业扶持农业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农业产业链,基本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生产和经营。因此,美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不是很大. 20世纪40至50年期间城乡收入差距比大约是1.66至2.0,20世纪70至90年代,其差距一致在1.28至1.33之间波动,21世纪初为1.17。目前在美国的小城镇和农村,物质生活水平与大中城市基本相同。总体看来,美国缩小收入差距的主要措施有,首先,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保证农业的长期发展。其次,多样化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的补助并减少税收,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权益和减轻了农民税收的负担,最后,从教育抓起,不断提高农业者的素质。
2.日本韩国
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与我们今天的情况有一些相似之处,两国在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日本"造村运动"。二战后日本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工业的国家发展战略,并在1968年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片面追求发展工业导致了工农和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二十世纪70年代,日本以"造村运动"为起点,实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长期保持同步提高,在缩小城乡差距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总体来看,日本推动以重新振兴农村为目标的"造村运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抓住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环节。以开发农特产品为目标,抓住了农特产品生产和加工两大重点环节。成立各品类的农产品加工研究指导中心,帮助农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农产品从初级产品到半加工品的利润增收。二是成立"农协",使其同时兼有农民民间组织、准政府机构和农民自身利益维护等职能,"农协"不但可以在农产品流动领域开展购买和销售业务,还可以在销售市场上争取有利价格。三是政府无偿提供帮助广泛的开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四是完善关于农业金融的法律体系,保障了农协的经营范围、权限等有法可依。五是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医疗保险事业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另外,日本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在资金、税收补贴、优惠政策上给予的大力扶持。
经过多年发展,日本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产生了显著变化,1965-1966年城市居民收入增长43.4%,农村居民为16.1%,但在1967-1977年间,城市居民年均收入增长了18.9%,而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为25.4%,1974、1975和1977三个年份,农村居民的收入绝对量超过了城市居民收入,有效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至今,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基本在0.86至0.97之间波动。日本的新村运动极大的缩小了城乡差距,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韩国"新村运动"。从1962年开始,韩国大力推行以城市为主的工业化,经济发展进入腾飞期,但随之而来的,其城乡差距也进一步加大,为从根本上缩小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十世纪70年代韩国开始实施促进其新农村建设的"新村运动"。通过该运动,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价值观和精神面貌,使韩国从物质、精神、基础设施和收入等各方面缩小了城乡差距,将农村成功纳入到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
总体来看,韩国"新村运动"是"通过勤劳、自助与合作,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农村基础建设的运动"3。该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国家提出多项基础设施改造的工程项目;第二阶段主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全面发展阶段,政府推出增加农民收入的计划,支持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第三阶段主要是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村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国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继续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各国都非常重视的一点。美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政府通过对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基本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并最终发展了农业,城乡之间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收入差距。日本通过造村运动使日本实现了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奠定了基础。韩国在新村运动的第一阶段就主要是农村设施基础建设,197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土地改良长期计划》,确定农业开发目标为"综合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包括道路建设、小型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市场、和农业信息化实施建设等。政府首先投资约20亿美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也降低生产成本,使农产品能在即使价格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仍保证农民收入的增加。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由于长久以来的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使得目前农村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城市,生产和生活条件还比较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不足,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较小。因此,我国需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基地、田水利建设、技术科研和推广、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除了直接的财政投入,还可以运用设立基金、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贴等手段间接支持。只有通过这样的保障,才能使农业机构在调整的过程中有物质保障,为农村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开发地域特色农产业
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但要从收入分配调解上想办法,还要跳出分配领域的传统思维方式,着重发展生产领域。美国政府通过支持适合于农村发展的工业,稳定了农村工业的发展,这些适合于农村的工业项目主要有:"加工食品和畜牧产品,生产农业机械和零部件,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及加工生产当地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各样的小商品"。由于这些产业适合了农村的特点,能够在农村长期存在4。日本在造村运动中,根据地方不同特点,挖掘和培育了很多本地区标志性的产品和项目,并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
/2/2
上一篇
:
我国反倾销的现状分析01
下一篇
:
浅析房地产营销
Tags:
调节
城乡
居民
收入
方针
政策
研究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