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劳动流动与劳动报酬的关系01(一)
本论文在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劳动流动与劳动报酬的关系
一、员工的稳定性
当前,不少企业和员工之间缺乏一定的稳定性,不是企业炒了员工就是员工跳槽离开企业另谋高就,这种企业和员工之间缺乏稳定性的现象为企业大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企业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稳定的职工队伍,才可能有团结奋进的企业,只有团结和谐的职工队伍才可能有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只有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职工队伍才可能制造出有“文化”、有“内涵”、有科技含量的精品,要想打造一流的企业就必须首先造就一流的职工队伍。
二、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特征
1. 劳动力流动的规模
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人口迁移、户籍政策的逐步松动, 我国劳动力流动规模越来越大。根据我国1990年、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和1987年、1995年两次 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1982- 1987年间中国劳动力迁移规模是3053.3万, 1985- 1990年增至 3412.8万;进入20 世纪90年代后, 迁移规模在1990- 1995年间达 3642.6 万,而1995- 2000年高达 13122.4 万。
2. 劳动力流动的特征
①按流动人口的迁移距离划分, 可以分为近邻流动、中程流动和远程流动。
②在全国流动人口中, 属于近邻流动的人口为 6563.4 万人, 占 45.5%; 中程流动人口为 3633.8 万人, 占 25.2%, 两项合计占总流动人口的70.7%。远程流动人口为 4241.9 万人, 占 29.3%。此外, 劳动力远程流动多发生在经济相对较发达、体制创新快、工业贸易发展较活跃的地区。从三大地带看,沿海地区是远程流动比重最高的地区, 达 39.9%, 远高于中部地区 ( 10.5%) 和西部地区 ( 21.1%)。
这说明迁移规模与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经济差距成正比。从劳动力流动的方向看, 沿海地区成为劳动力净流入地区, 净流入人口总计 3195.8 万人。内陆地区成为劳动力净流出地区, 净流出人口为 2358.4 万人。从各省区来看, 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和福建的外来人口中来自于内陆地区的比例分别为 76.74%、59.2%、53.99%、91.06%和 91.7%; 而内陆地区的四川、安徽、湖南、江西和河南则是主要的劳务输出省, 其迁往沿海 地 区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72.04% 、 91.88% 、 92.14% 、95.71%和 73.32%。
由此可看出, 地区收入差距对于劳动力流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按户籍是否变化分类, 所有的迁移人口可分成两类, 即户籍迁移和非户籍迁移。后者占全部迁移人口的 65.1%, 其中以务工经商为迁移目的的占 45.9%, 反映了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就业。城市到城市的迁移和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构成了全部非户籍迁移的 80.3%。实际上, 这些迁移者构成了城市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劳动报酬差距现象
1. 城乡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 城乡收入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态势。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是一个转折点, 之后城乡收入差距又呈不断扩大态势。从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指标的比较来看, 若考虑零售物价指数的变化, 城乡收入比率 ( 以农村收入为例 从 1978 年的 2.6 一度下降到 1988 年的 1.5, 随后提高并达到 2003 年的 2.4。
按照一些学者的观点, 这里使用的城乡收入概念并不完全可比, 如果把城市居民享受的其他福利折合成收入, 城乡收入差距还会大幅度扩大。此外, 从我国东、中、西部的城乡差距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一直高于同期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1980- 1985 年间, 东部和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呈缩小趋势, 而西部地区维持不变。其后, 三大地区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但西部地区的变化趋势更为显著。1980 年, 东、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分别为 2.01、1.63 和 2.11。然而, 到 2000 年,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上升为 2.49 和 3.62, 而东部地区却只有 2.30。城乡差距在不同地域上的严重程度不同, 这也是我国城乡差距的特征之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
/2/2
上一篇
:
分析国际贸易中贸易壁垒对经济的..
下一篇
:
城市农村二维一体发展模式研究
Tags:
劳动
流动
报酬
关系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