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论《庄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二)
本论文在
汉语言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用实践来检验他人的观点,以自己切身的尝试、对比来保障自己的探究不走进误区,这真是自主探究的灵魂所在。
二、《庄子》寓言故事人物形象蕴含着“实效合作”的教育机智
说《庄子》寓言故事博大精深并不为过,说《庄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蕴含着不少教育机智也不为过。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自主探究”教育机智,《庄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还蕴含着“实效合作”的教育机智。
例如《庄子·徐无鬼》中有这样一段故事: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这里的人物形象“郢人和石匠”合作的相当默契,以至于郢人“鼻端若蝇翼”的白泥巴也能在石匠“运斤成风”之下,“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并且郢人“立不失容”。然而,宋元君让“石匠”表演,“石匠”则坦言:“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可见,合作需要默契,这自然离不开长时间的磨合。从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要达到“实效合作”离不开长期的磨合,离不开彼此的默契。这恰恰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忽视的。
再如《庄子·德充符》与这样一个故事:恶人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
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和恶人哀骀它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别看哀骀它长相丑,但与人为善,才智完备德行美好而不张扬。这样的人谁不愿意跟他合作呢?这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实效合作”不仅要默契,还要以“与人为善”为基础。
《庄子·德充符》中还有一些人物形象,例如“叔山无趾”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很喜欢他;“瓮盎大瘿者” 游说齐桓公,齐桓公很喜欢他。他们的合作如此好,除了这两个人物像“哀骀它”一样形体畸形而德行超众之人之外,与卫灵公、齐桓公理解他们、赏识他们是分不开的。也就是默契的另一种说法:彼此互为知音。
三、《庄子》寓言故事人物形象蕴含着“习得与养成”的教育机智
“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其中“庖丁”的人物形象非常传神。其中庖丁解释自己解牛时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这无疑是熟能生巧。一种能力的形成,从“习得”而起,以“养成”巩固,继而熟能生巧。从某种意义上说,熟能生巧是“习得与养成”的理论依据,即理论来源。
《庄子·达生》中有个“老汉粘蝉”的寓言故事,也蕴含着“习得与养成”的教育机智。原文是这样的: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 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老汉粘蝉的方法说起来就是勤学苦练,在竹竿顶端不断放小球,从两个到五个,粘蝉是专注忘我。
四、《庄子》寓言故事人物形象蕴含着“继承与创新”的教育机智
《庄子·秋水》中有一段“邯郸学步”的寓言: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燕国寿陵学步少年这个人物形象出刊有些滑稽,但却发人深省。他不但没有学到赵国人走路的样子,而且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子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这说明什么?这个一心学习新鲜事物的人,全盘否定自己的传统,生搬硬套他人的东西,到头来得不偿失。诚如,现在我们的教育界,不少人、不少单位,一位追求“创新”,把传统放弃,并宣扬:“打破旧传统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我看未必。我校多年来以古诗词诵读为特色,从而走出诗育进校园的路,虽然自古就有,但现在却在北京市中小学中成为示范。因此说,放弃继承一味地追求创新未必将可取。
《庄子·天运》中也有一个可以拿来分析“继承和创新”的寓言故事“东施效颦”。原文说: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东施学着西施的样子,捧着心口,皱着眉头,想让别人夸她漂亮。谁知道乡里的富人看她这个样子,赶紧关闭大门不出来;穷人见了,也拉着自己的妻子儿女远远地躲开。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当然很多人会说,这告诉我们:做事情,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条件,盲目地模仿别人,很容易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但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来看,东施一味地学习别人,就如同“放弃创新一味地继承”,这样最好的结果落个“很像某某某”,最终难免没落。
综上所述,《庄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的确蕴含着不少教育机智。我们能从中获得不少启迪。
参考文献:
1.大鹏语文网: http://www.peng99.com/zuowen/Article/3602.shtml 《庄子》寓言故事选读十九篇 佚名
2.李长茂 《<庄子寓言>中人物形象解读》 《剑南文学<经典教范>》2012年第四期
4.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6年.
5.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年.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上一篇
:
论《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01
下一篇
:
论《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形象
Tags:
《庄子》
寓言
事中
人物
形象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