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方法评价
(1)评估工作的重点一是对企业有效资产、负债的确定,据此计算出企业静态的偿债能力比率;二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盈利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和现金流量等进行分析判断,确定企业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调整系数得出动、静态结合的企业偿债能力比率。目前对于如何更好地确定这两个调整系数,对静态偿债能力指标进行合理修正问题,还需要继续探索完善。 (2)该评估方法简单明了,便于使用,综合运用了动态和静态分析方法,全面考虑了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定量和定性因素,体现了企业偿债能力评估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完成资产处置工作赋予的任务,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偿债能力评估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1.企业偿债能力评估是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开展企业偿债能力评估工作,可以全面掌握债务人和保证人的资产情况,包括:企业应收款项的明细情况及回收可能性和回收时间,存货的现在价值,房地产的权属情况,机器设备的现状,对外投资情况等,了解了企业可以用于偿还债务的有效资产的种类、价值以及可能的偿还时间,改变了仅仅通过报表或询问的方法去了解企业资产的被动局面,取得了资产处置的主动权。 通过开展企业偿债能力评估工作,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掌握债务人和保证人负债和或有负债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企业其他债权人的动向,尽量避免其他债权人抢先查封企业有效资产,使资产处置工作陷于被动情况的发生。 通过偿债能力评估,对债务企业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有了较为准确的了解,就掌握了资产处置的主动权,为资产处置方案的设计、处置时机的选择提供了决策基础。
2.企业偿债能力评估为资产处置谈判提供了依据,增强了资产管理公司谈判的主动性。进行资产处置工作主要应具备两大技能: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能力和与企业的谈判能力。有了《企业偿债能力评估报告》,资产管理公司的信息劣势得以扭转,双方信息不对称局面趋于平衡,这样资产管理员在同企业谈判之前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制定恰当的谈判策略,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地与企业谈判,协商解决偿债问题。
3.企业偿债能力评估可以缓和企业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对立心理,便于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协调处理债权债务关系。《企业偿债能力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了企业的资产状况和对于自身债务的偿还能力。在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经营部门与企业举行的会谈中,由于我方依据充分,企业常常难以进行有力的反驳,因而经常陷于被动。这种谈判形式避免了我方生硬地要钱要物,企业反复诉说困难而不给的困境。打消了企业的侥幸心理和对抗情绪,提高了谈判效率,使得资产管理公司容易和企业就偿债问题达成一致。
4.企业偿债能力评估为资产管理公司采用高技术含量的处置方式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由于《企业偿债能力评估报告》对于企业的有效资产和非经营资产进行了分析评估,对企业的业务盈利能力、债务负担、人员情况、发展前景进行了核实与判断,为资产管理公司设计和施行技术含量更高的资产处置方式做出了前期准备。
5.企业偿债能力评估提高了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报告的质量。目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处置报告普遍以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为核心,将处置方案设计建立在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客观分析基础上,依据充分,说服力强,对于处置委员会委员分析评价资产处置方案的优劣,是否符合最大化、最优化要求,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判断基础,减少了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报告的审批过程。
6.企业偿债能力评估为资产处置损失的确认和资产回收价值的最大化的判断提供了有力的实体依据。为在不良金融资产处置过程中应用企业偿债能力评估方法,我们与会计事务所反复研究商讨其分析评估技术和具体实现方式。目前企业偿债能力评估工作的最终成果——《企业偿债能力评估报告》已经初步定型。其主要思路是通过对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因素的审慎分析,对有效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进行调整和评估,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对于能够量化的因素尽量予以量化,给出量化结论,对于不能量化的定性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给出定性结论。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具有独立、客观、公正的特殊地位,注册会计师具有的特殊身份,其出具的偿债能力评估报告可以充分地论证资产处置方案是否最优化,为回答资产处置损失认定和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的客观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偿债能力评估与其他审计、评估活动一样,是在被审计人、被评估人提供财务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因而被评估企业是否配合,其会计核算是否规范,能否提供完整、真实、准确的会计资料和资产权属文件,就成为能否进行偿债能力评估的前提条件。如果不具备条件而强行评估,其评估结论可能毫无参考价值。
2.即便企业配合,由于关系到切身利益,企业往往积极提供对企业有利的资料,对企业不利的证据则设法回避,常常要靠评估主体去发现或自行收集,且经常只是间接证据,因此偿债能力评估结论会存在或大或小的误差。
3.在偿债能力评估中应特别注意对应收款项、长期投资、存货、固定资产及各项负债的有效性及其实际价值的评估,如需进行调整,调整的依据必须充分。
4.判断企业偿债能力会牵涉到许多难以量化的因素,如经济周期、政策导向、行业前景、企业性质、社会安定、政府意愿、债务人的合作程度等等,因而偿债能力评估工作本身应当也是一门艺术,评估结论最好应当是有一定弹性的量化指标而非精确的量化指标。
5.在仅考虑已知财务因素情况下,特别是静态分析情况下得出的企业偿债能力比率只是说明了每百元负债有多少资产准备,表明企业清偿债务的潜在能力,但它并不等于近期就能按此标准变现还债。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及变现还债可能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等问题,因此近期偿债能力可能低于所估算出的企业偿债能力比率。实际上,在短期内按评估的比率收债会严重威胁企业的生存,甚至可能是逼迫企业破产,这样做的最终结果难免会产生负面作用。
6.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及误差的客观存在,因此偿债能力评估结论既不是最高标准也不是最低标准,只是个参考标准。资产管理人员参考此标准,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谈判技巧和公关力度,争取得到债务人或其上级部门的有效合作,使其将有限的资源优先偿还所欠我公司债务或通过融资来偿债,则我公司债权的实际回收率就可能大大高于评估标准。反之,也可能低于评估标准。
7.如果存在担保人,应对担保人的偿债能力一同进行评估。
8.对于企业资产规模大、特别是净资产规模大而我公司对其享有债权小的债务企业,对其进行偿债能力评估也要谨慎,其结果可能是花费了高额审计费,也得出了偿债能力很高的结论,但短期内除了使用诉讼这一强力追债手段外很难实现。而通过诉讼追债就无需再花费钱财去搞评估。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