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与联系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企业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应是企业利益最大化。合理避税也是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方式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的精心安排,尽量满足税法条文所规定的条件,以达到为中小企业减轻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利润为目的。这也是两者之间的联系。 但合理避税与税收筹划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税收筹划是充分利用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符合国家调整产业导向的行为,是正当的行为。避税则是利用税收立法上存在的漏洞或不完善之处,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从理论上来说通常有不正当之嫌。 中小企业合理避税的意义 我国已经是一个税负较高的国家,合理避税是企业追求更好发展的唯一选择。税收是以实现国家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课征。税收的强制性和不直接偿还性决定了企业必然要流出部分发展所需资金。另外,我国目前已经是一个较高税负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采取逃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合理避税就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选择。 中小企业的合理避税,从主观上来说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节约了成本,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的现金流,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避税也使中小企业的领导层的工作更加完善,使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更为合理。 从客观上来说促进了国家税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虽然避税行为可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避税所使用的方式是合法的,而且不具有欺骗欺诈性质。合理避税这种行为也是对已有税法不完善及其所特有的漏洞和缺陷所作的显示说明,它说明了现有的税法存在着一些不健全的特征。税务局往往也要根据避税情况所显示出来的税法上存在的缺陷而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对现有税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中小企业合理避税的原因 现行的税务制度下,企业税负沉重,中小企业渴望减轻税负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在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繁荣经济和催生产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中坚力量。然而当前中小企业处境困难, 其中税负沉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大多数的都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基层部门往往把民营企业视为收费、摊派、集资的重点对象,使民营企业不堪重负,有的甚至被收费压垮。由于民营企业税前扣除项目少和经济效益低,根据量能负担的原则,更显得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重。 高税负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纳税遵从度降低 纳税遵从度是纳税义务人对税法的遵从程度,表明了纳税人对税收法律制度的认可,是税收法律实施的重要支撑。若税负过高或税制不合理,纳税人就有抵触情绪,从而出现纳税不遵从现象。这些现象都会在纳税人偷漏税、不缴纳税款等方面体现出来。更有甚者是一些纳税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 企业发展力不足 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过高的税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此众多的中小企业,它们之间互相竞争力度大,而且还要承受了大型国企的垄断压榨,其本身的利润额就很低,人员开支再加上税负,几乎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考虑最多的是生存问题,而不是发展和再投入。 中小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中小企业合理避税遵循的原则 合理避税是要在熟知税法的前提下,利用税制构成要素的税负弹性进行合理避税,选择最优的纳税方案,合理避税也是企业减少财务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合理避税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不违法税法,这是区别于偷、逃、欠、抗、骗税的关键。若违法税制,就与偷漏税毫无两样。所以企业在实施合理避税时,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是合理避税与偷税、漏税行为的本质区别。特别要注意的是税法正在不断的完善过程当中,中小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一定要及时更新相关的知识,熟悉相关税法知识的变化。 2、合理性原则 这是税收筹划同不合理避税的根本区别所在,这不仅意味着纳税人的筹划行为不但要合法,并且是要同税法的立法意图相一致,不能恶意钻税法漏洞。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而不合理的税收规避是被税法所不允许的。 3、实效性原则 时效性原则体现在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上,如销售(营业)收入的确认,准予扣除项目的确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确认与抵扣时间、销售与销项税额的确认时间。出口退税申报时间。减免税期限等,都有时效性问题;再则,程序性税法与实体性税法如有变动,遵循“程序从新、实体从旧”原则也是时效性问题。 4、筹划性原则 在进行一种税的合理避税时,还要考虑与之有关的其他税种的税负效应,进行整体筹划,综合衡量,以求整体税负最轻、长期税负最轻,防止顾此失彼、前轻后重。综合衡量从小的方面说,眼睛不能只盯在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上,一种税少缴了,另一种是否可能多缴?因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 中小企业合理避税所用的方法 1、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是指为了对某些征税对象和纳税人给予照顾或鼓励而采取的减轻或免除税负的措施。它是国家为了扶持某些特定地区、行业、企业或业务的发展,或者为了减轻某些具有实际困难的纳税人的税负,而在税法中进行的某些特殊规定。税收优惠政策就是指对某些特定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各种规定。中小企业的经济无论是从事建筑业、金融业还是服务业,完全可以考虑和利用这些优惠规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通过经营项目的税收优惠达到合理税赋的目的。 2、变更企业经营地址 凡是在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以及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保税区设立的生产、经营、服务型企业和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企业,都可享受较大程度的税收优惠。中小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以上特定区域从事投资和生产经营,从而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以达到减轻税收的负担。 3、合理提高职工福利 中小企业私营业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考虑在不超过计税工资的范畴内适当提高员工工资,为员工办理医疗保险,简历职工养老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职工教育基金等统筹基金,进行企业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等等。这些费用可以在成本中列支。 4、应交税金方面 代扣代缴税金长期挂账不缴,稽核评税、税务稽查查补的所得税补缴后,不作账务调整,该作进项转出的不转出,该调增所得额的不调整账务,造成明征暗退。 5、高估成本 中小企业经营者可将私人个人生活用品,家用电器、轿车等其他一些生活支出,统统记到公司的成本中,而这些成本是不征税的。 中小企业合理避税时应注意的问题 中小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合法避税是作为纳税义务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根据税制等政策,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对纳税地位的选择。从而使企业税负得以减轻。合理避税,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能违反税法,这里的不违反不单指国家颁布的税法,还包括各项税法解释,税务总局的问题答复等;还有避税一定要建立在对税法熟知的基础上,否则就因小失大了。随着国家税制的完善和征税的正规化,我们一方面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地减轻企业负担。所以在合理避税时注意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1、合法性 税收筹划只能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违反法律规定,逃避税收,这些都属于逃税行为。征纳关系是税收的基本关系,税收法律是处理税务关系的共同标准。纳税人有义务依法缴税,税务机关也要依法征税,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现实中,企业在遵守法律的情况下,常常有多种税收负担,也有很多不同的纳税方案可以选择,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合适自己的纳税方案来降低税收负担、增加利润。2、筹划性 表示事先的规划、设计、安排。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企业交易行为发生后,才完成义务;收益实现或分配后,才缴纳所得税;财产取得之后,才交纳财产税,这就在客观上提供了纳税前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另外,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税收规定则是有针对性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不同,税收待遇也往往不同,这就向纳税人表明可以选择较低的税负决策。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额已经确定再去图谋少缴税,就不是税收筹划,而是偷逃税收了。-3、目的性 税收筹划不仅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种方式,更是企业领导决策的重要内容,这也正是税收筹划活动在发达国家迅速发展、普及的根本原因所在。总之,税收筹划是在经营中寻求企业行为与政府政策意图的最佳结合点,成功的税收筹划往往既能使经营者承担的税收负担最轻,又可以使政府赋予税收法规中的政策意图得以实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即使站在政府宏观调控的立场看,税收筹划活动也是应该鼓励,至少是不可禁止的。依法治税是进行税收筹划的前提。税收筹划是以现行税制为基础的,如果某一地区的实际税收经营不是以现行税法为依据,而是以其他类似收入指标的因素为依据,那么进行税收筹划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因为前提条件已经消失,这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首要问题。 中小企业合理避税问题探讨的结论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社会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中小型企业也越来越多,它们的经营范围几乎囊括所有的竞争性企业。由此可见它们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沉重的税负也严重制约了它们的自身发展。但纳税人实行合理避税之后,按照国家的税收政策进行合理避税筹划,也定会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资金,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和繁荣。然而合理避税的兴起,除了要求政府反避税工作积极强化外,更要尽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并规范财务中介及代理机构行为,从而尽量使违规避税者变得无机可乘,让国家税款不因“合理避税”的恶意操作而流失。 参考文献 1、朱勤丰 后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减轻税负的选择 国际商务财会,2010年10期 2、张 劲 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提高国民消费能力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18期 3、朱文娟 浅谈企业税收筹划与合理避税的途径选择 现代商业,2009年11月 4、李玉梅 企业合理避税与偷漏税的区别 财会研究,2008年3月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