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毕业论文的行文 一般来说,毕业论文的构成项目要比交流论文复杂一些,规范化程度也要更高一些。对毕业论文的编写格式,有关部门曾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做过规定。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还制作了毕业论文的格式模板,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构成项目和编写格式,有专门的要求。对这些规定和要求,论文作者应当了解并依循。 毕业论文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在此难以一一述及。下面只就几个与毕业论文的质量评定直接相关的项目,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标题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名称,也是文章内容的标示性语句。论文作者为论文拟定标题,一般 可以着眼于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这样,论文的标题也就相应地形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揭示课题的标题。这类标题所反映的只是文章所要证明的问题,而不涉及作者对问题的看法。论文标题多为揭示课题的标题。这类标题有的只写问题,不另加其他词语,如《关中文学与汉代文学》;更为常见的是在标题的前后加有能够透视文种的词语,如、《试论中国文学原型系统》,标题以 “……探析””、“……分析”、“……研究”、“论……、“试论……”等形式出现,会使读者对文章的类型一目了然。 另一种是揭示论点的标题。这类标题直接反映作者对问题的看法,或者说标题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要点的概括。揭示论点的标题虽然不如揭示课题的标题用得那么普遍,但也应当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标题形式,如《文艺学与文献学的完美结合》等等。标题以论断的形式出现,容易吸引读者。 除了上面两类单行标题之外,学术论文有时也使用双行标题。有的双行标题中的正标题标明论点或与论点有关,副标题着重揭示课题或与课题有关,如《没有道德目的而有道德影响――评朱光潜早期文艺功利观》、《欲海里的诗情守望――我读张欣的都市故事》;也有的双行标题中的正标题较为笼统,只点明研究范围,副标题则对之加以限定或加以补充、阐释,如《意象批评论---从钟嵘<诗品>谈起》等等;还有的论文是以正副标题的形式分别对文章的基本问题及分支问题或基本论点及分支论点加以揭示,即以正标题反映基本问题或基本论点,以副标题反映分支问题或分支论点。关于此类双行标题,前面在谈“文章观点系统的构成”时已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论文标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是确切。标题要切合文章内容,要能十分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题文一致,题文相副,是标题确切的主要含义; 二是具体。标题要能恰如其分地表明论文的主要内容,而不能过于笼统、空泛,令人不知所云。 三是醒目。标题要力求引人注目,要能吸引读者,并能使读者看过之后,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醒目的论文标题,必须具备简洁、直白这样两大特点。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学术论文的标题不同于文学作品的标题,必须避免使用模糊曲折、隐晦难懂的语言形式,也不要刻意雕饰,胡乱堆砌华丽辞藻或故意使用生僻词语,要写得平实、直白。实际上,不仅论文的标题应当如此,整个论文的语言都应当做到这一点。 (二)正文 体式规范,结构固定,是实用型文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学术论文也不例外。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各类实用型文章大都形成了惯用的构成格式或称写作模式,这些格式或模式往往是先为少数人所用,但由于它符合人的思维规律,符合写作的实际需要,便固定下来,并逐渐得到推广,成为相对定型化的文章结构程序,人们称之为“写作基本型”。“写作基本型”通常会被作为科学的写作知识加以总结和介绍,有的甚至被国家有关机构或部门以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和规定。例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就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对学术论文的格式作了比较详尽的说明。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在各类实用型文章中,学术论文应当算是规范化程度较高的文体之一。 同理工科论文相比,文科论文的结构形式要显得灵活多变一些,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变化,基本的结构框架还是很难突破的。从文体类型上看,学术论文是议论文的一种,而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作者的思路一般是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的,这一思路外化为文章的结构,就形成了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议论文的这种结构形式被人们称为“三段论式”。“三段论式”是对议论文的结构特点的总结,因而也同样适用于学术论文,而且在学术论文中,每一大部分都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写法。 序论 序论又称前言、引言、引论及绪论等,这是文章的开头部分。 学术论文的序论部分通常会写入以下几项内容: 提出问题。这几乎是所有的学术论文的序论部分都应包含的一项内容,序论部分的其他内容的表述也往往是围绕着问题的提出的。 篇幅较长的论文特别是毕业论文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往往还要写入其他一些内容。譬如,有的论文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对某些背景材料加以介绍,指明在该项课题研究中,已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着哪些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等等。在一般的交流性论文中,这些内容即便要写,也要尽可能写得概括、简略;而在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中,这方面的内容则要写得详细一些,甚至有的论文不但有对先行研究的介绍,还有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说明选题的缘由。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指明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目的等,这都是 对选题缘由的明确。 明确观点,概括对问题的基本看法。有的论文开宗明义,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便写明对问题的基本看法。 阐释基本概念。文章的基本概念是指构成研究课题和论文的基本观点的核心概念。为保证论题及论点的确定性、一致性,在序论部分可对基本概念的涵义加以阐释。 指明研究方法或论证方法。在课题研究中采用了哪些值得注意的研究方法,或者在论文的撰写中将采用哪些比较独特的论证方法,都可以在序论中写明。 严格限定课题的范围。有的问题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被探讨的,论文的序论部分也应对此作出相应的说明,至少要把论文将着重探讨问题的哪些方面或不准备涉及哪些方面交待清楚。 提示主要内容。如果论文的篇幅较长,则可以在序论中对本论部分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介绍,或对论证结果加以提示。 除了上述内容,论文的序论部分还可以写入其他一些内容。例如,驳论式论文通常要在序论中简单评介对方的主要观点,这也是此类论文提出问题的一种方式。 以上所例举的各项内容,在一篇论文的序论中一般不会全部涉及,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地写好其中某一项或某几项内容,这也就使得不同的文章会有不同的序论写法。 不过,写法虽然可以选择,要求却是一致的。无论采用哪种写法,作为文章开头的序论部分,都必须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第一,序论要入题,要能够触及文章的中心。论说性文章大都使用开门见山式写法,在开头部分就让读者了解文章所谈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文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而不能下笔干言,离题万里,总是在论题之外绕圈子。 第二,序论要有吸引力,要能够抓住读者。在读者的阅读选择中,文章的开头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术论文的序论应有实质性内容和易于吸引读者的词句,以为读者的阅读选择提供方便,并使读者对文章产生良好的初始印象,产生读下去的兴趣。 第三,序论要简洁、有力。从文章构成的一般规律来看,任何文章的开头部分都要尽可能写得简短一些,学术论文也不例外。假如文章的开头部分过长,其内容就容易显得冗杂混乱,文章的总体格调也容易显得沉闷,读者难以迅速领会要点,更不要说留下深刻印象了。况且序论部分即使再重要,也毕竟不是文章的主体,字数过长,内容过于详尽、具体,则会宣宾夺主,会使文章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结构失衡的感觉。 本论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集中表述研究成果的部分,对问题的分析,对观点的论证, 主要就是在这一部分中进行并完成的。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也主要取决于本论部分写得如何。 本论部分的内容是由观点和材料构成的,观点的排列,涉及到这一部分的结构形式问题;材料的使用,则涉及到一个排列顺序的问题,这是安排本论部分的结构所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 本论部分篇幅长,容量大,一般不会只有一个层次或一个段落,也不会只包含—个观点,不同的层次或段落之间有着密切的结构关系,大大小小的观点也以特定的方式排列着,按照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及观点的排列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学术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和混合式等三种类型。 所谓的并列式结构也叫横式结构,是指各个小的观点相提并论,各个层次平行并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问题展开论述,文章呈现出一种齐头并进式的格局。 所谓的递进式结构也叫纵式结构或直线式结构,是指由浅入深,一层深于一层地表述内容的结构方式,不同的层次之间呈现出一种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逻辑关系,后一个层次的内容是前一个层次的内容的发展,后一个论点是前一个论点的深化。 所谓的混合式是指将并列式同递进式混合使用的结构形式。由其内容的复杂性所决定,学术论文的内部结构形式极少是单一的。有的文章的各大层次之间具有并列关系,而各大层次内部的段落之间却具有递进关系,或者在彼此之间具有递进关系的大的层次的内部,包含着具有并列关系的段落,并列中有递进,递进中有并列;也有的文章的各大层次之间所具有的结构关系就不是单一的,并列与递进两种结构关系分别存在于本论部分的不同层次及论点之间。 本论部分是全篇论文的重心之所在,作者应在这一部分的写作中,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是整个文章结构安排的重点。内容充实、具体,分析深入、有力,是论文的本论部分所应具备的特点,写作时要注意把这些特点体现出来。 为防止由于字数和内容较多而使本论部分条理不清,人们常在这—部分的各个层次之前加上一些外在的标志。这些用以区分论文层次的外在标志主要有序码、小标题及序码加小标题、空行等。毕业论文的篇幅相对较长,所以一般要在大的层次之前加上序码、小标题之类的标志,否则,文字连成一片,读起来会觉得吃力,写起来也会感到困难。 3.结论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通常写入以下几项内容: 提出论证结果。在这个部分中,作者可对全篇文章所论证的问题及论证内容作一个归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总体性看法、总结性意见。论证结果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而不能牵强附会,使其缺乏合理性。 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论文的结论部分,作者常常不仅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还指出在该项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指明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值得人们继续研究。对课题研究前景的展望,既是对当前研究的总结,也可以为他人的研究选题提供线索,或为自己的发展性研究埋下一个伏笔。 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常见于学术论文的结论部分的内容,其中,“提出论证结果”更是结论部分大都会写的一项基本内容。此外,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在这—部分写入其他一些内容。例如,如果论文所反映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作者可能要在最后写明对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的期望,或对此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如果论文所反映的研究成果是带有一定的突破性的,或其意义及影响是不易为读者所了解的,作者则有必要在结论部分对取得这一研究成果的意义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一个实事求是的说明和估测。一篇论文的结论部分既可以同时具备上述几项内容,也可以只写论证结果,或在简单归纳论证结果的同时,把另外某一项内容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结论部分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人们拿过一篇文章,为了判定有无系统阅读的必要,除了看摘要、参考献目录和开头部分之外,再就是看结论部分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结论虽是文章正文的最后一个部分,但却往往是读者较早接触的一个部分。结论部分写得如何,也会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选择。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结论部分在文章正文的最后,读者通读全文,最终读及的内容也是这一部分,因此,读者对文章的印象如何,同结论部分写得如何有着很大的关系。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要把结论部分写好,必须避免两种情况:一是草率收篇,二是画蛇添足,前者是不当“止”却“止”,后者则是当“止”而不“止”。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完成论文的结论部分,主要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使结论部分真正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结论应是文章内容的归结,是文章自然展开、推进的结果。在这一部分中,一般不要提出新的论点或新的材料。 第二,要把结论部分写得简洁、有力。从文章的构成规律来看,同开头部分一样,结尾部分也应尽可能写得简短一些。如果论文的结论部分过于冗长、拖沓,就不仅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会淹没中心,会使读者不知文章的内容重心之所在;反过来,如果结论部分能够做到言简意赅,则不仅会在读者头脑中印入一个清晰、完整的意象,还会加深读者对文章的印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