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径山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其分析对策(三)
本论文在
其他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其一,以径山之实例,印证了中华茶文化演进其间“茶禅一体”的紧密关系。中华茶文化的兴起与传播,首推禅宗。径山也不例外。径山虽非名山,径山寺却因历代高僧辈出位列名刹。《径山茶图考》说明,该地与茶结缘,自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禅师始起;径山茶还是其亲手栽种传承至今的。《径山茶图考》辑录的大量史载图文,无一不在对古代径山寺兴废考辨的同时,又揭示出其对径山茶兴衰存在的莫大关联,反映出“茶禅一体、茶禅一味”相生互融、紧密依存的历史真实。由此,加深了人们对茶禅关系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地位与作用的理解、认同。
其二,径山是茶圣陆羽的著经之地。此事曾多有争执,一日湖州,一日余杭。唐陆羽鸿渐隐居苕雪,著《茶经》之地,常用此泉烹茶,品其名次,以为甘冽、清香,中泠、惠泉而下,此为竞爽云。”现经赵大川先生考证,所渭“苕雪”就是当时余杭的别名,而“陆羽泉”则明明白白说是“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吴山界双溪路侧,即径山之东麓。“
其三,径山是日本茶道之源。宋时径山寺内盛行“茶宴”,茶宴不是物产,乃是径山僧侣以茶论道的一种”清规”,也是古刹以茶代酒宴请上宾的一种仪式,茶宴在布置洁净典雅的明月堂举行,室内张挂名人字画,摆设时新鲜花,并有专用茶具,据传其程式为:献茶、闻香、观色、品味、论茶、交谈等六项依次进行。日本至今流行的“荼道”源于茶宴,据日本《茶之文化史》载:茶道源于”茶社”,茶社源于大宋国的《掸苑清规》。《掸苑清规》是日本赴径山拜师求学的圣一国师圆尔辩圆于仁治二年(1241年)从径山带回日本国内,并以此为蓝本制汀《东福寺清规》,其中有程序严格的茶池。该书还说:自兰溪道隆、无学祖元(径山无准法嗣)到日弘教后,举行茶社的僧堂要张挂宋徽宗、牧溪、赵干、李孤峰、李迪、崔白等名人字画,张贴径山祖师无准师范、虚堂智愚的书法墨迹,摆设中国花瓶,泡茶用天目茶碗。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径山茶宴是日本荼道之源。
2.生态环境
径山气温较平原低,日夜温差较大,冬季偏长,夏季偏短,有霜期约150天左右,故清代金虞在《径山采茶歌》中有“颇觉深山春到迟”之句。常年日平均气温最多(7~8月)为27.6℃,最低(1~2月)为3.73℃,全年平均15.85℃。平均年降雨为130日,降水量为1250毫米。又由于山上土质肥沃、植被丰茂,适合名茶生长,使径山茶味佳质优,自宋到清均列为贡茶。[3]
3.品质特点
径山茶外形细嫩显毫,色泽绿翠;内质嫩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且嫩绿明亮。它在冲泡时,可以先放水后放茶,而且茶叶会很快沉入杯底的特点是其他名茶所不能有的。
(二)径山茶产业面临的各项问题
径山茶近几年发展成效是显著的。据资料显示 ,2004年径山茶生产面积已达 1900hm 2 , 产量达 605 t , 产值达 1.54亿元 ; 径山茶产业同时实现了“生产规模化、品牌扩大化、包装规范化、产品无公害化、技术标准化、加工机械化” ; 径山茶商标已正式注册为中国原产地证明商标 ; 径山茶的生产范围已从原来的径山镇径山村辐射到余杭西部山区 8个镇乡及邻县的高虹、横板等地块 ; 径山茶市场辐射面进一步打开 , 不仅杭州、上海、北京等客人慕名而来 , 而且得到了美国、瑞典、日本、韩国等友人的亲睐 , 茶产品呈供不应求的发展态势 ; 径山茶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农博会金奖、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十大名茶、浙江省十大旅游名茶等殊荣。径山茶业在产业化进程中 , 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类型 , 但是还存在着几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 , 制约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1.茶树无性系良种普及率还有待提高,余杭区是老茶区 , 茶园大多是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 , 当时种植的品种大多是鸠坑群体种为主 , 至2000 年无性系良种面积仅 368. 67 hm 2 , 良种覆盖率 11.87 % 。近几年来 , 余杭区加大无性系良种的推广力度 , 通过宣传、引导 ,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 目前无性系比重已达到33 % , 但是还不到浙江省平均水平 (38 %) , 距省政府提出的 60 % 的目标差距更大。如果不对现有茶叶树龄、品种老化的茶园 , 进行连续几年的改造、改植换种 , 余杭区的茶叶现有地位将得不到巩固 , 质量得不到提高 , 经济效益就很难再进一步提高。
2.径山茶市场覆盖面不广,销售半径与市场占有率不广,径山茶虽在前面提到了辐射面较广 , 但在外部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 , 这点与西湖龙井、大佛龙井、开化龙顶比相差甚远。其目前销售市场还局限于本地 , 主要是杭州、余杭 , 扩展力度有待加强。
3.新产品开发工作有所忽视,近几年来 , 径山茶发展稳步前进 , 基地不断扩大 , 争抢采茶工的情况进一步突现 ,劳动力工资不断提高 , 好在茶叶价格都在攀升 , 所以搞好新产品开发 , 使径山茶在保持原有的品质特征的前提下 ,采用机采的形式 , 提高单位产量 , 降低生产成本 , 使径山茶之路走得更稳一些 , 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径山茶产业的对策分析
1.政策意见
为进一步发展和做精做强径山茶产业,切实推进“径山茶板块”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区委[2009]62号)和《关于批转<余杭区发展提升径山茶产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余政办[2009]100号)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
径山茶是我区历史文化名茶,凭借其优异的品质、规范的管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名符其实的余杭农产品“金名片”。径山茶自恢复开发30多年来,通过实行“统一行业监管、统一品牌宣传、统一基地认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市场营销”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生产体系和管理机制,促进了径山茶产业健康发展,并在2004年、2009年已连续两届获得“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但是,在径山茶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不大、辐射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各有关部门和镇乡要认清径山茶产业提升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径山茶原产地保护区域为范围,走“精品高端茶饮品”路线,形成集生产、营销、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径山茶产业经济板块。
2.基本对策
1).全面建设绿色径山茶标准化生产基地 , 实施有机径山茶发展战略 径山茶生产基地是径山茶业的基础。要积极稳步推进基地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按照《径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及据此制定的《径山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标准》 , 对生产区域内的基地进行确认、公告、立牌并建立档案 , 对径山茶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 使径山茶生产基地全面达到绿色茶生产基地。
2).全面拓展径山茶营销市场 , 规范扩大径山茶销售网络 要按照“巩固江南市场 , 拓展京沪市场 , 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路 , 大力拓展市场 , 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一是要强化品牌宣传。由径山茶业管理协会牵
头 , 每年在目标销区重点搞几次新闻发布会、茶叶博览会等 , 充分利用展会的舞台和机遇 , 提高径山茶品牌的知名度 ; 二是要创新营销方式。积极采用代理制、连锁经营制等 , 建立茶叶营销网络 , 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作为自
己的代理商 , 此外 , 还应积极探索广告营销、网上营销等各种营销方式 , 大力开拓市场 ; 三是对内重点建设好一个市场“江南茶叶市场” , 打造它成为杭州、浙江乃至全国的大规模的茶叶物流中心。对外充分利用径山茶文化资源 , 以
文化交流促进茶叶贸易发展。
协会在统一包装品的管理上,主要推出了以下几项新的举措:一是提升和更新了一些包装品款式。今年的款式共有四类7个款式。四类分别为:珍品装、精品装、普通装和简包装。款式上,除了保留原有的两款简包装和62.5克双条型精品包装外,改进了50克两罐一盒精品包装,并对原有的125克两罐一盒装进行了升级改版。同时,根据一些消费者的要求,今年还试行推出了两款用瓷罐装的珍品包装。二是所有内包装铝箔袋都印有“径山茶”字样,并同时印有企业商标或企业简称。三是“合格封签”改用塑料纸,并印有2014的年份标记以体现一次性。四是从今年开始,在珍品装、精品装和普通装上推出“二维码”防伪标签,替代已使用多年的水晶防伪标签。消费者只要用手机在“二维码”上扫一扫,就可进入“中国径山茶”网站找到茶叶生产企业的情况介绍。
同时,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四条关于“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的规定。为遵守法律,“径山茶”包装上不再印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字样,请消费者留意。此外,为节约包装品资源,协会决定,同意径山茶各生产企业积余的2013年包装品在2014年新茶包装时使用,并新标2014年防伪标签、“合格封签”和“二维码”,请消费者理解并放心购买。
3).拓展径山茶文化内涵 , 积极开发径山茶文化、旅游资源 茶文化是品牌名茶的灵魂 , 是名茶产业最具活力的因素。径山茶文化底蕴丰厚 , 悠远流长 , 要大力弘扬径山茶文化 , 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文化资源 , 筹建径山茶博院。推出一批以茶、佛为中心内涵的旅游项目和设施 , 重点打造一座寺 ( 径山寺 ) 、一条溪 ( 双溪漂流 ) 、一个公园 ( 陆羽文化公园 ) 、一个茶艺 ( 径山茶艺 ) 相结合的茶文化特色旅游线。开发径山茶旅游产品 , 将径山茶业与文化、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 , 延伸产业链 , 推动径山茶业经济的发展。此外 , 还要在大力宣传“杭为茶都、茶为国饮”的同时 , 宣传茶叶在抗癌、降脂、减肥 , 甚至在防 SARS 方面的功能 , 普及茶知识 ,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茶对人体健康的特殊功能 , 充当“杭为茶都”生力军。
4).径山茶又有了一些新的进步和新的荣誉。一是,经区质监、农业和协会自己的抽查,去年送检测中心的200多个实样,检测合格率达到了100%。二是,经有关机构评估,“径山茶”的品牌价值去年已达到了12.82亿元。三是,经国家质监总局审查通过,径山茶已经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继2010年“径山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后获得的又一个“国”字号的认定。四是,围绕做深做新径山茶文化,径山茶行业协会专门编写并出版了《径山茶业图史》一书,全方位介绍了径山茶12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尤其是当代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提升了径山茶的知名度。在此基础上,不久前我们召开了协会四届三次会员大会,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今年,径山茶行业协会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农业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继续按照协会“章程”、《“径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和“六统一”管理制度及协会其它各项制度,继续做强做实茶园基地、做精做优加工制造、做活做大市场销售、做深做新径山茶文化,进一步提升径山茶的品质、品位和品牌。我们要着重抓好八项工作的落实,再创径山茶新辉煌。
3.实施内容
1).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我区生态资源优势,走绿色产业之路,到2015年建成省(市)级示范园区2个,径山茶功能区9个(其中径山镇3个、中泰乡1个、黄湖镇2个、余杭镇2个、鸬鸟镇1个);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8个(其中径山镇15个、黄湖镇3个、余杭镇3个、中泰乡2个、百丈镇1个、鸬鸟镇1个、瓶窑镇1个、闲林镇2个);每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至少有1户科技示范户。
2).经营主体培育。进一步提高径山茶组织化程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到2015年,建立茶业专业合作社15家(其中省级示范1家、市级示范4家),覆盖全区所有产茶镇乡;培育茶叶龙头企业10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4家),一般性加工企业60家,全部通过茶厂优化改造,并取得QS认证;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建立径山茶销售分区,在杭州江南茶叶市场建立径山茶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力争达4亿元以上;设立径山茶专卖店30家(其中杭州市外10家),开拓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市场,扩大径山茶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加快发展贸易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外销售能力。
3).质量安全监管。建立生产基地树牌确认制度,实施径山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立生产档案制度,加强投入品管理,推广有机肥,提高农机具使用率,确保茶园用药安全和施肥符合要求;建立茶叶质量定期抽样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从加工到销售环节的全程监管。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实行“统一供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喷药防治、统一执行安全间隔期”的“四统一”病虫害防治模式,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4).强化品牌建设。加快径山茶区域性公共品牌的培育,逐步实现品牌运作以政府为主向以市场主体为主的转变,增强品牌的发展活力与市场竞争力。整合各种要素资源,构建径山茶推广平台和机制;实施国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推广战略,加快营销网络建设,扎实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浙江绿茶推介活动,形成径山茶品牌宣传的多元化机制。到2015年,径山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申请核准地理标志区域保护,培育省著名商标5个、市著名商标8个,提升系列子商标知名度。以“陆羽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的“名山、名寺、名茶”为切入口,深入挖掘禅茶文化,彰显径山茶的文化特色和魅力。
5).加快科技创新。加快优良茶树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推进茶树良种化进程,研制适宜本地栽培的2—3个当家品种。加强农业产地环境保护与改善、安全农业投入品茶产品的开发、种养加、种养沼、可循环农业模式的推广,保持茶叶生产环境、过程、产品生态协调持续发展。组织引进一批茶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高茶园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关键成员技术应用水平。加快新产品开发,逐步形成以现有径山茶产品为主体,各种产品结合的径山茶系列产品。发挥新型农林推广体系的作用,以首席推广专家为龙头、责任农艺师为骨干、农民大师为基础,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和农民素质培训。
6).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化茶文化旅游,拓展茶产业链。开展径山庙会、茶宴展评会、茶乡特色游、茶文化天天演等项目;引导旅游社开展“走径山古道、寻径山茶香”线,“良渚文化村——陆羽泉主题公园——径山”线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以茶产业为纽带,带动大径山区块旅游业发展;通过加快径山茶文化村建设,推出一批以茶、禅为中心内涵的茶文化游、茶乡游、休闲观光游等项目,开发径山茶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与茶文化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径山茶品牌文化的地位。
4.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径山茶重点产茶镇乡和村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将径山茶产业保护与发展作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区政府成立由区分管领导为组长,区级相关部门及镇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重点产茶镇乡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切实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制定计划,措施到位。各有关镇乡是发展径山茶产业的实施主体,应当结合径山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各项工作。要按照区里的总体要求,制订细化计划,分年度实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完成总体目标任务。
3).优化机制,加强服务。区级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径山茶产业发展工作的指导与服务,强化信息、技术、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和培训,使之提供更好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径山茶品质,进一步拓宽流通渠道,为茶农带来更多利益。
4).加强管理,打响品牌。充分发挥原产地证明商标资源,着力加强径山茶品牌建设,建立科学统一的产业管理模式,实现“统一行业监管、统一品牌宣传、统一基地认证、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市场营销”目标。要大力挖掘径山茶文化内涵,以文化力带动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5).明确责任,强化监督。各有关镇乡和区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发展径山茶产业的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区政府每年向各有关镇乡下达发展径山茶产业工作责任书,实施专项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镇乡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附加分指标,按达标情况相应加扣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
/3/3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抗肿瘤药物纳米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下一篇
:
建德市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及对..
Tags:
山茶
产业
发展现状
问题
与其
分析
对策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