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塑造学习型政府,培育电子政府的支持性文化。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环境中,一个政府组织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来源于比其他政府组织学习得更快的能力,而塑造学习型政府恰恰有助于将政府组织发展成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断增强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系统,由此可以将电子政府建设从政府职能转变、机构重组和流程再造进一步推向组织文化重塑,即培育电子政府发展的内在支持性文化,使电子政府建设获得一种新的“文化力”。电子政府的支持性文化一旦形成,电子政府建设将会展现出自下而上的需求型诱致性制度创新与自上而下的供给型强制性制度创新双向互动的崭新格局,由此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发展将会加快走向现代化。 三、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府和政府创新密切关联。电子政府的出现,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不仅要从技术角度理解和运用它,而且,要从现代行政的角度深化对它的理解。应当认识到电子政府的推行,不仅具有政务流程操作层面的意义,而且还必然触及制度和体制层面的要素,具有刺激制度和体制变革的意义,能够使一些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促进政府的转型与革新。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将塑造出全新的、知识型的、高效廉洁的政府。政府创新肩负着推动政府管理体制和方法等变革的使命。实施电子政府和政府创新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必须抓住机遇,在电子政府的推进普及中加快政府创新的步伐,在政府创新的过程中将电子政府建设得更加完善。
1·促进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民本位”的民主理念取代“官本位”的官僚思想电子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实行政务信息公开,使任何公民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访问各国网站,了解国家的发展规划、政策法规、行政动态、统计数据等各种各样的信息。政务信息的公开使得政府的行政行为的目的、依据、内容、过程、结果、人员完全暴露于公众之前,从而削弱了政府的官僚统治,不仅为公众民主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提供了条件,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电子服务的供给体现了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建设电子政府将促进政府强化服务职能、弱化行政职能,从而突出“以民为本”的思想,削弱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官本位”思想的固疾。因此,“发展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使“民本位”的民主理念取代“官本位”的 官僚思想。 2·促进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平面化”的分权制取代“金字塔式”的集权制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数千年来都采用“金字塔式”的集权制。“金字塔式”的集权官僚政府缺乏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无法掌握瞬息万变的信息,无法应付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无法进行艰难复杂的科学决策。集权制官僚政府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越来越易失去控制,其行政行为越来越易偏离公共目标。建设电子政府,可以轻易地通过计算机网络,了解民情,发布信息,征求意见,下放权力,让民众表达意志,让民众参与决策,利用民众的集体智慧,发挥民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维护公众利益;还有利于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施政效果。 3· 促进政府管理职能的创新:以服务职能为重心取代以行政职能为重心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主要是面向管理和控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则主要是围绕公共服务展开的。电子政府服务着眼于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社会需求的合理化和现实化,它为民众获取各类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准入。电子政府开辟的公共服务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信息服务、办事服务等电子政务以及电子商务(指政府采购、政府招标等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等。 4· 促进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公众参与和专家决策取代暗箱操作和领导拍板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给人们带来的最直接的益处就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使政府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分散式的传递渠道纵横交错,信息结构与等级结构脱钩,使信息跨层级、跨部门进行流动,从而消除信息割据的危害,充分扩大了政府信息的共享范围,使公众更了解政府的所作所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更为拉近,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平等交流的关系。原来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处理的行政事务,可以在数字化设备和虚拟空间中轻松甚至自动地进行,这使政府与民众的交流、互动都变得十分容易。通过电子方式,公民可以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政务活动中来,最终形成全新的、双向沟通的参与式管理体系。 5·促进政府管理机构的创新:精简机构和高素质公务员取代臃肿机构和低素质公务员。一方面,电子政府使“金字塔式”管理体制转变为“平面化”管理体制,客观上要求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管理机构。首先,上传下达更加迅速,也避免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引起的信息失真。其次,在网络通道和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层次环节,减少会务、文件等实体性活动,代之网上的虚拟性活动。这种机构整合不但提供了一种政府机构联合的方法,还成为公众同政府机构之间沟通联系的一座桥梁,大大提高了政务流程的速度、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电子政府对公务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促进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第一是道德法律素质要求,第二是科学技术素质要求,第三是身体心理素质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的期盼,是时代的呼唤。积极推进电子政府,与是俱进,为迎接新一轮挑战,建设服务型政府而努力奋斗!
[参 考 文 献]
[1] 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第2页· [2] 汪来杰·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探讨[J]·《行政与法》2004年第9期,第77页,第78页· [3] 刘智勇,张志泽·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定位与实现路径选择[J]·《理论探讨》2005(2): 47-48· [4] 郁建兴,徐越倩·从发展型政府到公共服务型政府[J]·《公共行政》2005(1): 30-31· [5] 北京科教信息网·电子政府: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实现途径· [6]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北京行政学院、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60· [7] 王吕·电子政府与政府管理创新[J]·行政与法·2003, (2):27-28·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