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甄别信息,塑造信息道德的教学设计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姜丽华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信息技术必修中《信息安全》和《甄别信息》这内容如何教学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教材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及对本节课如何实施教学,及教学反思等。 关键字:甄别信息 信息道德
正文: 一、教材分析 “信息安全”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单元第二节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中相对独立的内容,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保障计算机免受病毒、黑客的侵害。“甄别信息的方法”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也是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甄别信息的重要性及可依据标准,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因此我把这两部分融和,分成这样两节课:第一节课用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社会中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现象, 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共鸣,让学生充分认识甄别信息的必要性,从而主动的思考与探索甄别信息的标准,建立良好的信息道德,并通过“网络日志”的形式写一篇《我与信息社会》的日志。第二节课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与交流病毒与黑客的防治方法,自主的探索甄别信息价值的标准,本节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第一节课。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学完获取信息的方法,亲身体验了神奇的因特网,对网络非常感兴趣,但对于网络乃至于现在生活中良莠不齐的现状缺乏缺乏辨别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此时正是教育学生树立甄别信息的意识,掌握甄别信息方法的大好时机,让学生安全、适当的利用所获得的信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在信息活动中会遇到如病毒、虚假诈骗、恶搞、黑客攻击等各种情况及其危害; 2、认识在信息活动中甄别信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通过讨论建立在信息活动中应有的信息道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模拟,了解在获取信息时可能面临的多种信息情况,通过讨论等方式明确在获取信息时,首要甄别信息; 2、通过撰写网络日志,再次的反思与总结,思考中学生应有的信息道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信息活动中存在多种信息安全的隐患,树立甄别信息的强烈意识; 2、面对信息社会中的各种现状,能自觉自律自己的信息行为,建立良好的信息道德。
四、重点难点 建立主动甄别信息的意识 探讨中学生应具有的信息道德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学 八、设计思想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就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为目的,因此个人认为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是教学过程应加贯穿始终的一个教学目标。我校是南京市城郊结合部的一所高中(三星级高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对玩计算机,特别是对上网很感兴趣,热衷于聊天、游戏等单纯的娱乐活动,对于网络有着一种深深的迷恋和莫大的热情,有的甚至于有较严重的网瘾,但对于网络中的浩瀚信息只有盲从,没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主观判断力,对于自身在信息活动中缺乏一定的道德标准,究其根本,是缺乏主观甄别信息的意识,缺乏相应的信息道德标准的教育。本论文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因此我把信息安全和甄别信息这两部分融和,分成这样两节课:第一节课注重学生意识层面的教育,用学生能接触到的信息社会中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共鸣,让在学生充分认识信息社会现状的基础上主观的认识到甄别信息的必要性,从而主动建立甄别信息的意识,并且通过讨论、查看典型案例等方式主动的探讨中学生到底应该具有怎样的信息道德,并通过“网络日志”的形式写一篇《我看中学生信息道德》的日志。第二节课在解决了学生意识层面的问题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技能主动,自主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与交流病毒与黑客的防治方法,自主探讨甄别信息的标准,本节教学设计是第一节课。 九、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引入新课 情境设置:阿木(网名:深情小刀)有一天经常跟朋友在QQ上聊天,有一天,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QQ上给他发了这么一条信息:请学生讨论决定:是否点击相应的链接? 面对QQ聊天对话框,思考是否应该点击相应的链接 幻灯片讲解,学生跟着老师思考并讨论 通过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事情,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2分钟 目标教学:感受轻信QQ好友信息,导致感染病毒 1、在部分学生的提议下,点击相应的链接,出现如下窗口: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