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初识人工智能 单位 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 许斌教材版本:中国地图出版社模块: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四单元第四节 初识人工智能 学生:高中一年级 课时:1课时 一、分析 1、教材 初识人工智能这节课属于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四单元“加工表达信息”的最后一课,这一单元是对前几个单元“认识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信息”的深入和补充。而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智能信息处理工具,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感性认识。同时在实践中体会人工智能目前的研究水平和不足之处。本节课有两个内容:揭开人工智能神秘的面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这节课作为今后的选修课程“人工智能”的一个启蒙和衔接。 2、教学对象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和技巧、信息表达的基本方法,但大多数学生对于翻译软件、手写板输入等信息智能工具软件的缺乏使用经验,所以教学中还是以“启蒙、兴趣培养”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使用,体验人工智能目前研究水平和不足。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图灵测试);了解当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知道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体验人工智能的现状和应用价值以及它的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因特网,亲历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自然语言对话;了解人机博弈问题;学会借助双向翻译工具解决英汉互译;体验OCR中英文识别,尝试用“输入板”进行文字识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效果,享受智能工具为我们提供的服务,能客观评价信息智能处理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起学生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知识的兴趣,能正确对待电子游戏,展望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本论文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4、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体验人工智能的无穷魅力,了解其应用价值;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并且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人工智能的局限和发展趋势。 5、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用部分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让学生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客观认识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这节课作为今后的选修课程“人工智能”的一个启蒙和衔接,教学内容不宜过深、过多,重在体验、感悟,激发兴趣。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引入→教师演示→活动实践→小组讨论→教师小结……教师总结”的线索来组织教学,通过3个探究活动,教师讲述和学生实践思考,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的设计 序号 教师演示 时间 学生实践 时间 1 机器人聊天 3 五子棋 5 2 五子棋 5 在线翻译 5 3 在线翻译 5 鼠标输入法 5 4 鼠标输入法 5 6、教学准备 软件:慧视小灵鼠(用鼠标手写输入法)软件、Mini Ocr汉字识别软件、翻译软件、五子棋、中国象棋。 资源:自然语言处理网站、在线翻译网站资源、教学内容演示文稿、专题网页 教学环境要求:多媒体机房、控制软件、IIS web发布、投影仪、具备上网条件。 『导入新课』 展示电影《机械公敌》的一段:这是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构想中的未来机器人,影片中充分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本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及利用它来加工信息。 『新课教学』 作自我介绍,人与人的面对面交流,我们可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交流是人类的专利,学生是否和机器人进行交流过? 现场演示一下和机器人聊天的过程。 教师演示活动一:与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英文自然语言对话。 和聊天机器人Alice聊天 alicebot.org 1. How old are you? 2. Are you a girl? 3. Are you beautiful? 如何判定Alice具有人工智能? 英国科学家阿兰图灵1936年提出“图灵测试”,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 图灵测试——人通过特殊的方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机器进行问答,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分辨不出与他交流的对象是人还是机器,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是能思维的。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 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或实现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如何把计算机用得更聪明等。 1956年,美国的一批来自数学、心理学、神经学、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在达特莫斯大学召开了一次研讨会,约翰.麦卡锡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 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人工智能研究涉及到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学科领域。下面我们来感受工智能的魅力。 二、体验人工智能 1、人机对弈 学生实践活动一人机对弈-五子棋 172.16.42.160 /资源下载
思考:我们跟谁在下棋? 计算机 人 集体的智慧 硬件和软件、人 学生自主阅读活动:P121页 解决人工智能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问题:“深蓝”计算机为什么能够战胜卡斯珀罗夫?“深蓝”战胜了什么?介绍1996年.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第一次与“深蓝”计算机对阵,以三胜两平一负获胜。1997年,卡斯帕罗夫与改进后的“深蓝”第二次对阵,以2.5:3.5的总比分败北。 32个大脑(微处理器) ;存储了一百多万局棋谱,可以看12步棋,每秒钟可计算2亿次,下一步棋可从10120中选出一个最佳方案。
人不是输给计算机,而是输给了人类的集体智慧。 计算机硬件——速度之源,博弈软件——智能之本,这两者都是人类创造的。
2、访问智能网站 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