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虽然是历史剧,但是也要溶入现实主义的内容,例如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的第三部《天上人间》中就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类似“非典”,以及男主人公“吸毒”的内容,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并且都是人们所熟知的东西,那么观众看了以后更加的有现实感,现代感,虽为历史题材的言情剧,但是溶入了生活化的元素,就更加吸引观众的眼球了。
再如前段时间全国各个电视台都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其实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不是很多,但是因为该片十分有特色,主要人物所操的口音都是自己的家乡话,而且里面的人物是一人一个腔调,因而整个剧情显得非常的幽默、诙谐,常常让人忍俊不禁,虽然是古装戏但是语言浅显,所以一播而红。
二、 小说创作中生活化的语言
小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是在文学作品中比较畅销的一种文学形式,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认识生活,熟悉人物 创作需要生活,对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无法反映和表现生活。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只有熟悉、理解社会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类人物。不熟悉、不理解各类人物,就无法进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写作。茅盾在谈他怎样开 始小说创作时说:“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 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我不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他还说;“好管闲事是我们做小说的人最要紧的事,你 要去听,要去问。”因此,一个小说作者应像阿·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体之中;他是一个参加者。”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真实的情况就是小说必须来源于生活,如果一个作家所创作的小说题材、内容离现实生活太过遥远,那么一定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小说从作家构思的第一天开始就是面向生活的,主人公的塑造也有着特定的身份、地位或者是特殊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先进人物就常常是作家笔下的“常客”,例如南京的一位平民英雄“周光裕”,一位普通的下岗工人,在面队歹徒的穷凶极恶时选择了挺身而出,却永远的倒下了……之后的一系列的文学作品的出现都是有着英雄的原型,再加上作家的笔墨渲染,其英雄形象就更加的深入人心了,那么这样的作品就是成功的。
小说中的语言都是浅显的、贴近生活的,台湾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琼瑶在她书中的后续中写道“我的小说就是小小的说一个故事,如果能带给读者小小的感动,我就已经很欣慰了”,虽然琼瑶的作品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比方说题材狭窄,构思模式化,甚至有时候情节有悖常理,但是其语言的细腻写实还是为她赢得了众多的华人读者。
综上所述,现在的文艺创作是万万不能离开现实生活的,如果和现实生活脱节,那么也一定会和读者脱节,那么这样的文艺创作就是徒劳的,不成功的。面向生活,向生活学习,在文艺创作的过程当中从生活的实际出发,那么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作品,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