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辛弃疾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最伟大的文学家。辛弃疾以词闻名,他的词迸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了南宋爱国主义文学的最高水平。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就内容境界、表现方法和语言的丰富性、深刻性、创造性和开拓性而言,辛弃疾的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他以磅礴之气势、遒劲之风格,昂扬踔厉之精神面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开创了气吞山河的壮美境界。 一、时事造英雄。 辛 弃疾的词中为什么会具有如此鲜明的爱国思想,这与他的个人经历、理想以及国家政治形势密不可分。他出生在金国建立初期的济南。他的一生都在南北分裂、宋金对抗中度过,北方人民的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从小目睹了金全优蹂躏汉人的痛苦,当金兵大举南侵之时,他年仅21岁,就振臂一呼,聚集了二千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一支北方人民的起义军,发展为25万之众。耿京派他与南宋朝廷联络员,打算南归,得当辛痉疾南行之时,起义军中出了个叛徒张安国,为贪重赏阴谋杀害了耿京而投降金国,起义军四散,辛弃疾闻讯,立即带50名骑兵闯入数万敌军营中,生擒叛徒张安国,带到建康,交南宁产朝廷处决。他的这一壮举,英名远扬,使懦士为之兴起,连皇帝也赞叹不已。 辛弃疾一生志在祖国统一,就在他投奔南宋王朝后不久,即不顾自己官职低微,写成《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后来他又写了《九议》,其中除包含了《美芹十论》里的一些重要论点外,更根据刘邦、项羽率吴楚子弟北上灭秦的史实,驳斥存在于士大夫间的“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的谬论。虽然他的意见没有被南宋王朝所采纳,仍可以看出他对形势认识的清楚和对祖国统一事业的关心。他虽遭到朝廷排斥与冷落,曾两次被弹劾革职,壮志难酬,使他将一腔热血熔铸成慷慨悲壮的词作中,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表现出其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弃疾的词中只所以具有如此鲜明的爱国情怀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辛弃疾一个从战场上冲杀出来的爱国斗士,具有其它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而且具有一个大军事家的素质和才华。就这一点来说,连陆游也望尘莫及。实大而声宏,膏沃而光晔,他词中的爱国思想比其它作家就显得更自然、更充沛、更坚实、更真切。他决不仅以旁观者的身份去有意地“作”爱国词,他只须让一腔真情宣泄出来就自成绝调。稼轩词所展示的自我形象,是唐宋词史上独一无二的个性鲜明丰满的英雄形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