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法律论文
浅谈对存款备金制度的研究(一)
本论文在
法律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XCLW183005 浅谈对存款备金制度的研究
一、各国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及现状
三、我国现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四、结合国情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提出建议
内 容 摘 要
存款准备金是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工具,在金融界其与再贴现窗口和公开市场操作一起被并称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三大法宝”。本文主要从存款准备金的概述、外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以及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及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并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制度。
浅谈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研究
一、各国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存款准备制的前身是部分准备制,部分准备制是现代商业银行运行的一个基本特征。其产生于贵金属货币通行的西欧中世纪时代。尤其在英国伦敦有很好的实践。然而,部分准备制的实践虽然产生于伦敦,但使之成为一项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却是美国。1863年,美国通过了《国民银行法》,要求获得吸收存款特许的银行必须对发行的银行券和吸收的存款都提取25%的准备金,而且,该法明确指出:发行银行券和(或)存款准备金的功能都是维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这就是存款准备制的最初法律形式。
19世纪末以来,随着各国中央银行相继建立,美国的做法开始向世界普及。不同的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必须缴存中央银行。倘若商业银行发生支付危机,中央银行便可充当最后贷款人,为商业银行和全社会提供足够的流动资金。这样,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保证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同时,进一步增添了促进银行业稳定运行的功能。
存款准备金被集中于中央银行之后,它的支付清算功能便显现出来。现在,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都可以充当商业银行之间清算的资金。在一些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尽管已经取消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但是,商业银行仍然被要求在中央银行保留清算帐户,以供清算之需。例如,英国在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以后,就放弃了实行20余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但商业银行仍需在英格兰银行保留清算准备金,其余额根据清算需要予以确定。再如,加拿大从1992年6月起分阶段取消法定准备金制度,并最终在1994年实现了这一目标。在新制度下,商业银行并不被迫需要在加拿大银行(央行)保留一定的准备余额,但是,它们仍需在加拿大银行保留充足的清算准备金。从这些国家的实践看,取消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之后,清算对资金的边际需求成为决定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余额的主要因素。
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手段的功能也是被美国货币当局“发现”的。1931年,联储认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更多的是影响银行信贷扩张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正是从那个时候起,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开始成为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工具,并与再贴现窗口和公开市场操作一起被并称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三大法宝”。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的作用显现出下降趋势。在实践中,欧洲央行并没有将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当作一项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按照欧洲央行的表述,实行最低法定准备金的主要目的在于,稳定货币市场利率和弥补银行系统流动性的结构性短缺。也就是说法定存款准备制作为货币政策手段的作用正日趋下降,而维持支付清算和保持必要的流动性的功能则再次突显出来。
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英国和加拿大等国概莫能外。在这种新的货币政策格局下,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被逐渐抛弃,并逐渐被资本充足率监管所代替。资本充足率监管已经覆盖了存款准备金率的功能,另外,资本充足率监管更包含了识别风险并根据风险程度不同而要求提供相应资本金的内容。不仅如此,如果说存款准备金比率管理的覆盖范围仅及银行的表内业务的话,那么,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覆盖范围则有效地扩展到银行的表外项目。所以,在银行大量从事表外业务的今天,资本充足率监管显然比存款准备金制度更为全面、更为可靠,也更为强硬。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及现状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为了筹集资金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最初的法定准备金率较高,企业存款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过高的准备金率超过了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倒是央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将资金返还给银行,并在1985年将法定准备金率一律调整为10%。1987年、1988年为了一只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和货币投放过多的状况,同时为了集中资金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项目,央行分两次上调准备金率至13%,但此后一直到1998年初的近10年里准备金率均没有再调整。
1999年,为了抑制通缩,央行将准备金率下调至6%,伺候央行连续上调准备金率,尤其是2006年下半年起的两年内,法定准备金率大幅上调,2008年6月达到17.5%的历史最高水平。从准备金率调整的动机来看,2004年以来,央行调整准备金率的动因有两类:一是进行宏观调控,对冲货币供应量和收缩信贷规模;二是配合资本充足率管理,实现调控货币供应和降低金融系统风险的双重目标。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主要目的是对冲央行外汇资产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
20多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20多次调整,已接近世界各大经济体的最高水平。当前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具已经成为央行常规的流动性工具。尤其是2003年以来,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这是由我国货币金融制度、货币政策操作环境与操作框架决定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在货币政策制度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都基本上实现其所赋予的功能。不可否认,我国的准备金付息制度确实有可能造成金融体系的扭曲,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997-2001年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践就是一个例证。但是,我国准备金付息制度无论是对准备金税还是铸币税,无论是对利率体系、货币政策有效性,还是对存款机构的经营管理,其扭曲程度都是较小的。同时,它支撑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保证了央行筹集资金与货币政策操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准备金付息利率事实上构成了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限,也被央行多次应用为操作工具。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关于在悬赏广告中完成指定行为相..
下一篇
:
浅谈保期间的理解
Tags:
谈对
存款
制度
研究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