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论潜规则的法理学(二)
本论文在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除了员工编制上的潜规则,银行的多数业务也有着各式各样的潜规则。客户来银行存钱买理财要给客户一定的礼品,“人家银行大厅里摆了一个展示柜,里面摆满了礼品,存五万有个购物车,十万有个煮蛋器,二十万都能给张超市购物卡了!”面对客户的质问,客户经理只能低下头,“您要是存个二十万我自个儿掏腰包给您一张购物卡!”仔细想想,业绩完不成到时候也是要扣钱,还不如把钱花在客户身上,还能在领导那留个好印象。遇上贷款的客户,着急用钱的,银行员工自然而然的挺起了腰板:“您这个资质不够啊,我们很难批贷啊,要不利率给您上浮个30%,我们再帮您争取一下?还有,这笔贷款就算破例给您批贷了,在存款上您得多支持支持我们。”这样一来,利润提升了,存款也有了,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这样的“潜规则”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三、“潜规则”的危害分析
正如上文中所说的,潜规则虽然仅仅被少数人追捧,但是不得不说,潜规则的存在,对于社会的整体公平性的影响是巨大的。具体来说,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潜规则”的客观存在,在公平方面必然以形式上的公平取代实际上的公平。虽然在潜规则的影响下,每一个人都有着相同的竞争机会,但是在实际的竞争过程中,受到潜规则的客观影响,最终的竞争结果已经早早的确定了下来。而在这一情况之下,真正的强者未必能够的获得竞争的成功,显然这是和公平以及正义所不符的。如逆向淘汰机制等,就是这种情况的具体表现。如在柏拉图的神话之洞穴故事中,要“矫正”洞穴的习惯是极其困难的。最终的收益者将不会是那些坚持公平和正义的人,因为在实际的竞争过程中,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人总是最为合适的人,这和我国当前掌握潜规则的人更能获得实际利益是一致的。
(二)增大社会交易成本
通过对以往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我们可以发现,交易成本的最低状态必然是在严格的按照法律法规所提供的范围内运行的。这主要是因为,在公开的法律法规的限制之下,大家只要凭借自身的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即使失败,也仅仅是因为偶然因素。但是在潜规则盛行的社会中,仅仅凭借自身的努力而不依靠任何的潜规则,成功则是异常困难的。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受到限制。
(三)促长违法犯罪
同样的,潜规则所具有的潜在性特征,在实际的司法行为中,很难对其进行立案侦破,这种情况之下,由于违法成本极大的降低了,因此必然导致很多人出于侥幸心理而选择依靠潜规则。同时潜规则也同样具有很强的麻醉性,如温水煮青蛙一样的将人们引入犯罪的深渊。
(四)减弱国家执行力 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因为潜规则存在而导致的国家执行力的减弱。而当某一行政内容被潜规则所完全左右的时候,不仅仅会极大的降低行政工作的整体规范水平的快速降低,同样也必然导致行政系统对正常工作的处理效率的下降。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成果相对于很多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说并没有多少差异,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出于多种因素的考量而倾向于大企业家,因此很多政令的实施异常困难。虽然我国始终致力于对法律法规的调整,但是必须认识到,这种改变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潜规则的存在和发展。
三、“潜规则”的治理分析
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中,潜规则的危害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已经得到了大量群众的认同,同样上述特征也是潜规则让人深恶痛绝的主要原因。但是正如上文中所介绍的,潜规则本身具有明显的隐蔽性特征,因此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我们难以真正意义上的根除,只能从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出发,消除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法律建设是克服“潜规则”的利器 通常情况下,潜规则具有一定的违法性。基于这一情况,治理潜规则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将各类型的潜规则明确的圈定出来,这样能够为潜规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成本的提升提供客观的支持。同时我们还必须加大对各类型潜规则的惩处力度,让人们深刻的认识到,通过依靠潜规则而获得的实际收益远远低于付出的成本,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自动的摒弃潜规则而趋向于普通规则。在实际的司法行为中,我们必须对自理欲望对于人的实际行为所提供的动力源泉作用,实际上,利益得失是影响人类具体行为的重要原则,一旦某一获利模式伴随着较大的风险,那么这种行为也就越发的难以被人们所接受。同时,要对各类型的潜规则案件的侦破工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大侦破力度来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 “如果让人们看到他们的犯罪可能受到宽恕,或者刑罚并不一定是犯罪的必然结果,那么就会煽惑起犯罪不受处罚的幻想,既然罪犯可以受到宽恕,那么,人们就认为:无情的刑罚不是正义的伸张,反而是强力的凌暴。”
实际上,如果不正当或者说非正义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那么具有正义愿望的人的积极性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其行为也会逐渐的偏向非正义行为转变,这将会导致社会中存在越来越多的非正义行为,而正义行为的执行者将会被当做异类对待。(二) 制度建设是克服“潜规则”的天敌 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潜规则的只有在缺乏阳光的环境中才能够存在和发展。因此通过制度建设将其暴露在阳光之下,潜规则生存所需要的环境也就不复存在,这将会为潜规则的消失提供客观的依据。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监督和相应的制度建设,就是消除潜规则危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际的权力应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掌权者的个人膨胀,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腐败的产生。正如前人所说,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北欧五国作为当前阶段世界范围内官员清廉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内部监督和约束制度的高度健全。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通过群众和广大社会媒体的协同合作,对掌权者的实际行为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而通过严格的执法,也极大的消除了官员的侥幸心理。实际上,腐败问题的存在,其根源并不在于反复力度不够,而是在于当前阶段我们的反腐工作的开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到根源上来。加之官场中的民主缺失,更是直接的导致了腐败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限制。
(三) 道德建设是克服“潜规则”的根本
从本质上来说,各类型的潜规则的存在,根本上是一种违反了道德规范的表现。而真正意义上的将道德自觉功能发挥出来,让人真正的不想做出某种行为。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高尚道德品质的在底线方面,远远高于那些道德品质水平较低的人。这种情况下,人们自觉的提升,对于限制潜规则、从根本上消除潜规则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实际上,只有真正意义上的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理性的、高尚的人,才能够摆脱潜规则的限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水平。如果社会的全体成员都能够自觉的投身于对抗潜规则工作中来,那么潜规则必将浮出水面并无处容身。但是不得不说,在实际的生活中,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按照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展开工作和进行生活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千方百计的利用甚至创造潜规则来为自身的欲望的满足提供支持,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了成功。实际上,潜规则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理,一方面是因为潜规则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然而更多是原因则是在于,虽然人们对于潜规则有着强烈的鄙视心理,但是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则往往更乐于通过关系来进行运作,无形中就成为了自己所鄙视的人。而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全面道德素养水平。
法律建设、制度建设、道德建是消除潜规则影响、限制潜规则发挥作用的三个主要方面,由浅至深、从易到难。但是只有将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必要的保障。不过也必须认识到,潜规则的解决必然存在反复,这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努力。
参考文献1.作者:蒋立山,《为什么有法律却没有秩序 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秩序分析》,《法学杂志》2005(4)2.作者:吴思,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3.作者:张云昊, 《关系:一个本土组织行为学研究范式的构建》,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4)4.作者:房保国,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中外法学》,2007(2)5.作者:[英]韦恩·莫里森着,翻译:李桂林等, 《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6.作者:戚攻, 《影响地方政府行政的十大社会基元》,《探索》,2005(3)7. 《重重弊端妨碍中国成超级大国》, 《参考消息》,2007-7-18(8)8.作者:罗豪才、宋功德, 《和谐社会的公法建构》,《中国法学》,2004(6)9.作者:[意]贝卡里亚着,翻译:黄风, 《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10.作者:王淑芹, 《道德法律化正当性的法哲学分析》,《哲学动态》,2007(9)11.作者:慈继伟, 《正义的两面》,《三联书店》,200112.作者:殷祚桂, 《反腐不用重典 北欧为啥依然廉政》,《中国青年报》,2007-09-13(2)13.作者:汪宛夫, 《官场潜规则与党的意志“中梗阻”现象》,《领导科学》,2004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上一篇
:
论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01
下一篇
:
论特重大杀人案主犯精神鉴定的必..
Tags:
规则
法理学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