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当前我国失业的成因分析(三)
本论文在
工商管理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资料显示,1995年,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达5,000人,占职工总数的30%,而当年下岗职工仅400多万人,加上失业人数520万人,不到1,000万人 。外来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劳动力不愿进入的自我雇佣、私人、集体和三资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就业的也主要是一些苦、脏、累、险的岗位。北京市全市下岗职工约10万,政府为此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安置,但同期却有近300万左右文化素质、技能水平都不如这些职工的农民工就业。许多下岗职工宁可拿着厂里的最低生活费,保持一个国有企业职工的劳动关系而不愿再就业,影响其就业行为选择的关键问题,则是由体制原因造成的利益关系障碍。
(三)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大量结构性失业、下岗人员
一国经济发展的实质在于实现经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工业化不仅体现在工业产值及其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的单纯的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演变和升级。经济结构的演变和升级是工业化的实质性进展,也是评价和衡量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最重要标志。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长足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基础比较雄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工业体系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产品供求结构失衡,部分行业生产能力利用不足,企业组织结构相对落后,专业分工协作水平低,大企业在主导行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广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同时产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各地区、各企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低度化、趋同化现象严重,这就给职工的失业埋下了伏笔。而且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生产产品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生产经营难以继续,经济效益低下,亏损额、亏损面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再加上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协调持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竞争的不断加剧,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职工就业岗位转移时滞和部分职工技术技能相对落后,使得结构性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就业问题日趋严重。伴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国有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相比相对萧条,1996~1997年已经连续出现总体性亏损,旧的吸纳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主渠道的就业容量不断下降,新的就业增长点尚未形成,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也推动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企业依靠质量、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品牌、集中化与高市场份额、售后服务的非价格手段参与竞争,资金、技术、管理对劳动要素替代愈来愈大。而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技术结构调整更成为我国当前就业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过几次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历次调整力度不够,重基建、轻技改,从总体上看,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方面仍是发展不足,生产能力扩张、产业规模扩大始终是我国产业政策的主要导向。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一些产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状况开始出现,国民经济逐步从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产业缩减和产业优化升级成为我国产业政策的新目标。新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使新的支柱产业不断涌现,老的产业不断被淘汰,职工就业转移时滞和部分职工技术技能相对落后,使结构性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从下岗职工的行业构成来看,多数集中在传统产业部门。以天津市为例,1995年全部下岗职工中,轻工业占27.1%,其次为机械工业,占16.3%,化工业占14%。从纺织行业来看,由于长期以来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我国纺织行业生产总量严重过剩。1981~1991年10年间,我国棉纺锭从1,894万锭增加到4,192万锭,且相当部分是落后棉纱锭,大大超过了市场需求。企业生产总量过剩和过度竞争,使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原料、人工成本等各项费用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完全丧失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加上纺织行业国有企业历史包袱严重,人员过多(据对3,059户国有纺织企业分析,资产负债率超过100%的占25%,低于50%的仅占5%,平均为82%;中心城市纺织企业离退休职工与在职职工比例为1∶1,有的甚至达2∶1;国际上先进水平棉纺织企业每万锭用人100多人,我国却高达600多人),纺织行业成为我国目前国有工业企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自1993年以来,我国国有纺织行业已连续5年亏损,1996年全行业净亏损106亿元,亏损额居全国工业企业之首。亏损企业1,031户,涉及职工108万人,分别占全国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的17.5%和19.6%。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得不提出把纺织行业深化改革作为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摆脱困境的突破口,提出纺织行业压锭、减人、增效,用三年时间压锭1,000万,减员120万,由此导致纺织工业集中区域的失业与下岗现象特别突出。到1997年年末,上海原有60万纺织职工中,有近2/3职工跨行业转岗;重庆市纺织行业下岗职工比重高达70% 。因此,我国当前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不断增加的原因,不是投资总量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变动。
(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不断加大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口合理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不断城镇化,既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也是我国跨世纪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我国采取就地实行职业转换的方式实现农村人口流动,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但从80年代后期开始,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不断降低,进入调整时期,就业容量不断下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和流动,加剧了城镇已经存在的失业问题的严重性。1992年与1988年相比,全国乡镇企业产值翻了一番,而同期就业人员仅增长了10.9,就业弹性系数从0.35下降到0.13, 乡村两级集体企业的固定资产平均每年增长18.4%,而每万元固定资产吸收的就业人数从3.1人下降到1991年的1.8人,下降了42%。1984~1988年,乡镇企业平均每年吸收农村劳动力1,260万人,而1989~1992年平均每年只吸收了260万人 。尽管从1997年开始,许多地方出台了一些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带有歧视性的限制政策,如征收地方性就业基金、规定限制雇佣农民的行业等,但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中主要从事于苦、脏、累、险的重体力劳动和服务、小商品流通业等,与城镇劳动力就业岗位呈明显的岗位分流;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还依靠其特有的能吃苦耐劳、不挑挑拣拣、没有城镇居民的优越感、好管理等竞争优势占有了大量城镇就业岗位。
(五)经济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失业
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周期性的,基本上划分为收缩、低谷、回升、高涨四个阶段。在收缩、低谷阶段,国民经济相对萧条,企业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均有下降,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失业增加。而在回升、高涨阶段,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企业投资扩大,居民消费增加,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失业减少。如果按从谷底到谷底计算,在1951~1991年间共发生了6次周期性波动;如果将同期各年失业率与其作对比,我们就会发现,我国城镇失业率的高低与经济的周期波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我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数字不包括农村隐性失业,但已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城镇的失业状况。下面我们考察一下1982~1989年这个经济周期中各个年份的失业率情况。在这个经济周期中,1984和1985两年是峰顶,增长率分别为13.6%和13.5%,到1985年,工业增长率高达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8%,银行贷款增长21.4%。而这两年的城镇失业率分别为1.9%和1.8%,恰恰是这个经济周期中失业率最低的两个年份;1989和1990是谷底,经济发展进入冷运行,诸多指标接近零增长,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3%和4.8%,这两年的城镇失业率分别为2.6%和2.5%,是这9年中失业率最高的两个年份。
最近的一个经济周期从1990年开始,在1992年达到高峰后开始下落,GDP增长率从1992年的14.2%逐渐降为1998年的7.8%,至于1998年是否为这个周期中的低谷,那还要看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表列出了在这个周期中各个年份的国民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我们不难发现:从1992年到1998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失业率在总体上是逐渐上升的;在这个周期的峰顶1992年失业率最低,为2.3%。
表3 国民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比较
年 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GDP增长率(%) 3.8 9.2 14.2 13.5 12.7 10.5 9.6 8.8 7.8 失业率(% 2.5 2.3 2.3 2.6 2.8 2.9 3.0 3.1 3.1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有关部分。
我国GNP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反相关关系决非偶然。高增长是高投资带动起来的,这时市场需求旺盛,企业生产任务充足,企业中不仅隐性失业会减少,而且还会扩招正式工以及临时工,这样待业、失业人员就会减少,失业率下降;但在经济萧条阶段,由于市场需求疲软,银根紧缩,投资下降,企业产品积压直至裁减工人,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上升。对于这类失业可以通过刺激需求等凯恩斯式的反周期需求管理来进行治理。
三、简要的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了体制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周期性因素、人口因素和发展因素。这些因素中,体制性因素又是现阶段我国城镇失业最为主要的原因。具体理由第一,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然而为什么由产业结构问题引起的失业与下岗职工找不到新的工作岗位就业呢?摩擦性和结构性因素固然存在,但是在我国现阶段,更主要的是由于社会保障失衡这一体制性障碍的存在,阻碍了失业和下岗职工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非公有经济部门就业。第二,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确会影响就业岗位的提供,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即使在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90年代前期和中期,城镇失业问题也未见有明显缓解,相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城镇实际失业人口迅速上升。可见,周期性因素只不过加重了目前城镇失业,而并非其主因。第三,发展性因素对城镇失业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与失业和下岗职工在一些岗位上展开激烈竞争,这不会直接导致城镇失业率的上升,只是加大了城镇就业压力。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找不到工作而滞留在城市,形成事实上的失业,由于现有统计方法与指标尚未将其纳入,无法作更具体的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群体不会有太大的规模,不构成城镇失业的主体。因此,体制性因素是我国现阶段城镇失业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体制转轨使得传统就业体制下形成的大量隐性失业显性化,造成城镇失业人口的激增。另一方面,现有社会保障失衡形成了阻碍失业与下岗职工到非公有经济部门就业的体制性障碍,使得城镇失业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固然在不同程度上对现阶段城镇失业问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毕竟不是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
1.辜胜阻 《中国跨世纪的改革与发展》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年 2.袁志刚着 《失业经济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1997年 3.王承英 《中国再就业》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8年 4.赵莉 《我国失业的成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新视野》 1991年 第1期 5.张华 朱智文 《现阶段我国城镇失业问题原因分析》 《开发研究》 2000年 第5期 6.杨宜勇 《失业冲击波》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7年 7.李永周等着 《中国再就业工程》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8.周天勇 《劳动与经济增长》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 9.张左伟 《再就业工程》 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8年 10.解龙德 《论体制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 第1期 11.陶文达主编 《发展经济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 12.和春雷 《体制型失业与再就业》 《经济管理》 1998年 第2期
点 评
李哲同学的毕业论文《当前我国失业的成因分析》选题立足于我国目前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理论联系实际,集中分析了我国失业的成因。在全面、系统地对人口、结构、发展、周期、体制等影响我国失业的各种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指出体制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一方面,体制转轨使得传统就业体制下形成的大量隐性失业显性化,造成城镇失业人口的激增;另一方面,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失衡形成阻碍失业与下岗职工到非公有经济部门就业的体制性障碍,使得城镇失业不能得到有效地缓解。另外,即使是结构性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周期性原因等,也与我国的体制问题紧密相关。因此,论文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了一个关键性的、较为合理的结论。
论文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论证充分、资料翔实,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好的理论素养。论文文字流畅、资料引用规范,是一篇较优秀的本科毕业论文。
如果论文能就不同成因对我国失业的影响大小做出数量上的实证研究,则会进一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此外,分析失业问题时,要将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平等对待,放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框架下。
南开大学:宁光杰讲师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
/3/3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电子商务及其在网络游戏中的应用
下一篇
:
当前我国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Tags:
当前
我国
失业
成因
分析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