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德育的路径探索(二)
本论文在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使大学生理性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德育工作者应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拓展教学形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创德育课的新局面,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3)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价值认同是受教育者的知、情、信、意、行的协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先,要注重大学生的价值理论学习,使其明白何为价值以及人生价值何在,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精神实质,以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为基础,内化为价值信念,外化为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行为认同。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实践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深化价值认知,进而形成并强化价值认同。价值实践教育是通过参加有一定价值内涵与价值意义的实践活动,如:劳动、社会服务、参观遗址等,使其在实践中接受价值教育,形成正确价值判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也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互为补充,以实践教育为基础,强化理论教育的实践环节,以理论教育为前提,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因此,要把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增进教育效果,提升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
(4)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心感悟
校园文化是校内文化和社会文化相互碰撞、交互发展而产生的,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家园。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5]。这为教育工作者优化教育环境实施环境育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大学生群体虽然是高素质群体,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可以结合本校本院本专业实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进行凝练概括,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具体化,以校园文化作为介质实现对核心价值观的传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思想深处认同的观念和自觉践行的规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化和形象化,要注重在校园中进行宣讲的同时,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件发展趋向进行深入挖掘广泛报道,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和现代社会的先进资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在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学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寓教于乐,用课外活动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感悟。
(5)加强三贴近教育,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
三贴近既是德育的理论原则,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法。改进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关键在于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贴近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大学生德育的最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其关键环节。胡锦涛指出:要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功夫,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6]。德育工作者要让大学生通过深入农村、企业、社区等体验时代变革,增加大学生对国情、社会的了解;通过深入边远山区、贫困地区,接触弱势群体,深化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忧患意识,形成大局观念;通过红色旅游,参观革命纪念馆、伟人故居等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三贴近教育,让大学生们深入社会基层,了解国情、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在实践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
2、家庭教育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生活场所,也是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在家庭中,大学生对自己家庭成员的各种认识,包括他们的不同角色,他们的性格气质,他们的行为方式等,都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参照。一方面,大学生进入校园后与家庭仍保持着紧密联系,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家长,家长的价值观对子女的价值观形成有相当大的影响。大学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全面而系统。然而家庭作为一种婚姻血缘性的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始终存在,并以其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生活,对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同家长的沟通变得十分方便。目前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了女,入学年龄偏低,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较差,很多问题需要求助家长。因此,家长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只是学校责任”的错误观念,有意识地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家长要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遵守社会公德,养成家庭美德,经常与子女沟通,了解子女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指出不好的习惯,敦促其努力学习,尊敬师长,关心同学。对子女在校期间出现的不良苗头,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配合学校做好工作。家长要净化家庭交往环境,慎重选择交往对象。此外,家长要提高言传身教水平,家庭教育主要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和道德品质去感化子女,家长素质高低对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本身素质不高,就难以成为言传身教的正面榜样,正面教育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要提高自身基本素质,用自身榜样力量感染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保障家庭与学校的信息畅通
目前很多高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尚未能有效地建立,家长对学生情况的关注了解多数是表面的,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高校与学生家长的信息沟通却是相对落后的。即使高校的辅导员或班主任联系家长,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在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之后,如多科考试成绩不及格、严重违反学校纪律、出现身体心理疾病等,才被迫同家长进行联系,寻求协助解决的办法。因此,高校要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学生的有效联系方式,同时,将学校辅导员、班主任的通讯联系信息,完整地告之家长,在学校、学生和家庭之间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信息互联网络。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家长介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话情况,主动征求家长意见,也要求家长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校有关方面和学生本人取得联系,反馈学生的有关情况,给学校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要求,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工作。这样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此外,家长也要充分利用假期子女在家的机会,经常子女交流沟通,加深两代人之间的感情与相互了解。
3、杜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对应的,区别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教育活动的特点是以公共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个体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和经验性体验为特点,以个体社会性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形式[7]。
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区别在于,社会教育尽管也对个体发展提供知识和技能帮助,但其重点在于促进个体社会性的发展,培养个体亲社会性行为和思想情感、观念,培养个体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教育应该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
(1)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我们今天要建设的和谐文化,则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系统。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观念和理想追求,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推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容易塑造出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反之,恶劣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消极和负面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样的时代背景,迫切需要构建具有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2)加强大众传媒的合理引导
大众传媒在个体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这种导向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社会的期望,是否能取得成效,则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媒体能否始终如一地传递社会主导价值观;媒体能否取得公众的信赖;媒体能否有效地使公众接受其传递的价值观[8]。
不容质疑,我国的大众传媒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等方面起到了代表先进文化的作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大众传媒提供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使大学生认识了社会,也使社会加强了对大学生的了解。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将更加直接、频繁。正是通过双向的沟通与交流,大众传媒使大学生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凝聚起来,使处在不同的身份背景、交往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得以整合,从而促进了大学生个体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不良的社会影响。传媒的低俗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传媒的娱乐化、庸俗化和快餐化。低俗化的大众传媒为追求商业效益而迎合一些庸俗消极乃至不健康的思想潮流,将健康向上的积极文化和灰色文化乃至黄色文化等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不良的文化环境。大众传媒的低俗化,影响了大学生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使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功利化,精神生活具有享乐主义、颓废主义的物质价值取向。当前,大众传媒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保媒体正确的价值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塑造客观公正的形象,增强媒体的可信度;建设良好的媒介生态,通过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来传播核心价值;更新宣传观念,提高媒体引导的有效性。
(3)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服务社会、施展才华、磨练意志的大课堂,是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大学生德育实效性,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结合时代特点,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向新世纪迈进,在实践中成长”“播科学圣火,做文明使者”“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泰献青春”“传承-五四.报国志,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等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有限领域,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他们全面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在2008年512汉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大学生踊跃参加志愿支援灾区活动,在灾区医疗救护、心理援助、支教、灾区重建等各项援助活动中表现出色,发挥了积极作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共有5300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61个工作领域的2900多个岗位上为赛会提供直接服务,充分展示了大学生的风采,也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自我的机会。这些志愿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因此,政府、高校、社会应创造条、提供平台、形成合力,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思想、去追求真理,使学生在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中做出符合社会需要又有助于个性发展的选择,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余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管窥.[N].理论导报,2009-11-16
[2]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I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
[6]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 08-05-0 4(1)
[7]佘双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本质和内涵.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2期
[8]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上一篇
:
浅谈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议
下一篇
:
美特斯邦威的渠道管理分析
Tags:
社会主义
核心
价值观
融入
大学生
德育
路径
探索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