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从美狄亚与《氓》中的弃妇形象看中西文化差异(二)
本论文在
汉语言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在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男耕女织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中国社会更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伦理、德操成为人们衡量一切的准则。在这种强调道德规范的文化背景下,《氓》中的“弃妇”性格顺从、柔和,爱得含蓄而缠绵,注重的是当时的道德标准。自始至终,她一直都是遵道守分,在婚前的天真烂漫的少女时期就显现出她的这种道德取向。当氓涉过淇水前来求婚时,虽然主人公已是彼此爱恋,但女主人公却因“子无良媒”而拒绝了他的求婚,尽管她最终冲破了世俗的樊篱,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传统道德对她的影响。婚后的女主人公勤劳善良,她的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的璀璨光芒,甚至不惜以牺牲青春的代价,为追求美满婚姻而奋斗。她的善良、勤劳、质朴、无私,正是广大中国妇女所崇尚的,也是历代人们所歌颂和赞美的。
东方人的隐忍、柔顺的生性决定了“弃妇”的行为准则,她永远不可能有美狄亚那样的行为。中国古代社会有着严格的道德和品行要求。无论是在婚前还是婚后,“弃妇”始终以当时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是在被抛弃后,她对氓的指责,依然是沿用传统的道德标准去控诉氓的无情无义,最后也只能收拾行李回到娘家。
与“弃妇”不同的,美狄亚来自极力强调自我、强调个性的西方民族。她是希腊之外的城邦公主,是一个月神神庙的祭司、精通法术的女巫。双重的身份使她尽最大的可能去谋求自己的幸福,在她心中,只有对命运的驾奴,而没有服从。她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受道德束缚,抛父杀兄,谋杀丈夫的新妇和国王,都是对自己利益的捍卫。在她眼里,爱情高于一切,道德规范于她而言并不能起到何种约束。刚烈的性格、炽烈的爱并非单独存在的,这与她所处的环境有着牢不可分的关系。
古希腊人的社会伦理观念中,“强力和勇敢是最高的美德”,他们热爱现实,不喜束缚,这也为美狄亚的近乎残忍的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美狄亚不喜束缚的个性使她不安于任人宰割的地位,主动反抗,为报复反叛的丈夫而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
(四)不同的人本意识决定中西人格上的差异
在性格方面,两位弃妇有着非常大的反差:美狄亚刚烈而主动,“弃妇”柔顺而被动。如果说“弃妇”的性格可以用“柔情似水”来形容的话,那么美狄亚则称得上“刚烈如火”。这一点在少女热恋的时候便表现出两者性格上的反差了:美狄亚追求爱情是自发的、主动的、热烈的,热情奔放,为了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的亲情,而这对于中国古代的女子来说,那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热恋中的中国少女,尽管最终冲破了世俗的樊篱,但在她身上却时时闪烁着中国古代女子温婉、顺从之美。她的爱是含蓄的,是寓于脉脉温情的等待。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女子对氓的要求是“良媒”“卜筮”,而美狄亚则是义无反顾地跟伊阿宋流亡海外。
“中国人格主静、矜持,以岿然不动为自尊自爱,以有求于外为可耻下贱,自然就认为被动型的情是可以接受的,主动型的爱或欲则是令人羞愧的。违背天理天性的。”[5]在《氓》所反映的时代,社会对女子的道德和品行要求日渐严格,矜持、被动的女子才是自尊自爱的,否则就是伤风败俗。在追求爱情、婚姻上尤其如此,男子才是主动者,在爱恋中掌握着主动权,女子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即使爱上了对方,却仍是矜持、被动的,对心上人表达爱意也只是饱含温情的等待,等到了男子前来提亲时,明明已经是两情相悦了,却仍要矜持一番:“子无良媒”。
“而西方人格却是在不断的骚动、紧张的思索和外向的追寻中体现出一种动态人格。”[6]西方人以“个人”为本位,崇拜个性、自由、平等,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个体的独创性,认为个人权利高于一切。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古希腊社会并没有像中国古代社会那样注重道德约束,他们强调的是人格的尊严和力量。美狄亚作为一个女性,更多的是注重自己的权利,她的爱是主动的。她为所爱的人,做出了一系列有违身份、职责的事来,乃至后来弑兄叛父,以牺牲亲情和民族利益的巨大代价来追求自己的爱情婚姻。这一切并不是事先就筹备好的,而是这位率真的女子,在不停的骚动、紧张的思索中,凭借自身的本能,一步步所采取的手段。
同为弃妇,美狄亚不甘心任由命运摆布,而是采取激烈的报复行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与尊严,毒死新妇和国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从而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而“弃妇”所能做的只能是痛斥氓的卑鄙行为:“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特有的文化背景,使“弃妇”不可能像美狄亚那样采取残暴的报复,而是满腔怨恨地诉说以往如何艰苦,现在经过了数年的奋斗,终于生活好转了,但自己却被抛弃了。在“弃妇”凸现了中国社会强调主体的内部调整、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女子被丈夫抛弃了,她首先想到的是自我反省:“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弃妇”对于氓的负心,多的是辩解和抱怨,最终还是接受被弃的命运,被休回娘家,倍受兄弟的奚讽。
结 语
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孕育出不同的民族性格,而民族性格上的迥然之别又决定了各民族的道德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从美狄亚和《氓》的弃妇形象就可窥见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在民族性格、道德观以及思维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性。
民族性格不同。黑格尔说过,西方“各人都保持他自己的地位,专注于个性的发展,要表现他们并且在表现中找着快乐。”[7]西方民族的性格崇尚平等自由,注重个体意识、偏重功利,不易妥协,好走极端,且西方人的开创意识比较强,重强权、竞争、以刚道取天下。而中国的民族性格则注重群体意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偏重道义,贵中庸和谐。
思维方式不同。西方人一贯注重思辨理性,因此,形成了西方人的逻辑思维合实证分析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也形成了西方民族重理性、务实际的一贯作风。西方文化在思维上注重局部和个体,注重分析和实证,往往用一种孤立、分裂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而中国则善于直观领悟的思维方式 ,具体、形象地把握事物。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体知”,而不是“认知”。[8]注重从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方面去思考问题,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割裂的眼光看待问题。
道德观不同。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本位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从以上论述的内容来看,美狄亚和《氓》中的弃妇形象在相同的婚姻遭遇、相似的形象特点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这与她们各自所处的时代、社会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同的人本意识决定东西方女性在性格、人格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自然环境的不同,孕育出不同的文化,两位弃妇的性格也就呈现出巨大的反差:美狄亚刚烈而主动;“弃妇”柔顺而被动。生活时代的不同,决定女子行为选择不同:“弃妇”是被动而顺从,美狄亚则是敢爱敢恨;伦理道德规范不同,决定她们的价值取向不同:“弃妇”满怀愁绪地被休回家,而美狄亚则是奋起反抗;人本意识的不同,濡染出的人格差异:中国人矜持而内敛,西方人注重于人自身的本能,这一点构成了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也即是两位弃妇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的根源。
注释:
[1]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29(以后作品引文均据此版本,不再一一注释).
[2]转引自田右英.《美狄亚》抗争主题论[J].柳州师专学报,2001-03,(16):25-26(以后作品引文均据此版本,不再一一注释).
[3]王诺.外国文学——人学蕴涵的发掘与寻思[M].科学出版社,1999 :46.
[4]于衍存、李宝龙.《诗经》中的女性社会透视[J].延边大学学报,2002:67.
[5][6]转引自邓晓芒.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48,11.
[7]转引自燕生、花伟.论中西方文化差异[J].江海学刊,1998-06 :105.
[8]连秀红.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J].党政干部学刊,2003,(7):19.
参考文献目录: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3]李万钧、陈雷.欧美名剧探魅[M].海峡文艺出版社,1999.
[4]王诺.外国文学——人学蕴涵的发掘与寻思[M].科学出版社,1999.
[5]赖干坚.外国文学人文精神论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6]邓晓芒.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7]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8]周庆贺、康铁成.遭遇相似 结局不同——美狄亚与〈氓〉中“弃妇”比较及其他[J].南阳师专学报,1997,8.
[9]瞿雅丽.《氓》与《美狄亚》中的弃妇形象比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4.
[10]熊宪光、王亚琴.自主·自觉·自省·自立——《诗经·卫风·氓》意蕴新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
[11]于衍存、李宝龙.《诗经》中的女性社会透视[J].延边大学学报,2001,12.
[12] 杨晓莲、罗均丽.美狄亚与窦氏——中西文学中复仇女性形象比较[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11:(6).
[13]李艳梅.弃妇的反抗——从中、希文化背景中审视美狄亚和秦香莲性格差异[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3,12:(6).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上一篇
:
贾岛的苦吟情结
下一篇
:
党务公文写作之管见
Tags:
从美狄
《氓》
形象
中西
文化差异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