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从美狄亚与《氓》中的弃妇形象看中西文化差异(一)
本论文在
汉语言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从美狄亚与《氓》中的弃妇形象看中西文化差异
[摘 要] 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和《诗经·卫风·氓》中的弃妇都以自己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形象屹立于中西文学史上。两者的遭遇是夫权社会下妇女不平等地位的一个缩影,但她们并不像众多弃妇那样上演劳动妇女只是在沉默中灭亡的人间悲剧,而是在接受现实之后,大胆反抗,揭开了被压迫妇女反抗的新篇章。她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有着相同的婚姻遭遇。面对被抛弃的命运,她们都表现出了自主、自强的性格特征,并最终发出了反抗的强音。但由于所处的时代、社会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决定了两者的反抗在行为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本文从婚恋的自主、性格的自强、个性的觉醒三个方面对这两位弃妇进行比较,并从中西文化差异上找出她们在性格、人格和行为方式上差异的根源。
[关键词] 美狄亚 《氓》 弃妇形象 中西文化差异
在中西文学史上,弃妇形象并不罕见。她们悲惨的遭遇让人们流下了同情的泪水,但真正能够触动人们灵魂的却寥寥无几。引起人们心灵深处震撼的这一类弃妇,能让人们在掬一把同情之泪后深受震撼,继而产生深深的敬仰。她们的魅力所在既非美貌,也非悲惨的遭遇,而是她们鲜明的个性所折射出来的熠熠之辉。
古希腊文学中的美狄亚和近乎同时代的《诗经·卫风·氓》中的弃妇便是以她们自己鲜明的个性形象而屹立于中西文学史上。美狄亚与《氓》中的弃妇在婚前婚后有着相似的经历,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到勤劳持家的主妇,从爱上意中人的那一刻起,她们几乎倾尽了自己的一切,大胆、热情地追求着幸福的爱情生活。而在遭到丈夫的抛弃后,她们的自主、自强使她们的形象更加熠熠生辉。两者的遭遇是夫权社会下妇女不平等地位的一个缩影,但两位女主人公不同于其他众多弃妇的是,她们并没有上演劳动妇女只是在沉默中灭亡的人间悲剧,而是在接受现实之后,大胆反抗,揭开了被压迫妇女反抗的新篇章。两位弃妇所表现出来的坚强、自主使她们成为文学史上众多弃妇形象中最为耀眼的人物形象。
尽管两者有着以上诸多相似点,但由于二人所处的地域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她们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同时也决定了她们在行为和反抗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文化背景濡染出东西方女性在性格、人格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两位弃妇之间的差异性烙上了中西文化差异的印痕。
一、弃妇在相同的婚姻遭遇中的不同表现
(一)婚恋的自主
美狄亚和《氓》中的“弃妇”恪守着爱情至上的爱情观。氓抱着丝前来商量婚事,因“子无良媒”[1],女主人公拒绝了氓的求婚。这其中的原因与其说是女子对礼节的顾虑 ,不如说是出于女子的矜持。遭到拒绝的氓兴许不高兴了,温柔多情的少女心软了,立刻放下矜持,反过来请求“将子无怒”,并答应了嫁娶的日子“秋以为期”,“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涉入爱河的少女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以其质朴、纯洁之心去对待心上人。“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少女的一颗心全系在心上人的身上,其纯真的情感亦随着恋人的出现、离去而起伏。
《氓》所反映的时代,“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青年男女婚恋的前提。在对女子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世俗的道德约束力是可以想象的。而《氓》中的女子却做出了惊人之举:为了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敢于大力冲破世俗的樊篱,与氓约定“秋以为期”“以我贿迁”。从女子的身上可以看出,她尽管在心上人面前是一个柔情似水、宽容顺从的女子,但对爱情的追求却是热烈而真挚的。
美狄亚是一个性格坚强、刚烈的女子。当丘比特之箭射中她的时候,她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伊阿宋。尽管伊阿宋一开始接近她是为了取得她的帮助,以便能够顺利地取得金羊毛,但她还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开始做出一系列有违她身份、职责的事来。她给伊阿宋送药,教他如何克服国王的刁难。如果说这一切可以理解为少女对心上人生命安全的担忧而做出的行为,这并不值得人们为之惊讶。但当她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后在逃亡路上所做的弑兄的残忍之举,更是令人匪夷所思。血浓于水,为了爱情而弑兄叛父,美狄亚竟然走到了如此地步,足见她对伊阿宋的爱是多么地强烈和真挚!
美狄亚和“弃妇”对爱情是同样的真挚,她们追求自主的婚姻,但在表达方式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弃妇”对爱情、婚姻的追求始终是比较含蓄的,即使是处于热恋当中,也时时体现出中国古代女子的温婉、柔顺。她的爱寓于脉脉温情的等待:“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柔情似水,却只是被动的等待。而美狄亚的爱却体现其主动的一面。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太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人注重的是人本身的价值,他们更多的是张扬个性,放纵原欲。美狄亚所表现出来的惊世骇俗的恋爱观,正是体现出西方的人本世俗意识,要爱就爱,一切凭借自身的本能,率真而炽热。
(二)性格的自强
对婚姻充满幻想的两位少女,凭着自己的勤劳开始亲手编织幸福、美满的生活。《氓》中的女子在婚后,虽然生活艰辛,“三岁食贫”,但她却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而是“靡室劳矣”,任劳任怨,“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为了追求幸福的婚姻生活,女子日夜劳作,不惜将无价青春耗在日常家务中。从中可见这位女子勤劳、善良的美德背后所隐含的自强,不把婚姻与享受等同起来,而是以自己的辛劳换取婚姻的美满。
美狄亚随伊阿宋流亡到科任托斯,以巨大的代价换来了所谓的幸福婚姻。婚后的美狄亚并没有自恃是高贵的公主或是神圣的祭司,而是为了家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为伊阿宋生儿育女。在这一方面上,她和《氓》中的女子都是一样的心态,爱一个人并不是为了依附,而是通过自己的勤劳与自己所爱的人共进退,足见其性格上的自强。
当和谐美满的生活、信誓旦旦的誓言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时,被弃的女子并没有表现出人们所意料的懦弱,而是愤怒地对负心人加以指责或采取行动。被氓负心抛弃的“弃妇”没有哭哭啼啼,跪地苦苦相求,更没有寻死觅活,以身殉节,坚强的性格使她没有表现出懦弱和妥协,而是决绝地表明态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的“二三其德”使温顺贤淑的女子终于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她不再隐忍、委曲求全,而是愤懑控诉,指责男子的无情无义,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强的性格使女子的形象更加完美、高大起来。
伊阿宋为了“生活得像个样子”“多生几个高贵的孩子”[2]抛弃了美狄亚。美狄亚的爱是炽烈而狂热的。当至上的爱情敌不过名利地位的诱惑时,她的炽热的爱情化成了刻骨的仇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认为“对敌人很残忍,对朋友很忠诚,要这样的人生才是光荣的”。当她所忠诚的男子成为背叛她的敌人时,她没有接受命运的安排,率真、果断的美狄亚敢爱敢恨。刚烈的性格促使她用残忍的报复手段去血洗自身的侮辱,毫不犹豫地选择杀死亲生儿子的方式来报复不忠的丈夫。
美狄亚和“弃妇”在不幸的婚姻遭遇上,她们既是相似的,又是不同的。相似的是面对失败的婚姻,她们没有委曲求全,心怀幻想,而是毅然决然地离开负心的男子。不同的是,两位弃妇自强的表现方式。面对氓的“二三其德”,“弃妇”既无力把握,更无从扭转。面对残酷的现实,她所能做的,只有愁苦满怀,饱受兄弟的奚讽;她所能做的是,历数婚后的勤劳、贤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从而对氓的无情无义加以控诉。相对于“弃妇”的温和方式,美狄亚则是刚烈、极端的。她用毒药杀死了新妇和国王,甚至残忍地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以报复丈夫的背叛行为,再次表现出西方人放纵原欲的人本世俗意识。
(三)个性的觉醒
“古希腊人有一个动人的假想:男女之间之所以相爱,是因为他们渴求找回原本就与自己连在一起的另一半并重新合为一体,” [3]可是美狄亚和“弃妇”的爱情悲剧却证明一旦相爱的男女完全合二为一,丧失了各自的精神独立和人格独立,他们从合走向分的过程就开始了。美狄亚和“弃妇”为了自己的所爱,付出了一切。婚前大胆追求爱情的惊世骇俗的行为以及婚后的勤劳、无怨无悔。自始至终,她们都将爱人当成了自己的中心,而自己则成了围绕这个中心不停转动的陀螺,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却丧失了精神上和人格上的独立。当负心的男子或厌倦了年老色衰的女子或为了追逐名利地位时,女子的悲惨命运也就开始了。
婚姻生活的不幸,使沉湎于爱情之中的女子痛苦不堪,但她们却没有一味地沉浸在悲痛中,自主、自强的个性开始在她们身上觉醒了。
氓的不念旧情,深深地伤害了女主人公。她“静言思之,贡自悼矣”,在悔恨与反思中,看透了氓的虚伪与丑恶的面目。痛斥氓的卑鄙行为,反复无常的人,根本就不是自己要托付终身的人。她清楚地认识到,如果继续委曲求全,自己将苦海无边。她坚强地将被弃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里,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氓的家,“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时,女子的形象赫然高大了起来,她并没有像当时大多数的妇女那样忍气吞声,屈服于命运,而是经过痛苦的思索之后,坦然接受现实,发出了反抗的决绝之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与负心的丈夫一刀两断,足见女子决裂的坚定态度,标志着“弃妇”的个性觉醒。值得肯定的是,女主人公对婚姻的认识不单只局限于自己个人婚姻的不幸上,而是把自身的爱情婚姻的体验扩大到人类社会,发现女子容易沉湎于爱情,为了爱情往往可以不顾一切,且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男子则不同,他们虽也会痴迷爱情于一时,却难以持久,于是提出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告诫,从自身的爱情悲剧中总结出沉痛的教训,告诫青年女子,切不可盲目地听信男子的花言巧语。
美狄亚面临被弃与被驱逐的命运,苦苦哀求终究还是无法挽回丈夫追逐名利地位的心。她痛苦万分:“一切能呼吸、有理智的生物当中,我们女人是最不幸的一类,”她后悔当初为了爱情盲目地抛弃一切,孤军奋战于无边的痛苦与懊悔之中,但刚烈的美狄亚并没有永远地沉浸在被弃的痛苦中,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她指责、声讨丈夫的虚伪与卑劣:“我再也不相信誓言了,你自己也知道对我破坏了盟誓……真是辜负了我的心!”当她觉得自己在夫妻感情上受了侮辱时,她被激怒了,她要报复丈夫的不忠:“女人总是什么都怕,看见军队和兵刃就胆战心惊;但如果她在夫妇关系上受了侮辱,就没有比她更毒辣的心了。”刚烈、倔强的美狄亚开始了她一系列的报复行动,先是设计杀死了自己的情敌,而后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以报复丈夫,令伊阿宋断绝后代。
在婚变面前,《氓》中的“弃妇”与美狄亚没有委曲求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她们看清了男子的背叛和卑劣,觉悟到了夫权社会的不平等,最终发出了反抗的最强音。但“弃妇”更多的是内心的反省与觉醒:“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无与士耽”是对夫权统治社会的强烈控诉,揭露了古代男女婚姻上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而对于丈夫的不忠,美狄亚不但有犀利的言辞声讨,更有强硬的复仇行动与之抗衡,不惜以杀死亲生儿子的极端手法来报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二、从弃妇不同的表现方式看中西文化差异
面对被弃的命运,美狄亚和“弃妇”奋起反抗,成为东西方女性不甘命运摆布、勇于维护妇女自身权利和争取人格独立的代表。尽管两者有着以上诸多相似点,但由于二人所处的地域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她们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同时也决定了她们在行为和反抗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她们在婚恋上的不同表现,体现的正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一)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形态
中国古代人民依河而居,以农耕为生存方式,因地多人少的缘故,古代人民多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外界的交流相对隔绝,使得人群相对稳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养成了中华民族顺应性、适应性的民族心理,也形成了尊重传统,被动接受的习惯心理,因此中国文化更加注重伦理、德操。这也就是为什么《氓》中的女子商量婚事时提出“良媒”“卜筮”的根由,道德礼教与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紧紧地维系在一起。稳定的环境,平静的农耕生活,以及道德规范的约束,孕育出了女子的柔顺、被动天性。
而美狄亚所生活的古希腊社会,则是傍海而居,土地的贫瘠,使希腊人积极向海洋开拓进取,于是产生了海洋文明。航海业、商业成了这一古老民族的繁衍之源。不稳定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希腊人强调人在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文化濡染下,美狄亚大胆追求爱情,并为铲除一切阻碍其幸福的绊脚石而采取的弑兄叛父等骇人听闻的行为就不足为怪了。在希腊人看来,争取个人的权利是合情合理的。
(二)不同的生活时代决定不同的选择
“弃妇”所处的时代,正值我国奴隶社会的末期。在当时的社会关系中,男子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和领导权。而妇女则处于从属地位,经济上和人格上均无独立可言,女子成了依附男子的附属品。女性地位的无情跌落,已是这个时代不争的事实。她们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在家庭中,对男子的依赖越来越强,她们的辛勤劳动也只是服务于男子,服务于家庭。一旦男子厌倦了女子,便可以随意抛弃女子。《氓》中的女子操劳多年,为男子牺牲了大好的青春,却被“二三其德”的男子所弃。女子面对这样的遭遇,她们既无力把握,更无从扭转。她们可以以死抗争嫁与所爱的人,却没有任何办法来保证不被当初所爱的人抛弃。[4]所以当年老色衰的女子被抛弃时,她只能愁绪满怀,独自一人离开奋斗数年的家庭,成为当时众多弃妇中的一员。
而美狄亚生活的时代,正值古希腊奴隶制形成的初期。这个时代的古希腊,还处在人类的童年,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率性而为,自我意识强。当时的父权制还处于新生的、不稳固的状态中,从而使妇女们敢于起来与之抗衡。尽管女性地位日渐衰落,但远没有像中国的“弃妇”那样被种种道德规范所束缚。古老强大的母权意识在失去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之后,依然作为传统力量长期留在人们的脑中不肯轻易退出,妇女们不甘心处于受奴役、受屈辱的地位,所以才有美狄亚几乎凶残的弑子行为。另一方面,美狄亚来自带有几分“野蛮”的海外异域,对于伦理传统,并没有受到过多的熏染,带有原始人的气质,一切行动任凭个人的本能,要爱就爱,要恨就恨,没有造作,没有虚伪。
(三)不同伦理道德规范决定不同的价值取向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
/2/2
上一篇
:
贾岛的苦吟情结
下一篇
:
党务公文写作之管见
Tags:
从美狄
《氓》
形象
中西
文化差异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