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科举制与《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二)
本论文在
汉语言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蒲松龄本人也是书生,对书生生活的世态非常熟悉,由于其自身道路坎坷,对天下怀才不遇的书生多有同情,《聊斋志异》中有很多落魄有才的书生形象未曾不是自身情形的真实写照。在《司文郎》中,王平子下第后, 鬼士宋安慰他: “凡吾辈读书人,不当尤人,但当克己;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当前黜落,固是数之不偶;平心而论,文亦未便登峰,其由此砥砺,天下自有不盲之人。”,这就是蒲松龄屡败屡战的心态写照,纵使屡试不第,也不能放弃举业,这是时代条件下,落第书生的无奈。也缘于此,蒲松龄也对对落魄文人多了一份关注与同情,甚至共勉。
在《三生》中,作者写到“遇合难期,遭逢不偶。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 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这就是蒲松龄孤独困苦的自白。
而以此相反的是,有许多读书人命途不济,执着于此,最终导致斯文扫地,人性扭曲。《王子安》中概括出秀才入闱有“七似”:“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恍,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梦想亦幻。时作一得志想,则顷刻而楼阁俱成;作一失志想,则瞬息而骸骨已朽。此际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初失志,心灰意败,大骂司衡无目,笔墨无灵,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炬之不已,而碎踏之;踏之不已,而投之浊流。从此披发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尝谓之文进我者,定当操戈逐之。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从新另抱矣。”
蒲松龄借“入闱”这一传统读书人的人生重大时刻,生动描绘了考试书生百般窘态,以及落第的失望,有一种传统社会读书人的宿命感。而人性的扭曲亦导致社会的病态,或是病态的社会又加重了人性扭曲。
《三生》中描写:某为令尹,于闱场黜一名士,此冤三世而不解,为人则相仇而杀,为犬则相咬“俱毙”,经阎王调停,转生翁婿“然婿恃才辄侮翁”,后翁百计营谋,使婿“得志于名场”,方才“和好如父子焉”。科举决定了书生的善恶恩仇人心败坏以此为甚。
《王子安》中屡试不第的王子安,放榜前醉入梦乡,忽闻“报马来”,踉跄而起:“赏钱十千!”家人诳说“已赏矣”,美梦便又做下去:中进士,点翰林,大呼长班,趾高气扬。家人“诳之如前”,对于大部分莘莘学子来说,蟾宫折桂即使实现不了,也是一辈子的梦,而在众多功臣名就的举人之后,却有无数的落魄文人,蒲松龄除了对人性的无情揭露,背后更多的是发至内心的一种同病相怜的深刻同情。
三、趋炎附势的书生形象
科举制本着公平、公正地为天下取士的原则设立,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任何具有良好意愿的制度,都会在人性丑恶影响下变形走样,甚至走向原来良好意愿的对立面。而清朝政治腐败,科场案频发,世风日渐倾颓,怎能不让天下读书人为之心寒呢?
《阿宝》中的孙子楚“性迂讷,人诳之,辄信为真”“值岁大比,入闱之前,诸少年玩弄之,共拟隐僻之题七,引生僻出与语,言:‘此某家关节,敬秘相授。’生信之昼夜揣摩,制成七艺。众隐笑之。时典试者虑熟题有蹈袭弊,力反常经,题纸下,七艺皆符。生以是抡魁。明年举进士,授词林。上闻异,召问之。生具启奏。上大嘉悦”,被人愚弄玩笑的话,居然成了科场宝鉴,其荒诞不经可见一斑。
科举标准废弛,人心不古,蒲松龄具体到对主考官的批判,这在《司文郎》中批评得酣畅淋漓。王平子本来“敦习益苦”,但科第总是落败,而狂妄自大的余杭生,文章被司文郎现身的宋某“且诵且訾”,弄得“足局足脊汗流,不言而去”,至于最后送至一瞽僧鼻下鉴别,竟然“僧嗅其余灰,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一下,强受之以膈;再焚,则作恶矣。”但就是这样的文章,“竟领荐”,而“王下第”,无怪乎瞽僧要感叹:“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
考官昏庸,是非颠倒,价值标准混乱,而在此制度下的书生人性就更加扭曲了。而在此制度下的考生也仅仅把学问作为跻身仕林的敲门砖,飞黄腾达的工具,学问之道日渐式微。在《于去恶》中作者一针见血地写到“得志诸公,目不睹坟、典,不过少年持敲门砖,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再司簿书十数年,即文学士,胸中尚有字耶! 阳世所以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者,惟少此一考耳。”书生浸淫于此种腐朽的制度下,就难免趋炎附势,人性扭曲了。
总的来看,《聊斋志异》可以说是蒲松龄的人生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芸芸书生挣扎的辛苦与无奈,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对科举制度深刻嘲讽,为了矫正时弊,完善这一事关世道人心的制度的一片苦心。即使他读书一生,却始终在科场。虽至老未有建树,却仍矢志不移,其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及愤世嫉俗的书生的担当,也是自身内心的写照,也是对同为读书人的天下书生们的期许。
参考文献
蒲松龄:《聊斋志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中华书局2002年版;
3、马瑞芳:《蒲松龄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版;
4、从《聊斋志异》书生形象看蒲松龄的科举心态,《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第5期;
5、从《聊斋志异》透视士林阶层的科第情结,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第4期;
6、《聊斋志异》与儒学,《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上一篇
:
浅谈《阿Q正传》中阿Q的精神胜利..
下一篇
:
解决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差..
Tags:
科举制
《聊斋志异》
书生
形象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