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我国会计准则的变迁及其特征(一)
本论文在
会计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我国会计准则的变迁及其特征
摘要:本文从会计规范体系入手,研究会计准则发展变化的阶段的历程,总结其变化的原因,各阶段特点及发展的总特征,并探索会计准则的变迁的趋势。
关键词:会计准则;变迁历程及原因;特征;变迁的趋势
引言:
我国是实行会计制度与准则并行的国家,会计规范体系一直以来就分为三个层次: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由于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将取代会计制度,会计制度这一规范层次只能成为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的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从建国以来到20世纪90年代初一直执行的会计制度的扬弃,并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国际经济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便于外国资本进入我国,同时也便于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必然要求我国在会计上向国际靠拢。会计准则有其产生、发展变迁的必然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的制定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在由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大的经济制度背景下,我国的会计标准完成了由适应计划经济需求向市场经济需求的过渡。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既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成功经验,又深入考虑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一条基于转型国家的会计国际化的道路。
本文以下认识会计准则变迁的历程、原因,总结其各阶段特点及变化特征,从而探索今后发展趋势。
变迁的历程及原因
1:会计准则的改革与探索阶段(1978~1992年)
1978年以前,我国企业是单一所有制形式,采用的是统收统支体制下的资金平衡会计模式。这一期间的会计制度改革,只是在繁与简之间进行,并没有改变会计报告的体系和会计制度的框架。各行各业会计制度之间差异很大,会计信息无法比较,更谈不上会计质量问题。基于这些矛盾,我国理论界开始引进、介绍和讨论国际会计准则及财务管理理论,并尝试构建我国的会计准则框架。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财政部从1979年底开始着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工作,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基本原理。1981年开始关注国际财务报
告准则,会计学会还组织翻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供国内会计专家学者研究使用。1985年3月和4月,财政部分别发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试行草案)》,第一次借鉴和引进了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处理方法。这套合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完全打破了原来的三段平衡论,适应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改进了原来投资主体一元化资金形态。它是现在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套体系的雏形,是我国会计制度国际化的开端。1988年10月31日我国财政部正式设立了专门研究会计准则制 2013年会计职称考生必备手册报考指南备考技巧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订工作的“会计准则组”,并且最终于1992年11月30日正式以《企业会计准则》发布。至
此,我国有了第一个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准则。
2 :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建立阶段(1992~1997年)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面临着经济未来发展是继续走计划经济道路还是搞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刻,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财政改革、外汇改革、税收改革等)。特别是企业改革,正式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这些都对会计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改革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还要对所有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所有制结构下的会计制度,对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后的财务情况予以客观、真实地反映。
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参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的模式,推出了“两则两制”:两则是指《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两制是指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的财务制度。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首先对原来的大约40多个会计制度进行了合并,建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报告体系。这次改革彻底结束了我国在计划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以三段平衡理论为框架的会计制度模式,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模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换,实现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初步接轨。
1993年我国财政部开始了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研究工作,1993年7月1日实施《企业会计准则》。
3:会计准则大力发展阶段(1997~2006年)
2001年,我国正式签署协议加入世贸组织,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要考虑国际通行做法,会计改革尤其如此。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这对会计改革又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加大会计改革力度。
2001年4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完成了改组,开始在全球实施声势浩大的趋同计划,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特别是如何国际化产生了现实影响。另外,外商直接投资及外资并购的迅猛增加也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产生了直接推动。分行业、分业务的会计制度导致各会计制度之间在衔接上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从事多种经营的企业集团,问题更为突出。为了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应对已经发展起来的多元经济体系,打破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界限,会计制度必须要统一。
1997年6月4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我国的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于1997年1月1日实施,之后几年先后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具体准则。2000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先在股份公司执行,2002年在所有外商投资企业执行,同时鼓励国有企业执行,到2005年底之前,国资委监管的所有中央企业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由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的业务比较特殊,因此2001年就单独制定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时,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2005年又发布执行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这样,会计体系从原来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转成现在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三个制度,基本涵盖了全国各类企业。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
/2/2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研究
下一篇
: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
Tags:
我国
会计准则
变迁
及其
特征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