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评价教学质量探析 [摘 要] 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综合运用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各种途经。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评价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资格、素质、能力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重视学生评价工作;评价体系科学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工作程序化;评价结果要客观分析、正确使用,以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关键词:高校; 学生; 评价;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利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客观评价,为教学改革、教学决策提供依据。教学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它是高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学生评价,是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对教师教学工作中各要素的综合认知,依据一定的标准体系,从学习者角度对其教学工作进行的定性与定量的评估。研究表明,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学生评价比同事评价、领导评价、教师自评更具有可靠性。本文通过对学生评价存在问题分析,提出进一步提高学生评价效果的途径和措施。 一、大学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主体 抓好教学质量有三条共性的规律,其一是满足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其二是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其三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讲以人为本,在学校最根本的就是以学生为本,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学生对于教学质量具有最终的发言权。 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主体。从教育学假设来讲,现代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学生的反映才能表现出来,泰勒(Tayler,R.W.)认为“在本质上,教育评价过程乃是一种测量课程和教学方案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教育目标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中心来确定的,所以,教学效果也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来决定。对社会而言,学生是学校提供的产品;对学生而言,教育则是学校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应以是否满足学生需要、是否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为基本标准,这些标准是否达到只有通过学生对老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才能检验。 大学生作为身心健康发展的成年人,已经具备了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客观基础。从心理学假设来讲,高等学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已基本上达到成熟水平,具有面对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现代大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相对较强,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一般情况不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大学生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批判性、组织性和深刻性等思维品质。因此,就总体而言,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经过十几年的系统教育,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准,至少能基于自身在课堂上的感受而对教师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大学生作为全程接受和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的对象,最有资格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对教师有最全面的接触和最深切的了解,完全有资格对教师的教学给予准确客观的评价。经常化、规范化、系统化地开展学生评价教学活动,必将造就出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大学毕业生的质量作为教育产业的最终成果,是检验高等院校教育效果的主要方面。教育的三大功能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合格的和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最终有消费者(社会)来鉴定,重视对毕业生的调查,高等教育价值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取决于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作用和社会对教育体系的满意程度。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及对学校的满意度,从而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