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的德育工作,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纽带和催化剂。对于技工学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我们应灵活地采用一些先进的德育教育理念,使学生能适应社会,亲和集体,实现学校教育价值。 关键词:技工学校;德育;创业教育;学生素质
德育是任何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问题的研究也成了教育研究持续的热点。而对于技工学校,由于它的特殊性,这一项工作也就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近年来,许多新的德育思想、德育方法不断出现,技工学校学生的品行水平和思想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行为规范也得到了普遍优化,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对技工学校及其学生的种种偏见。如何进一步开拓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技工学校教师思考一课题。 一、技工学校现状分析 目前,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一)德育工作的职教特色不明显 与普高相比,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品行方面有以下三个明显的普遍性特点:(1)行为规范差。(2)思想水平低下。(3)社会化意识浓重。因此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努力呈现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1、“差生”观念浓重,强化“管制”多于行为矫正,职高生相对于普高生来说,文化基础薄弱,行为习惯较差。于是,不少教师把“管”放在第一位,监管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担任着警察职责。 2、职高生毕业后大多步入社会。因此,在校期间,他们都普遍关心自己的未来,社会化意识浓厚。而我们的德育工作往往忽视这一点,很少对他们最感兴趣、最需思考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3、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仍沿袭着普通中学的体系。德育内容、主题、模式和方法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德育的现实性不强 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努力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适应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德育工作应使技工学校的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和亲和现存的社会价值观。但从目前来看,表现如下不足: 1、通常,我们的德育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听师长话的好孩子”而不能自觉、主动地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而一旦离开学校的“监控”,学生可能就会出现许多品德问题。 2、学生的行为规范较多。对学生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大量实际问题,不能彻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使德育成为学生心中的“假、空、大”的说教。实效性不强。 3、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父母的替身。随着技工学校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成熟,他们不仅要听教师怎么说,更要看教师怎么做。但是目前来看,有少数教师不能表里如一,不能在学生面前起表率作用。 因此,德育工作的目标过于广泛,很少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适应社会、亲和集体。德育成为学校对学生外在的单向的要求和约束,而非学生自觉、自愿地追求发展的主动性行为,德育的实效性受到了较大的局限。 (三)德育工作的非系统性和形式化 近年来,随着德育工作者的努力探索,许多模式和方法不断出现。但是运用这些模式,方法,德育工作实效仍未充分发挥。问题在于德育工作的非系统性和形式化。表现如下: 1、德育内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安全在我心中…的教育主题,依旧彼此孤立,缺少一条明晰线索贯穿在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实际目标下。主题往往是围着文件转,跟着“时代潮流”走,缺少应有的系统性。人忙于追求德育形式的花样和主题的“合时”,表面上看来,德育的活动丰富,名目繁多,实则收效不佳。 2、很多老师满足于把学生管住,以在校不出问题为工作的主要任务。这样做对学生自身心理及个性发展很不利。这是德育的形式化表现。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 相关论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