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文章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出发,阐述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人力资原管理缺少规划和战略目标不明确等方面,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管理创新 企业战略 对策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和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影响雇员的行为、态度以及绩效的各种政策、管理实践以及制度。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实践。 随着我国加入WTO,民营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而国际产品也进入国内市场,能否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中的众多资源之一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组织生存发展的命脉,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如何寻找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企业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的远景及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已成为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有的表现: 民营企业由于收入低、人才成长环境欠佳,加之家族式的管理对人才晋升等要求的局限,引进并留住人才有一定的难度,使得人才匮乏成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民营企业人才匮乏的症结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得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一)、民营企业的大部分决策者还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观点是: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最大限度地 获取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潜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与员工的交流,重视公司文化和凝聚力,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责任和认同感。而目前我国的许多民营企业对这一观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事务性管理层面,以组织、协调、控制、监督人与事的关系为职责,谋求人与事相宜为目标,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强调使用而轻培育,将人视为成本算人头账,而不算人力资本账,使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二)、与管理相对成熟的外资企业和国内优秀标杆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员工的活力和工作激情明显不足,人力资源管理瓶颈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首先是中高层流失严重。一般说来,能成为当地民营企业领头羊的企业领导非常注重避免“任人唯亲”,在人才招聘上通过猎头、同行推荐、不同机会考察等多种渠道全方位挖掘人才,重点关注在外企或标杆企业中的核心骨干和高学历管理人员,并引进了许多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的专业意见与民营企业磨合困难、甚至冲突严重,直接影响了其工作情绪和专业发挥程度,很多人在短短几个月磨合后就离职,长一些的能达到一两年,但超过三年的实属凤毛麟角。在一个大型民营房地产企业,在05年70多位核心中高层人员主动离职的就有15人,离职率高达20%。这些人的流失不仅带走了技术秘密和商业机密,也带走了客户,增加了企业人才重置成本,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了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对民营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2、 其次是普通员工工作激情不高。在管理基础相对好一些的民营企业已经引入绩效考核,但在考核指标设置、考核周期、考核主体等方面不够专业,没有建立起业绩导向的考核机制,这样的考核往往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考核就是要搞关系提高“人情分”,难以将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工作目标统一起来。而考核结果仅限于奖金发放,并没有和员工清晰沟通、引导员工认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结合实际工作的绩效改进反馈和能力提升机制。再加上内部晋升机制不明确、培养体系不健全,很容易使员工对个人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产生怀疑,工作激情自然也就无从保证。 3、 再从股东的角度看,给员工的高薪酬并没有产生合理回报。为了从外部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保留内部员工,民营企业大多参照外部市场薪酬水平制定了有竞争力的待遇标准。但往往缺乏科学的、保证内部公平的分配机制,使得员工的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如果再考虑成本控制、质量管理等专业方面的管理不完善,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这些企业的利润不会高,从股东角度看对员工的高薪投入并没有产生合理回报,老板辛辛苦苦工作却获得较低的剩余价值,也就是所谓的“老板为员工打工”的现象。 三、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 如果将企业看作市场竞争中的自主生态系统,核心人员流失、基层员工激情不足、人均产出不高等都不简单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而应归结到企业方向、系统结构和个体动力等的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