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公正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宏观,创造更加公正的社会环境 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以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为本的发展,其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只有遵循公正的原则,才能实现这一宗旨。但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有些人的富裕不完全是靠自己的劳动、知识、技术和能力进行自由、平等、公平竞争的结果。不合理、不合法收入的存在虽然是局部现象,但却是引起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些人靠以权谋私和各种非法手段聚敛起大量的财富,他们拥有的财富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是不相称的,与诸多的下岗和失业工人形成明显的对比,应从根本上解决。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工资制度,就必须创造更加公正的社会环境,充分激发各个阶层的潜能,使社会成员按照各自具体的贡献得到有所差别的回报,才能实现社会的有效整合,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 (2)提高公众创业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使劳动者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 企业实行“抓大放小”、“兼并重组”后,出现了大量富余人员,同时每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大量农民工都成为低收入阶层或无收入阶层。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对中小型甚至微型企业的鼓励、扶持力度,公众创业的积极性过低,每年仅增加1O万个企业,相对于每年新增近千万的就业人口来说,确实是杯水车薪。同时在诸多的小型国有和私营企业中,经营管理的水平确实非常低、非常不规范。因此,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公众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的企业在良性生产的过程中吸纳更多的劳动者;让劳动者在管理规范的企业生产中,以较高的生产效率为企业赢得利润的同时,自身的利益得到更加公正的保护。随着企业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部分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正进一步提高。 (3)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劳动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 较长时间以来,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使劳动力价格长期低廉。以劳动收入为主,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的一个普遍现象,据统计,美国劳动收入占总价值创造的81%,非劳动收入只占19%。但是,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所占的比重仅为50%左右,资本等非劳动力要素的收入相对于其他国家所占份额确实是过大的,资本要素拥有者获得的财富是一般劳动者不可比拟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在社会收入分配中劳动收入增长的速度也应快于资本、自然资源等物的生产要素收入的增长速度。我们必须采取税收等手段弱化当前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带来的社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使资本占有者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使劳动者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结论 薪酬是连接雇主与员工的主要联系纽带,因此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对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以及组织业绩都会产生极大的作用。只有具备科学合理的薪酬和公平有效的分配机制,才能招聘和留住所需的人才,才能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知人善用才能激励人才发挥聪明才智,人尽其才为组织创造期望的绩效。针对上述困境,笔者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包括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提高公众创业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等等。鉴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所提建议层面较窄,深度也有待扩展。 参考文献: 1 成晖.《国企薪酬制度改革难点与途径》.《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 刘玉方.《国有企业职工的内部分化及其利益关系》.《工会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7卷.第4期。 3 王海明.《公正与人道:以德治国的道德原则体系》.《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9卷.第2期。 4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1999年9月”日。 5 柴华奇.《论国有企业内部分配中职工收入问题》.《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19卷.第3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