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二)
本论文在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以美的形象为手段,达到培养人的崇高情感的目的。也可以说美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所以剖析是实施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在课文《董存瑞舍身炸岸堡》中,在危急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舍身炸暗堡时的刚毅的神态、果断的动作、坚毅的目光、激昂的话语无不体现了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誓死卫国的光辉形象。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唤起学生爱国报国的美好愿望,也使学生感到真正的英雄形象的力量。又如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剖析理解,学生感受到这是一棵壮观、奇特,富有生命力的大树。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体会美 教材中有许多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设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如教学《草原》一课,我们可以采用“边读边议”、“边读边想”的方法,诱发学生的想像,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体会草原的美,体会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融景情于一体地去体会草原上不但天空美,景物美,人们的心灵更美。尽管语言不同,但主人的热情很感人。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和感受此情此境,就能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草原美丽的画卷。3.有感情朗读,使学生理解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朗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又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亲人离别时那真诚,依恋之情,深刻体味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铸成的,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表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别时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呼唤。(二)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审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和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有关。这里所说的审美情趣,就是人们对审美对象所抱有的感情和兴趣。对学生来说,音乐、美术、体育课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美、绘画美和运动美的情趣。语文课中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学习,也可以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审美鉴赏能力,是指审美者对审美对象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和品味,从中获得美感和乐趣的一种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既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审美能力的高级形态。审美鉴赏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事物美丑的辨别能力;二是对美的形态范畴和程度的认别能力。现实生活之中有美有丑,且往往是香花毒草并存。儿童阅历浅、单纯幼稚、辨别能力差,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比较让他们提高对事物美丑的辨析能力。1.品词赏句 语文教材所选的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如《赵州桥》一课,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让学生紧抓住中心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以及中心词语“精美的图案”,结合书上插图、教学挂图和投影片上各种龙的图案,来品体作者遣词造句之形象生动。其中“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相互缠绕”等神形兼备的描写以及“吐、抵、游”等动词的准确运用更是赋予这些石雕鲜活的生命力,千姿百态,大有一触即活之势。无限情态尽在眼前之感。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所表现出令人赞叹的创造智慧,继而使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得到升华。2.剖析内在品质 由于美的事物是由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所以,要认识和欣赏一个具体对象是美是丑,美多少,丑多少,不仅要观察它的种种表象,更重要的是剖析它的内在本质。如教学《葡萄沟》、《五彩池》时,我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再现真实场景,当学生们走进新疆那美丽诱人的葡萄沟、九寨沟秀丽的五彩池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惊奇,口中发出一声声感叹。至此,文章中景物的色彩美、动态美、层次美、立体美、虚实美、想象美直接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他们受到了强烈的美的熏陶。这就是正面的欣赏。但在语文的审美中,往往也会碰到要辩证分析的问题。大千世界,有时丑的事物进入文艺作品,也可以给人带来美感。因为丑在很多情况下比美更能提示出事物内在的真实,从而更能激发人们深切的审美快感。而且对丑的揭露、谴责和批判是令人痛快的。这其中丰富的审美元素,必须要辩证地去分析对待。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体现作者的审美理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美的全面而强烈。如教《荷塘月色》时,可一方面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丰富的想象:荷塘上面荷花亭亭玉立,荷香不时飘来,月色如流水,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远山、树影……一方面展示课件上的画面,听着配乐朗诵,欣赏荷塘风景。这样,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味,使学生在观赏自然景物,品赏声、韵、美的同时,学习人物的精神,赞赏形象美,从而理请文章结构,析赏思路美,把握文章主题,欣赏意境美。通过语文教学,在这种集中、典型而又强烈的美的长期熏陶下,学生能够提高美感能力,加深对美的认识的程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不仅能很好的欣赏文学作品,而且能明辩其它文艺作品的美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防止学生的审美活动浮于表面。高原上昂然挺立的白杨树究竟美在哪里?“鸟的天堂”为何称之为鸟的天堂?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蕴……应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发掘其深层意味和文章主旨,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把握审美对象美的真谛和本质。 (三)培养审美想象能力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想象。1.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2.想象中训练表达美、创造美 作为语文教学,创造美的阶段即是化知识为能力,培养语文素质的过程。创造美集中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上。学生在接受了文学作品的长期熏陶后,就能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要求和表达美、歌颂美的愿望。当学生在对社会生活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观察以后,在掌握了一定的遣语造句能力和写作方法以后,在对美能够作出较正确的鉴赏和评价以后,就能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伟大祖国的壮丽的河山,描绘秀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抒写生意盎然的生活情趣,讴歌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对假恶丑的无情批判。例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了火烧云颜色美,样子多,变化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火烧云?它是怎么变化的?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在理解书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词汇:苹果绿,柠檬黄,草莓红……半红半黄、半粉半紫、半桔半青……有的受到启发这样描述变化中的火烧云:“天边出现一头大象,四肢粗壮,身高体大,象鼻高高卷起,象牙闪闪发光,象耳朵好像还在呼扇呢。可是转眼间,象牙不见了,象鼻子也变小了,一会工夫,大象消失了……”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落和表达,达到了美育的目的。总而言之,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的贯彻也需要语文教学,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教师要利用语文课本及其它语文课程资源中多种多样的美,把握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个性,运用形象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个体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积累美的感悟、美的情感,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美育素质。参考文献:①卢凤荣.语文审美教育刍议.语文教研室 ②席勒.《美育书简》 ③李伯棠.《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安徽教育出版社④袁建桥.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三).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 ⑤《美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⑥万福成、李戎.《语文教育美学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⑦刘书成、夏之放、楼昔勇.《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版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上一篇
:
做儿童言语世界的“引渡者”
下一篇
:
在音乐课中开展器乐聆听教学的研究
Tags:
语文
阅读
教学
培养
学生
审美
素养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