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心理学毕业论文
论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预防措施(一)
本论文在
心理学毕业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论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
及预防措施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终端设备的日新月异,现在大学生几乎每天都会利用互联网开展信息查阅、观看网络视频、打游戏、进行网络社交、即时通讯、网络分享等各种网络活动。而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已不同于其中学时代,与成年人亦有所不同,因此,大学生心理特征具有其特殊的一面,互联网对其心理产生的影响也有其特殊性。本文归纳了当代互联网容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并就如何避免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不利影响 预防措施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而在《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未来增长空间有限”。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已是网民。
随着互联网的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终端设备的飞速跟新换代,网络连接方式由有线变为无线,网速由原KB为单位变为现在的MB为单位,移动互联终端网络由2G变为3G以及到现在大力推广的4G,网络终端设备有台式机更新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终端,使得大学生的上网地点由原来的家庭、网吧、电子阅览室变成了寝室、教室、会议厅等几乎任何可以达到的地点,上网时间与时长也有原来的相对固定的时间以及较短的时间变为了现在的任何时间以及长时间接触互联网。之前功能单一的聊天软件如腾讯QQ、MSN进化为了具有多种功能即时通讯软件,形式单一的社交网站、网络聊天室、公告版(BBS)等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电子游戏也有单机版游戏变为网络游戏、手游(即手机游戏);传统的购物模式发展为更加便捷网络购物,大学生可上网购买几乎任何与生活学习相关的物品。
这些新兴互联网相关事物的出现,确实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乐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方便的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及时与家人和朋友进行沟通、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消磨打发无聊的时间。在享受新兴互联网相关产物带来的方便与快乐的同时,人们也承担了其带来的烦恼。如遇到问题依赖“百度”,失去了独立思考寻求答案的习惯;喜欢通过网络与人交流,降低或丧失了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沉迷网络世界,长期将自己封闭于自己构筑的幻想世界之中,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憧憬与信心;迷恋网络游戏,甚至是暴利色情游戏,将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混淆,更有甚者产生犯罪行为;疯狂购物,在电子商务平台中经常购买一些非必须品,产生攀比心理。如此等等负面影响,容易产生在当代大学校园中的本科生身上,极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甚至治疗,将对其大学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
心理健康指的是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
要避免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以及对因使用互联网而出现了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我们就需要分析互联网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重视其不利后果,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提出预防措施,减少或消除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一 网络成瘾是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因素。
1、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目前对网络成瘾概念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指主体在无成瘾的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失控,自身控制不了上网的冲动和欲望。网络成瘾对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不仅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也对人的精神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伤害尤其巨大。长期沉迷于网络,缺少现实人际交往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容易引发大学生性格上的孤僻、暴躁、怪异、自闭等心理倾向。当代大学生往往存在心理成熟年龄和生理成熟年龄不同步的矛盾,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与现实条件形成矛盾和冲突,这些会导致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最后是影响大学生的人格。网络成瘾者不受控制地使用网络,会被网络所制约。他们也可能认识到了网络的危害,但是却无法自制,不能自拔。网络成瘾患者分不清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混淆了虚幻与现实,由此导致了软弱、社交恐惧、多重人格,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精神分裂症状。
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1)家庭因素
专家研究发现,存在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学生,而这一时间与互联网在中国传播和兴起是一致的。这一代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就受到溺爱。这时候成长起来的80后家中一般已经有电脑,而且对电脑和网络比较熟悉,因此他们接触网络较早,受网络的影响也较深。再加上有些家长疏于对孩子上网时间的限制和对电脑网络了解认识不足及缺少科学的使用网络的方法,这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父母强制孩子按自己的价值观行事,发展方向要严格遵照父母的设计道路,这种强制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缺乏多元的自主选择。父母对孩子的强制过度、管理过严会造成父母的价值观、学校的价值观、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思想上的冲突,不知道该相信哪种价值观,多元的价值观负荷会造成大学生思想的混乱。为了逃避价值观念冲突所带来的痛苦,他们就到虚拟的网络中寻找解脱,网络成瘾就是大学生逃避所产生的后果。
(2)学校因素
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完全不同于高中,大学生有更多的闲暇和金钱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刚进入大学正是知识和人际交往出现井喷式发展的时期,这时大学生亟待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交朋友。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来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实践中扮演各自的角色,形成特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学的生活带有一定的封闭性,而网络则是开放的公平的,因此网络为大学生认识社会、加强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另外,学校一般对学生管理松散,大学生拥有电脑的数量差不多是人手一台,便利的条件和宽松的氛围都为大学生沉迷网络创造了条件。学校附近网吧林立,学校的网络费用过低,还有就是对网络成瘾学生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治疗,这些都是导致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客观因素。
(3)社会因素
社会对大学生上网的影响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但是也会通过舆论或社会环境慢慢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当前社会上对网络作用的夸大,还有铺天盖地的网络宣传容易让大学生产生误解,认为网络中所宣传的或主张就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文化本身是有一定的传承性的,不同社会的文化是不同的,但是后期的文化都是以前期的文化为基础的。在社会文化变动的过程中,青少年是主体,青少年与老辈们在文化上的认识存在断层。父母和学校老师所灌输的价值观与青少年学生们的价值观是存在鸿沟的。另外,学生们从小学到高中阶段一直是受教育的角色,所有的知识都是来自老师或家长,但是网络的普及给他们提供了另一条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而且更重要的是父母和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经过加工和去粗取精的,但是通过网络获取的知识却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这对于判断力不强的大学生来说诱惑是比较大的。
3、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是很多的,不能仅仅归结为网络的出现和使用,因此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也必须多方面的,应当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建立一套立体的联动防御治疗机制。
(1)家庭方面,加强网络使用的监督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场所,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因此解决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必须首先从家庭做起。父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既要认真了解到网络的积极作用,又要了解网络里所存在的负面影响,而不应一刀切地放任孩子沉迷网络或者与网络隔绝。同时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习惯和网络道德观,同时监督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因为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并不稳定,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甚至导致心理和人格扭曲,尤其是一旦这些不良思想是获取自网络时,他们就会对网络产生依赖。家长对孩子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必须让他们认识到网络不仅存在看得见的便利,同时也存在着危害,网络虽然自由但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道德观和自律观。
(2)学校方面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丰富校园文化
大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比较强烈的,解决大学生的网络成瘾不能仅仅采用阻止上网的方式,而应该通过学校的教育来引导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欲望,让他么充分了解网络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优缺点,同时教育他们正确的网络观念和道德观念。学校的任务应该是让大学生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把网络当做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同时学校应该丰富校园文化,多开展积极健康的校园活动来吸引大学生参加,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并转移他们在网络上的兴趣。“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我们的思想阵地面临严峻的挑战。”学校应该真正从学生出发,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和需要,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积极探索他们成才的模式,不断创新学校的文化活动,逐渐让大学生从虚拟世界回归到现实校园中,在活动中感受知识、友谊、团结。可以借助学校社团来组织学生参加网络知识竞赛,或者开展讲座,让名师大家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分析网络的利弊。只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才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些集体活动中让他们体验友谊、脱离对网络的依赖。
(3)社会方面应遵守职业道德,积极治疗网络成瘾者
社会必须承载一定的职责和责任,比如对高尚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对低俗风气的抵制和批判。毕竟单个的人与社会相比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的影响作用在社会面前显得十分渺小,而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社会新闻媒体的导向、社会风气的引导都对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社会应该积极倡导健康、科学的网络使用习惯,而且应该利用高科技来对网络进行监督,对不良信息进行辨别和拦截,通过技术手段来隔绝不良信息与大学生接触的可能性,为他们输送科学、健康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对待网络成瘾者应该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建立专门的治疗和救助机构。现在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网络成瘾也是心理疾病,需要经过专门的治疗,而且国内也出现了许多戒网中心,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戒网的成功经验。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不能像戒毒那样通过药物来治疗,网络成瘾必须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强制的干涉教育才能根除。而这些都是社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 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1)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大多数游戏告诉青少年的却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勾心斗角,这些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2)对精神文化的危害
目前很多国外网络游戏倍受学生青睐,国外不良文化通过网络游戏入侵。目前网络游戏业最发达的国家是日本,而日本人在设计制作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的把自己的世界观融入其中,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日本的民族文化中的不好的一面也被带入了游戏之中,这无论对游戏界还是整个世界的年轻一代,特别是中学生都会有负面的影响。
(3)对精神健康的危害
由于爆破、枪杀等恐怖镜头频繁,许多中学生玩家常常情绪不稳定,失眠,有时发生知觉错乱现象,对极其重要的事物会茫然无所知觉。对声音极度敏感,即便轻微的声音也会激动得心跳、冒汗。长期如此,还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症。
2、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现在网络游戏设计都是根据学生好奇冒险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场面惊险刺激,游戏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
/2/2
上一篇
:
老年人心理现象识别与对策
下一篇
:
论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
Tags:
互联网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造成
不利
影响
因素
预防措施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