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心理学毕业论文
中华传统文化在抑郁症干预中的价值(二)
本论文在
心理学毕业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情绪源于自己的想法,事实上,在决定情绪的因素中,思维所占的比例甚至比实际生活问题的比例还要大。抑郁症的根源在于对未知的恐惧,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抑郁的可能性,抑郁的心理状态是因为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自己所可能面对的未来的情境无法准确认知于是容易陷入情绪障碍并选择逃避社会和逃避问题,常常又容易因为自己的逃避而否定自己。虽说抑郁症是“一组情绪或心境障碍症候群”,但事实上这些情绪或心境障碍是抑郁症的表现,就像流鼻涕、打喷嚏是感冒的表现一样,其真正的问题是扭曲的思维方式和错误的归因方式(不排除生理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这里不进行讨论)。很多咨询机构采用分析的方式,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情绪的来源并宣泄它,很显然,这并不能有很好的效果。事实上这从另一方面认同了求助者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所以它虽然短期有效,但是“容易复发”。
抑郁症求助者对未知充满恐惧,认为很多问题都是自己的错,认为自己一事无成、无能为力,认为自己“应该”是个好母亲,好父亲,好学生。他们常常注意面狭窄,更多的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随着症状的加重这一问题愈发明显。
有人可能会认为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应该”文化,叫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事实上“应该”句式能成为一种心理的阻碍的原因是人们对真实自我的不认可和能动性的滞后,对于有正确的自我认知的人,他们会把“应该”转化为行动(不论是主动行动还是被动行动,都会让人在行为中看到自身的价值,认识到事情是自己可以掌控的,在行为疗法中陈述)。让抑郁者不要那么在意“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事实上是帮助抑郁者一起逃避责任,并可能纵容其放大情绪。
传统文化的这种“应该”,是希望人们顺应人性的需求,找到自我实现价值的方法,即成为自己认为应该成为的人,而不是社会舆论所倡导和宣扬的人,当人有一个明确的评判对错的标准,便可以努力做好,而不是用社会的视角去评价自己,社会是发展的,社会上也有很多的人,如果我们不能有一个自己的、统一的对社会的认知,就可能在给自己下评判的时候因外界的干扰而动摇,例如因为别人一个不屑的眼神(很有可能是对一个无意的表情的误读)而觉得自己被人看低,甚至因此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把外部动力转为内部动力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抑郁症求助者的不可操纵感。
2、与父母建立联接
传统文化以孝道为核心理念,认为“孝”是一切善心仁爱的开端,认为孝顺父母是作为人最基本的责任。事实上,孝养父母是对父母的认可、接纳,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认可,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父母的影子,对父母的接纳是对自己接纳的开始,和父母相处和谐融洽也是社会交往的开始。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保持尊重,这是人社会化的开端。《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如果这一条在人们心目中扎根,至少抑郁症求助者不会采取极端行为,《礼记》记载,乐正春崴了脚都觉得对不起父母,人又怎么会去做伤害自己甚至自杀的事情呢?
3、积德行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传统文化的理念让人们承担作为人的一种存在的责任,对父母、社会、家庭、孩子的责任,这份责任弱化了人对自己的关注,而要求人们扩大自己的视角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甚至能像佛陀那样渡化众人,对于抑郁症求助者而言,把对自己的狭隘的关注转移到对他人的关心上,可以弱化不良情绪。很多抑郁症求助者认为人们不能体会他们刻骨铭心的悲恸,不能理解他们,因此他们选择独自消化情绪和自己做决定,事实上他们早已放弃了事实的真相而沉浸在情绪当中,显然这时候讲道理对他们并没有很好的作用,如果抑郁症求助者能够把对自己和对情绪的这种过多的关注转移到对他人的关注上或者更多的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存在的责任与价值,可以一定程度的弱化对自己不良情绪的反复强化。长久的幸福显然不是来自于“我得到了什么”,而是来自于别人的认可、羡慕、感激,帮助别人最能让人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这有助于化解抑郁情绪。
同时,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作为人应该做的很多事情还没有做,他们必须采取行动,不论是主动“积德行善”,还是被动的害怕“报应”,他们必须行动起来,事实上,只要我们主动采取行动,总会有回报和收获,怕的是很多抑郁症求助者能动力减弱,自怨自艾,沉浸在已经过去的、无法改变的事实当中。
佛教用三生三世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就,儒家用三代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就,显然三世和三代还没有到来之前,谁也不能说自己的成就低了。所以正规的佛教信众(不包括那些认为烧香就能得到善报的迷信的群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减少对回报的计算可以一定程度上获得心理的平衡,正是因为人们觉得社会或者他人对自己的回报太少才会觉得自己被冷落、被忽视、被孤立,而在这一问题上,佛教让人们用更加长远的方式来看待因果报应——如果这一世没有得到好的对待,这一世积累的善德会在下一世得道回报。
4、正确认识付出和回报
显然,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媒体对成功者的大肆渲染让很多青少年有了误解,认为成功很容易,或者认为成功需要“机遇”,需要“拼爹”,总想找到捷径取得认可、金钱和地位,而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在社会实践中屡屡受挫,容易让人产生对自身的不自信,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抑郁症的增加。传统文化理念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告诉人们一分耕耘得一份收获,传统文化坚信“天之自助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使有再显赫的背景,即使祖上积德,如若这一代不好好维持家业,不仅自己不能得到好的报应,而且会让祖宗蒙羞,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双手勤恳努力,踏实进步取得成功。
5、学会爱人
抑郁症求助者常常认为自己活得的爱不够,而传统文化是让人学会在爱他人、爱万物的过程中寻找到归属感,并从中得到愉悦,你付出的爱越多,就会得到更多的爱,通过言语和行为去表达自己对人、对物的爱,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做了好事别人却并不感激,那也要从自身的方法上找原因,这一方面让求助者主动去做,转移注意力,增加责任感,一方面要求求助者主动思考和联想。
(四)行为疗法
1、面对自己
传统文化的学习圈常常由多个小的圈子构成一个大的圈子,在小的圈子和专门的传统文化教学基地,会形成一个个互助小组,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理念,并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过错”,展露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甚至一些不堪启齿的想法——这一过程在心理学而言是让人们正视自己曾经遇到的挫折以及自己在这一挫折中的角色,这是接纳和认知的一个过程,而大家会站在和你一样的角度去鼓励你,告诉你“其实你已经尽力了”,而不是站在医患对立的角度。另一方面,互助小组其他成员的分享可以激发抑郁症求助者的同情和理解,让他们觉得找到了“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获得一种归属感,并愿意主动亲近这些人,这是社交改善的开始,同时也能让他们在聆听中去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和归因方式。
2、随喜功德
抑郁症求助者的自我评价、对未来的期望过低,与实际成就之间往往存在差异,儒家认为“扬人恶,即是恶”、“道人善,即是善”,在传统文化专门的教学基地中,人们互相之间都非常友善,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看到别人做好事或者有喜事就会开心,佛教宣扬“随喜功德”,当我们看到别人行善,内心跟着一起开心,就会得到一样大的功德。这很显然可以让求助者得到很多认可、赞美,得到正面的积极回应,即使做了很小的贡献,也会被人称赞。
3、互相赞美
在传统文化的互助小组中(有的类似于志愿者团队),安排事物是在分组以后依据自愿原则,在小组内可以采取自己的方法,自由分配,从而完成任务,这一原则的前提是对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充分信任,默认成员都会尽全力去完成。如果你很不愿意做这件事,可以让别人做,别人不会抱怨。抑郁症求助者有一部分在内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反常”的情绪和行为得到别人更多的关注,而在这里这一点行不通。而对于另一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抑郁症患者,如若他们逃避或拖延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或者即使尽全力了也没有做好,其他成员仍然会对他已经完成的部分给予赞美,并齐心协力帮助他完成剩下的工作,这样可以让抑郁症患者得到一定的认可,扭转其负面的归因方式,把“我一无是处”的想法转化成“我可以做这么多,他们都喜欢我。”并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从各个方面去做更多的贡献以得到更多的认可,同时学会赞美他人也是促进社会交往的方法。
4、采取行动
阿尔伯特·艾利斯认为许多情绪问题都是因为消极的自我对话,和非理性思维例如“我应该怎样,但是我无法做到这一点”,“我必须更加完美”,事实上,这指的是抑郁症求助者总是这样去想,但并未采取行动。如果采取行动,那么人们可以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去做的更好并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和受到认可的存在感。在传统文化学习的环境中,大家都会主动做事,刚开始是希望“积德行善”以获得“善报”,后来会慢慢发现被人认可和被人需要的快乐并慢慢喜欢上他这么做,大家都积极去做事,并尽可能去为他人做些什么,在这样氛围的带动下,抑郁症求助者也会参与其中,慢慢的也会体会到这种乐趣,一方面提高能动性,另一方面也会获得更多的外部支持。
5、身教重于言教
告诉求助者你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做些什么事情,都没有和他一起去做,以行动去演示如何获得快乐来得更有实际的效果。传统文化的应用可以说是一种以行为疗法为主,认知疗法为辅的一种熏染的过程,通过环境的熏陶和理念的学习来慢慢的影响求助者的思维方式、归因方式,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在行动中发现自身的价值,找到可控制的感觉,从而获得很好的愉悦感,并愿意亲近他人。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富贵病,事实上抑郁症在低文化层次阶层更为广泛,对于低文化层次的求助者而言,认知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药物治疗显得昂贵,提别是针对中国抑郁症求助者的就医比例和对抑郁症的认知而言,行为疗法和广泛的认知疗法比会谈法、催眠疗法、药物治疗等等更为可行,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在把反社会、社会适应不良、情绪障碍等的人送到传统文化推广的机构参与志愿活动,他们不用说是去“就医”,而是可以很愉快的接受,因为他们是去做“志愿者”,或者是去“学习”听起来非常的顺理成章。
(五)中医治疗
《左传·襄公三年》中记载了楚国子重讨伐吴国,因丧失了军队、土地和大夫,楚国人怪罪子重,使子重内心忧恚,患“心疾”而亡的事情。[ 《古代中医认识抑郁症的历史沿革刊》,《中医药学报》2010年3月20日
参考文献
戴维·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群言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钟友斌:《认知领悟疗法》,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娄伶俐:《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于智然:《今日弟子规》,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钟茂森:《中国精神》,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3月,第1版
蔡礼旭:《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南北朝时期医家把抑郁症归于“虚劳”范畴,认为抑郁是因为“五脏亏虚”,用药以益气助阳药居首位;明清时期的部分医家所描述的“忧郁”和“癫病”与抑郁症的症状特点符合,所提出的病机理论和治法方药对指导抑郁症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
/2/2
上一篇
:
一例“逆反行为”儿童心理咨询案..
下一篇
: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Tags:
中华
传统文化
抑郁症
干预
价值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