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格式
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 首页 |
  • 毕业论文 |
  • 论文格式 |
  • 个人简历 |
  • 工作总结 |
  • 入党申请书 |
  • 求职信 |
  • 入团申请书 |
  • 工作计划 |
  • 免费论文 |
  • 现成论文 |
  • 论文同学网 |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试论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心理描写教学(二)

本论文在中文系文学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
 在以第一人称写的文章中,不可能直接去描写别人的心理活动,这就需要通过别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等间接描写,去揭示别人的心理活动。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在写《帮爸爸戒烟》一文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出爸爸戒烟时的心里想法,可是通过一些细致的间接描写已经将这一心理活动反映得淋漓尽致了。例文:
 第二天早上,只见爸爸的饭量很小,烦躁不安地在屋里走来走去。那模样,绝对不亚于一只饿了几天的狮子。看到这儿,我笑嘻嘻地拿着一盒烟幸灾乐祸地在爸爸面前晃来晃去,逗爸爸。只见爸爸苦着脸,有气无力地说:“去去去,别来烦我!”到了下午,爸爸瘫坐在沙发上,面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落了下来,只听气进,不见气出。到了晚上,爸爸再也忍不住了。只见爸爸手颤颤地拿出一支烟,点燃之后,大口大口地吸了起来,一边吸一边说:“我是真要戒烟的,不过,戒烟也要一点点地来嘛!哪有一两天就能戒掉的啊!我只吸一支,不,就一两口……”“啊!爸爸赖皮!”我惊叫着,冲过去一把奔下了爸爸手中的烟。可是,那烟只剩下烟头了。我和妈妈真是哭笑不得。
 例文中写爸爸“烦躁不安地走来走去,那模样,绝对不亚于一只饿了几天的狮子。”小作者拿烟逗爸爸,“只见爸爸苦着脸,有气无力地说:‘去去去,别来烦我!’”这连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准确地表现出了爸爸开始戒烟时烦躁的心理。到了下午,“爸爸瘫坐在沙发上,面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落了下来,只听气进,不见气出。”这段精彩的神态描写反映出爸爸当时的心里越来越难受,可仍愿意坚持的心理。到了晚上,“颤颤地拿出一支烟,点燃之后,大口大口地吸了起来。”再加上“我是真要戒烟的,不过,戒烟也要一点点地来嘛!哪有一两天就能戒掉的啊!我只吸一支,不,就一两口……”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准确地把爸爸难受到极点,实在忍不住的心理表现了出来。所以,间接描写别人的神态、语言、动作等,也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不过,运用这些间接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应从动作、神态和语言产生的具体情境入手,了解动作、神态和语言出现的前因后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
 3、描写环境,反映心理。
 同样一处环境,不同的描写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心理。一次,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去后山春游。回到学校后,学生要写作文。有两名学生作文中的环境描写有很大不同。一位学生写道:“两边的几棵小干巴树,被风一吹,东倒西歪的。本是春暖风开的季节,却只见到这一丛那一簇的杂草,别说什么奇花异卉了,就连一些野花也难得见到。”而另一位学生对这处环境是这样写的:“两旁的小树林,枝繁叶茂,一阵轻风拂过,树叶婆娑起舞。路边不时透出花儿稚嫩的小脑袋,有的像蓝宝石般晶莹,有的似朝霞般艳丽,把生机勃勃的小树林装扮得更加美丽。刚刚抽出嫩芽的小草在细小的地砖缝中使劲儿地探着身子,挺着腰欢迎我们的到来……”“同样一处环境,怎么会写得完全不同的呢?”我问他们。第一位学生回答:“老师,咱们学校总是去后山春游。能不能换个地方啊?后山没什么好看的,我觉得一点儿意思都没有。”另一个学生回答:“我是刚来的新生。这是我第一次到后山,我觉得挺好玩的啊!在我原来的学校附近根本没什么山……”可见,心里想法不同,即使看到是同一处景物也会觉得不一样。小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但通过环境描写已经把他们的真实心理反映出来了。再有,老师批评了“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十分难过:“树叶在风的吹动下,哗哗哗地响,它好像故意和我捣蛋似的,将一片又一片的叶子飘落在我的头上。”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心里特别高兴,这时只觉得风在耳边呼呼地响着,公鸡在远处得意地叫着,树林里的小鸟也乐得叽叽喳喳地唱着。总之,通过环境的描写,也能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做到情景交融,不仅揭示了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更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刘锡庆、朱金顺:《写作通论》,北京出版社,1983年,第1版,2002年,第22次印刷,第190-209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2/2/2


上一篇:谈谈“意象”与“意境” 下一篇:浅议转化后进生的几点做法
Tags:小学 写作 教学 心理 描写 【收藏】 【返回顶部】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计算机论文
推荐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指出,本站及时确认删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论文格式网(www.lwgsw.com--论文格式网拼音首字母组合)提供中文系文学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论文格式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