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叙事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摘要] 景物描写是叙事文学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可以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也可以象征社会环境,运用得好可以收到言近旨远的效果,为文章增色。 [关键词]叙事作品 景物描写 作用 景物描写是叙事文学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一段好的景物描写可以给文章增色,甚至可以让文章大放异彩。但是,用得不恰当,或者游离于文章主旨之外,也可能使景物描写成为文章的败笔。那么,景物描写在叙事文学中主要有哪些作用呢?我们试作几例分析。 在小说《荷花淀》的开端,作家孙犁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孙犁真不愧是景物描写的高手,语文教师在教出这篇课文时,普遍爱从赏析文章开篇的景物描写开始,月色皎洁,月光如水,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香,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恬静而充满诗情画意的图面。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即环境)、时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作了铺垫,更重要的是对人物形象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勤劳、淳朴、温顺、善良的水生嫂就生活、劳动在这清新、宁静、温馨的环境里,在她的眼里,家乡是那样的美丽富饶,家庭生活是那样的恬淡温馨!当美好的家乡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犯,当外族的入侵使她的家庭遭受离散时,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为捍卫温馨的家庭而战斗,这一重大、严肃的主题不言而喻。作者于朴实平淡中不显山、不露水地显露出了强烈的爱憎。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黄岗中学教师刘折谷语。 参考文献: 孙犁此段写景,情景相生,不仅为下文“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的氛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堪称叙事作品中写景的典范。 概括地说,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一、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 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的泰斗,在他的作品中,景物描写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在《故乡》开头: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作者通过阴晦的天气,寒冷的冬风,故乡的萧索,为悲凉的心境提供了背景。 《孔乙己》中咸丰酒店“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及性格命运的展开作好了铺垫,在不经意中已展示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已和孔乙己的形象融为一体,成为了一个旧时代的终极标志。 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