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论余华小说中的人物意象及其意义(三)
本论文在
汉语言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在世界文学中,傻子形象是一类独特而意味深长的人物,傻子形象一直贯穿于作者的两个创作阶段。《十八岁出门远行》被认为是余华先锋创作的开端。作品讲述一位天真懵懂的少年,怀抱着对未来的幻想出门远行,结果在一场暴力与欺诈事件中,被人无端地打得伤痕累累。作品一开始就指出了在荒谬的世界里,孤独无助的漂泊少年必然承受这种傻子式命运。此外,《我胆小如鼠》里孤立无援的杨高,战栗于欺软怕硬的人群中;《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来发受尽了人世的欺凌;《为什么没有音乐》中老实巴交的马儿,在从朋友处借来的录像带中看见的是妻子与朋友通奸,等等。这些天真善良的傻子,无不流浪在一个个他们难以理解的世界里。这些傻子形象以一种绝望的守望姿态,表达出作家在现实探索中的矛盾心理。余华一方面以近乎神性的单纯,彻底地揭示了丑恶人性的荒诞无望,同时又凝聚了作家对善良本真人性的渴望。
余华体味到“作家要表达与之相处的现实,他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东西总在身边,而美好的东西却总在天涯。”[13]故而,对于余华人物塑造的类型化倾向这一特点,归根究底,源于其与现实既紧张又缓和的微妙关系。历史和现实给作者带来了无法抗拒的迷茫。余华不是不愿意以传统方式书写现实与历史,而是在那样的现实与历史情境中,他找不到恰当的表现方式,也把握不住那种现实。于是,他借助“非常态”的人物形象,来割裂与现实的关系,从而表达出他对于压抑人性的世界的愤怒,同样也完成了作家对于现实世界的颠覆与消解。
而随着写作经历和创作观念的不断变化,余华慢慢认识到现实生活的不可回避和其强大的生命力,再次面对敌对的现实时,余华内心的愤怒逐渐平息,他意识到“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和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世界。”[14]可以说,与现实关系的缓和,促成余华将笔触深入到民间广阔的空间,让人物回归坚实的大地。通过更多的父亲形象这一人物的写照,他在民间温厚的人性探求中表达了人类生存救赎的可能性。
3、
真实性
何谓“真实”?在许多文学理论关于“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论述中,一般将“真实”总结为“除了现实的再现和表现之外,还应该包括在虚构与营造的想象世界中获得的主体知觉的主观意识”。[15]而余华先锋小说所力图演绎的,则是后者指称的一种个体感知的真实。因此,这些小说中的人物,并没有遵循外貌、行为、言语等外在的客观与合理,而是一种基于主体“精神的真实”的表现。主体对外在世界的种种主观情感、欲望、感觉得到了独特的真实表现。
余华试图运用个人的新鲜经验——感觉,去接受真实并传达出这种感觉的真实。大量的感觉、幻觉、预感、梦境出现在作品中,成为人物发展的原材料,人物全面向感觉开放。“他只是感到户外有一片黄色很热烈,那是阳光,他心里想。然后他将手指伸进了口袋,手上竟产生了冷淇的金属感觉……那是一把钥匙,它的颜色与此刻窗外的阳光近似。它不规则起伏的齿条,让他无端地想象出某一条凹凸艰难的路,或许他会走到这条路上去……”。[16]这是《四月三日事件》中的一段叙述。感觉在事实中穿行,并主宰着对现实的体味,现实完全成为小说人物的一种体验。余华更多地以这种鲜活的个人感觉,展示出人的潜意识层面的梦境幻觉和疯言痴语,以为正是它们脱离了现实世界常识经验法规的束缚,并将其中的种种虚伪谬误击得粉碎,从而揭示出了更为真实的人和世界。
如何表现这种真实,这是余华对人物处理的一个关键。“当我发现以往那种就事论事的写作态度只能导致表现的真实以后,我就必须去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寻找的结果使我不再忠诚于所描绘事物的形态,我开始使用一种虚伪的形式。这种形式背离了现状世界提供给我的秩序和逻辑,然而却使我自由地接近了真实。”[17]故而,余华把人物置于一个虚幻的空间里,采取一种叙述真实的方法,竭力使人物形象背离生活常识,将有关生活的混乱与暴力做出极端化书写。
于是人们看到了《世事如烟》中这类人物叙事:六十多岁的老太太3每夜与她十七岁的孙子同床共枕,后来竟然怀了孕;6生养了五个儿,已经被他卖掉了四个,正在盘算着如何将他最出色的小女儿——十六岁的少女4卖一个好价钱;年近九十的算命先生,坚信自己的高寿是建立在自己晚辈们的短寿基础之上的,其中包括他的五个先后死去的子女。为了继续他的寿命,他不惜一切手段来克死其子孙达到目的,花季少女4因此而死。无论是3、6或是算命先生,他们的行径都对现实的惯常逻辑做出了粉碎性颠覆。这种超出现实的夸张,当然打破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细节的真实。作者有意使人物的行为、举动夸张化,以最大限度颠覆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固有印象。这种反叛现实的“真实”人事,不是作者叙述的最终目的,而是用以寓示另一个真实世界的存在。因此,6的贪婪,算命先生的自私卑鄙,都是以另一种真实存在的方式,凸现了现实与历史中随处可见的真实情景,本质上也是对现实真实性意义的强化、补充与丰富。
正是由于现实世界现象的繁复,使得余华深觉把握生活和现实之难。在无边而巨大的现实面前,余华意识到自己对生活的一点形而上思考、一点理性把握仍然显得异常苍白,于是他“开始意识到还是更现实的东西更有力量”。[18]故而与前期作品重视人物“精神的真实”不同,后期余华在小说人物真实性的演绎上,转而强调人物故事内容的客观化叙述,即以再现的原则细腻描写人物的“细部”。这种“细部”并非单单拘泥于人物的外貌、动作等方面,而是一个客观实在的“人”的整体的再现。
如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作者对许玉兰这一人物的刻画并不多,而且相关刻画大多用白描的手法,语言质朴又生活化,但字里行间,人们却能读到一个真实如同出现于生活中的邻家妇人。她爱美,即使在没钱的时候也打扮得干净清楚;她敢和邻居骂街,敢向世人大声宣扬许三观的善良;她有点村妇的粗放,受点儿委屈就坐在门槛上哭诉,同时也敢爱敢恨通情达理,更可贵的是刀子嘴豆腐心,心地善良;她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忘给许三观过个生日,在饭中加点糖。与其说是许三观数次卖血支撑着这个家,不如说是许玉兰支撑着许三观的精神世界。余华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普通人的真实人性。
余华后期并不完全沉迷于人物与现实的距离,有时也将人物投入广阔历史环境和丰富生活体验之中,赤裸裸地暴露生活的现实,尽写处于生活流中人们奔走与忙碌的身影,展示出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为人物的真实性表现融入了一定的现实基础。许三观和许玉兰的故事可能发生在农村中某一个角落,他们生活中鸡毛蒜皮的故事也就发生在中国家庭之中,如夫妻吵架,小孩生病,上山下乡,游街挂牌。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盛行着卖血的风气,这也与当时某些社会风气与情态相吻合。《许三观卖血记》创作于1995年,1996年中国艾滋病问题即得以曝光,农民卖血的情形,开始刺激着有良知的中国人的神经。甚至有阎连科《丁庄梦》(2005年)书写河南“卖血致富”的“艾滋病村”的故事,仍在延续着对这一类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故而总的说来,余华借助对日常生活的回归,通过生活细节和人生情境的叙述,成就了有别于以往的人物的真实性演绎,人物本身也以自在自为的方式让广大读者信服。
[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13].余华.活着·序(中文版)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14].余华.活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3.
[15].吴晓梅.另一种真实的演绎——解读中国先锋小说的形式和意义[J].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年,(1);13-15
[16].余华. 余华作品系列——我胆小如鼠.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 2004.206.
[17].吴义勤主编.余华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6.6.
[18].余华,潘凯雄.新年第一天的文学对话[J].作家,1996(02).
四、余华小说中人物意象的阐释与分析
暴力与死亡贯穿余华创作主题始终的原因分析
暴力与死亡是余华的核心语码,也是研究余华作品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余华作品中,无论是男性意象还是女性意象,大多逃脱不了暴力与死亡的笼罩。他们要么是施暴者,要么是受暴者,要么是死亡者,要么是致使人死亡者。余华对于暴力与死亡的热衷,我们可以试着来探讨其内在的原因:
(一)特殊的童年及职业生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3
/4/4
上一篇
:
论郁达夫文学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审..
下一篇
:
论区域文化视野中的现代作家研究
Tags:
余华
小说
人物
意象
及其
意义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