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中文系文学论文
祁县地方婚俗初探
本论文在
中文系文学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祁县地方婚俗初探
[摘 要] 旧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自由婚姻可言。婚娶的礼俗很多: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出嫁时,有哭嫁的习俗。新社会性,新婚姻法以来,破除旧俗,婚姻自由,但乡间仍存在旧时的一些陋习,如要彩礼。 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婚姻礼仪必然带有那一社会的深深烙印;社会的进步,必然导致婚姻礼仪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婚姻礼仪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在演进过程中具有相当的传承性和稳定性。好的合情合理的婚姻礼仪,会受到人们广泛的承认而历久不衰。我们的目标是倡导健康科学的婚俗。
[关键词] 嫁仪、婚典、自由恋爱、牵线人、要红包、
传统婚俗的内容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来如此。婚姻可谓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旧中国封建婚姻一直依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方式。由媒人提亲到正式成婚需“六礼告成”,需经过数次交换帖式和礼品往来。繁琐的仪式全由父母包办,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封建礼教的繁文缛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封建思想的约束下,属于“无交征婚”。繁琐的礼节可以给双方家长以更多机会了解为子女所择的对象。祁县的古俗一直沿用到清末,其中大体模式也流传到今。
婚姻程序
旧社会男女双方在婚前不进行交往。到婚嫁年龄,便有媒人(一般是专职的)上门提亲。提亲时,媒人先开出命相帖帖,即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属相写在纸上,交给男女双方的父母,双方父母根据命相帖帖论男女是否合婚。对于生日月份也有一些忌讳,有八字相冲的和属相相冲的则不宜谈婚论嫁,如俗语中流传至今的“白马怕金牛,龙见兔儿泪长流,蛇盘兔必定富,猪猴不到头,牛引虎不和股”等。一般认为相同属相的男女生日不在一个月内则应超过百日。提亲合婚后如生辰八字相和、属相匹配则进入相亲。
相亲,即古礼之“问名”。又有相看、相面、相媳妇、相门风等多种说法。由媒人领着一方的父母到另一方家去了解情况,相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明相,由双方定好日期后由媒人领者专程去相看。如倒茶时看姑娘手脚是否灵便,让姑娘穿针引线看姑娘视力好坏,询问一些情况看姑娘反应是否灵敏。而女方家长则看小伙子是否健康,有无才学,人品谈吐如何,以及男方家长的家世经济情况如何;另一种是偷相,即在明相前为了在较自然的情况下对对方有所了解。偷相不定日期,可借串门、看戏、赶集之机,托熟人或一方的父母亲自去。通过闲谈察看对方的家境、人品、容貌。另外还有“侧听”的,即通过对方邻里、熟人来了解对方情况。
在旧社会,男女双方在洞房前一般不曾见面,所以在相看时便出现了一些投机取巧之事。如有的人家子女条件不好或家庭情况不好,便出钱请人代相,等到成婚之日,一切已难以更改。例如在对一位长亲的访谈中,他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兔唇女孩和一个没鼻子的男孩,两人都想找个健全的对象,又都找不下,就请媒人帮忙。媒人去了女方家说:“小子什么都好,就是眼下没什么。”女方想穷点没什么,只要健全。媒人到男方家说:“女孩条件不错,就是嘴不太好。”男方想女孩子家能说就能说,只要健全。直到进入洞房两人才明白。凡如此类,便流传出一些笑话趣谈。
通过相亲双方父母如同意进一步考察,姑娘即被称为“问”出去了,或说“有了主主了”。如不同意则通过媒人委婉的表达意思,并不影响女方别处另聘。
下定(定婚),即古礼之“纳彩”。祁县人或称之为“送四色礼”。在相看满意后,认为可以联姻,则互送文定之礼。各自选择吉日作送彩礼准备,女方一般送男方四宝、扇子、荷包(最好由女子亲自绣的)、裤带(裤带尤不可少)。男方则送女方衣料(称为定亲衣)、以及戒指耳环等。不论送何种礼物,均需凑成四数。也有的地方根据家庭情况而送八色、十二色礼的。
文室,即古礼“纳吉”或称合婚,相当于现在的结婚。文室之时双方交换庚贴,表示婚姻关系已见诸于文书约定。以帖即为结婚的凭证,相当于现在的“结婚证”。文定之后,双方即准备举行婚礼。
送财礼,即古礼之“纳徵”(纳弊)。祁县人又称之为给“下送钱”,纳表示收。纳弊也就是收礼,在一般人家来说定亲以后就安送彩礼(财礼),多少没有规定。对于女方家贫寒无力办嫁奁的,则可通过媒人公然标定价码,也有的借嫁女之机大肆索要财礼的,就属于典型的买卖婚姻。在下送之后紧接着就是送日子了。
送日子,即古礼之请期,祁县人或称之为拜门。即正式确定迎娶的日期,男方事先请阴阳先生择黄道吉日到女方家交换帖结亲,通知迎娶日期,一般在娶前几个月进行,这一天内男方派代表送帖到女方家,拜帖盒中放茭子(高粱)、红小豆。表示亲家和日子红红火火的意思,同时男方要给女方喜钱,女方也要回赠红包,女方如果同意在所选的日期迎娶则回帖表示允诺,如认为欠妥(即根据封建迷信的逻辑去推算是否吉利,是否与女方生辰相克或其家人不利)。则需另请阴阳先生复算,再委托回帖辞谢。另定佳期去迎娶。在所定日期之后各自进行准备,进入最后一个仪程——迎娶。
嫁仪
姑娘“问”出去之后,即进入待嫁状态,自此足不出户。婚前一天,请来一个中年妇女给姑娘“开脸”,这个妇女是全福人(就是丈夫、子女惧全的妇女)。开脸就是用丝线绞去脸上的汗毛,开脸之后把辫子梳成“髻”,意思是少女将变为人妇,角色开始转变,到晚上十点多由三个全福人陪着吃比本人年龄多两个的岁岁饺子(多出的两个意为天地各一),然后才能休息。
出嫁当日天刚亮就开始做梳妆准备,饭后就坐在炕上的罗汉椅上开始着妆,穿戴凤冠霞披。在发机、发髻上插一支笔或柏叶、辣椒等。不论寒暑一身棉衣是必须穿的。一身红色表示娘家祝愿女儿生活红红火火、厚厚实实。腰间用红丝带系铜镜锁古钱等各种镇物。梳妆好之后不得下地沾土,只能坐在炕上,谓之坐妆。等花轿快到之时,坐到事先备好的桶上表达通顺或坐圈椅,表示新人要出嫁了。椅旁站一个全福人给新娘扇扇子。一边念道:“坐椅子,扇扇子,荣华富贵一辈子。”坐妆时,将一块红绣头巾顶在头上,再蒙上一块一米见方的大红双层帕,名曰“遮头红”或“盖头红”。一直到入洞房后由丈夫取下。一切就绪,仪仗队齐备,长班催请起轿,新娘便由兄长背出来放入轿中,讲究的是“哥哥背妹妹,好活一辈辈”。之后便是鸣炮奏乐,迎亲队伍起程。
在旧社会,陪嫁品是女方家长颇未头疼的一件事,它关系到女儿到婆家后的身份地位。以及是否受虐待和歧视。
婚典
迎亲又叫亲迎,就是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直到民国时通常都用花轿(有别于官用八抬大轿,由四人抬)。婚嫁双方借用祠堂职衔牌,旗罗伞扇,“肃静”、“回避”牌,炫耀街头,轿的 数量也表达四乘或四乘以上。
迎亲当日,新郎黎明即起,随父亲或长辈祭祖上坟。有祠堂的要敬香、上祝文名叫“告庙”。辛亥革命后穿戴开始变为头戴一种硬壳礼帽,着长袍马褂,穿高筒靴。早饭后开始穿戴,入轿时不得由轿杆跨入。必须由轿前进入。迎新娘的轿子不容行,由属相相喜、父母健全的男孩子坐着前往,为之压轿喜官,迎亲队伍最前为炮手。持装火药的铁筒,炮有单茼,双茼两种。每进一村即点炮,紧接着是两面开道锣。锣后依次是成对朱牌。再后是扇(俗称日罩),每乘轿前都有一班乐人吹奏,迎娶路线不重复旧路,根据村庄坐落的位置,通常为朱雀(南)出,玄武(壮)入、或春龙(东)出,向虎(西)入,到达女方门前递入更帖,女方总管和主婚人出迎,新郎先进去向岳父母跪拜行礼,然后到客室入坐进茶,男方代表和女方代表则交谈双方准备情况,注意事项、应知之特定习俗等。稍事休息后设筵,撤席后,迎客催促新人开轿,新郎向岳父母辞行,开始奏乐,岳父为新郎批红、簪花,然后开轿乐声大作,加上女方陪客一支比平时更壮大的队伍开始出发返归。花轿次序依次为娶客、新郎、新娘、送客。女家随有跟大嫂,富有之家雇“跟大嫂”,专为伺候新娘,使新娘很快适应婆家生活。一般在起轿前即乘车前行,往住十日即回。新中国成立前凡中上户迎娶大致如此,两乘轿规模较小,至于单轿迎娶或轿车披红迎娶者又次之,属于“唤媳妇”的形式。
典礼。“拜天地”,拜种子或“拜花堂”为旧时婚典上的常用语。主宗的神主幔高悬于拜坛之后,前面桌上没有天地亲师牌位。再前面为一个大斗,里面按方向插五色旗,“斗”的右边是一个柳条编织的罐状物叫做“星”,内有弓箭、车轴、秤杆、式等。最前面是香炉、香筒。
迎娶轿归后,鞭炮齐鸣,然后“长班”入内传讯,立在街门旁的草把被点燃,阴阳先生口中念念有词,什么“良辰吉日新人来,一请新人下轿来,一把干草点不来。”接着男方要给新娘一个红包(称之为下轿钱),全福人搀新娘子走向祭坛。随着主婚人司仪一声“吉时已到—就位”,典礼仪式正式开始。新人依次向神主、天地爷、主婚人行大礼,接着向媒以及各亲属长辈行礼,夫妻交拜后,婚典仪式结束。
闹房旧俗新郎捧斗,新娘捧式。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洞房门槛上事先已备好一个马鞍,旁边有专人拽。一等新娘前脚跨过立即抽去,取意“一世保平安”和“好马不跨二鞍,好女子不事二夫”之意。入室后,俩人并肩坐在炕沿边,全福人招呼把新娘衣角压在新郎袍襟之下,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红(谓之称心如意)。这时新郎新娘才第一次见面,亲朋好友早已围坐在洞房中准备闹洞房。在洞房人的要求下,新郎牵着新娘的手转梯子,新郎背着新娘向父母讨馒馒。新娘口中要叫爹娘,然后还要说:“爹妈给个馒馒吃,来年给你生个胖孙子”。还有喝交杯酒,说令子(即让新郎新娘给诵一些与新婚生活有关的顺口溜等等)。一直闹到更深时方始离去,接着便要喝和气拌汤(寓意新人百年好和),两双筷子用红线拴在一起要两人同时使用,拌烫中故意放辣椒,让新人说:“辣(乐)”,放炭块让新人说:“渗(生)”,前后连起来就是连着筷生,还要乐于生,喝完拌汤小姑子将预备好的便盆提入洞房,同时口中念叨:“姑姑提盆盆,嫂嫂开门门,侄儿侄女跟上一群群”。同时还要说:“盆盆不是白提的,嫂嫂还得给钱呢”。讨个喜钱,图个吉利。
接着便有全福人来铺被子,被子用整块布折扣制成,叫做连头被。三边不掖边,疏针细线。棉絮上铺一红纸剪成的大团花,周围有核桃、枣、针、荔枝等图案,用花指“团结连心”,核桃指两人(仁)相挨(爱),枣和荔枝指早生贵子,针指“情真意切”,总之一切取个吉利。全福人铺好被子还须四角踩一下,中间坐坐,口中念叨几句生儿生女之类的祝词,然后大家退出。而窗户纸已被听房的人捅了若干个小孔,捅纸谐音“通子”,有吉利之意,洞房的四个角摆放着萝卜娃娃,萝卜谐音“摞辈”,这是希望子子孙孙一辈辈摞起来,这是旧社会多子多福的思想,到夜深时则有人在洞房外“听房”或称之为“顶窗台”。等听房的人离去,一天婚典这才真正结束。
新婚生活
婚礼第二天,为亲朋好友的道喜日,这日主人谢客。新娘新郎行家礼,首辞父母,其次是同族尊长,被拜者给新郎新娘送喜钱答谢。
婚后第三天,女家要请女婿,男女双双回女家,女家设宴以上宾待之。同辈和晚辈可以取笑新郎。随后女方最少择三家近亲吃饭,叫“唤回回”,新婚满十天后新娘回娘家小住两次,一般为“前七后八、前八后九、前十后二十”谓之“前七后八,两头都发”,“前八后九,两头都有”,“前十后二十好活一辈子”。
另外关于新婚期间的禁忌有:同一时期结婚的新人在百日内不宜想见,怕喜元相冲。新婚媳妇第五天不得吃婆家一口饭,喝婆家一口水,否则就不算是婆家的人,也有的村庄里不仅不能吃婆家的饭,更不能回娘家,那么新娘便择一近亲,待上一天,晚上吃过饭再回婆家。
婚俗的转变
所谓“三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即使是邻近的村落习惯也不能完全相同。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的变迁,风俗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辛亥革命以后婚俗仪式逐渐简化。新中国成立后破旧立新婚姻自由,对传统婚姻更产生了莫大的冲击,婚姻模式大体未变,只是省去了一些繁文缛节,注重的已是习俗而不再是迷信。
自由恋爱、介绍人、牵线人
建国后破除封建迷信、妇女解放,开始出现“自由恋爱”,男女青年通过生产劳动、学习、社会活动谈恋爱,但这也只是少数部分。五六十年代由于人门思想不够解放,男女青年双方虽然对自己的婚姻已有了自主能力,但正面了解接触较少,多通过介绍人介绍对象,双方如有什么想法多通过介绍人进行沟通,所以介绍人相对重要。从七十年代以来,青年找对象通过正面接触的渐渐多起来,一直到现在男女谈恋爱都要相处一段时间。并通过处事接物来考察对方,介绍人只起到牵红线的作用(即只介绍双方认识),介绍人逐渐变成了牵线人。八十年代以后不经牵线人牵线的自由恋爱越来越普遍,而牵线人这时又转为了青年人出于礼貌沟通男女双方家长情感的桥梁。
二、相亲 订婚 结婚
相亲沿用古俗,不同的是多了婚姻当事人的直接参与,体现了婚姻自由。定婚时诸如换帖、送四色礼之俗都保留了下来,但与解放前的定婚有了根本的区别。男女双方是出于完全自愿的,它受当地道德约束而不受法律约束。紧接着就是结婚,男女双方感情成熟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领取结婚证,男方家这一天要简单宴请近亲,叫做“吃结婚饭”。主要是让新娘同男方亲属认识。长辈这一天要给新人“红包”。这一天也有举行一些简单的仪式的。但由于传统习惯,虽已成合法夫妻,却并不作为正式的婚典。
三、送财力 嫁仪 要红包
送“下送钱”的旧俗,包含严重的买卖婚姻倾向。新中国建国后至今,祁县“下送”的女方红包一般只是女方置办酒席的费用(女方自己也大多用于添置自己的嫁妆),只有极个别索要财礼的人家,但受舆论谴责。
女方在迎亲之日所做准备基本沿用旧俗,只是不论冬夏一律红色棉衣裤,近几年也有棉衣裤、婚纱交替穿的,开脸、吃神色、岁岁饺子等习俗都流传了下来。而女方的嫁妆在改革开放之后也由少到多,从衣柜、缝纫机、冰箱、彩电、摩托车到现金、支票、小气车。
中国传统旧习俗为增喜气,办喜事多要送红包,因而要红包的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在婚礼上更是处处要给红包,吃客、送客要红包,打杂的要给红包,下轿钱到现在成了下车钱,从4元、8元、16元、180元666元甚至还要多。另外八十年代兴起了女方向男方索要新家具设备如缝纫机,九十年代开始要彩电、金首饰、摩托等,相应的顺口溜有什么“三金两彩一冒烟”。九十年代后期又流行大包,即在结婚之日(或择一吉日)男方给女方一个数量可观的红包,其余从简。红包却逐渐增长“三四一五”(一万七)“三六一八”(二万六)“三九不见天两不要”即三个九千元,“不见天”为小汽车,“两不要”为一不要债二不要父母。
四、迎亲 婚典
领取结婚证,虽受法律的保护,但在风俗的影响之下人们的观念中皆以礼为重。因此在结婚后双方择日举行典礼仪式。新中国成立了以后轿迎之俗不禁自止。五六十年代最常用的方式为自行车迎亲,迎亲之车绑以柏叶、红绣球,后坐加上红垫极为简便,八十年代开始留心汽车迎亲,由普通运输车到高级小轿车,一小时4000元租林肯,由一辆到两辆或更多,车上披红绸,装婚车。逐步升级互相攀比。
婚典形式自建国起一切从简,拜堂处取消了一切封建迷信用品,五六十年代悬挂毛主席相,现在则挂一个大红喜字,旧习俗中跪拜礼也转变为鞠躬即可。进入九十年代录象之风、拍婚纱照之风兴起。
五 逗媳妇 闹洞房
这方面的习俗可以说是经历了没落到繁荣到再没落的过程。建国之始逐步没落,改革开放之后再次兴起,新娘子一到,新郎的亲朋好友便开始出花样繁多的节目逗新人。先是“马架”进屋,然后是唱情歌出屋,典礼时则给新人放上小板凳,鞠躬时头得超过膝盖。到宴客时新郎新娘满酒时表演如“高山流水、二郎担山”。到了晚上开始闹洞房。除传统节目外,又增加了如咬糖(或苹果)、用舌头卷筷子,卷毛巾等等。节目也由文明转向粗俗甚至野蛮,十分不可取。至于“听房”之俗已逐步淡化消失。
婚俗的社会功能
任何一种习俗都融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情况,人民的共同愿望,阶级观念等等。因而民俗又可说是民族发展的见证。
历史透视功能
从清末到民国再到建国—改革开放。婚姻由繁而衍,又简到繁。充分展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而婚姻筵席大操大办大宴亲朋,过生日开锁儿等风俗一摆几十桌不能说与晋商五百年的称雄史和祁县商帮发达时“金祁县”的富庶没有多大的联系。
二、阶级政治功能
在旧中国人民把婚后生活的贫苦归咎于属相相克、八字不和,明显是封建迷信在发挥作用,妄图麻痹人民思想,“跨马鞍”“男方送下送钱”的做法则体现了男尊女卑,女性依靠男性的思想。至于建国后,婚礼堂上是挂的毛主席像则与当时高度政治形势紧密相连。
求生求美功能
千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广大人民同自然斗争同剥削阶级斗争的历程中,民俗中处处体现人民艰苦奋斗和对生命的追求对美的向往。洞房中的陈设,喝和气拌汤时的快生乐生,小姑子提便盆时说的令子,无不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延续。新娘子的满身红头,花堂洞房中的张灯结彩,婚晏中处处用到的全福人,下轿钱要的吉祥数则充分表现了受苦受难的人民憧憬生活的平安喜乐,美满幸福。
四、科学教育功能
新娘待嫁时的父母说教,闹媳妇时要馒馒的习俗(让新娘叫爹娘)都起到了教育作用。但使新娘由少女向少妇的转变,传统洞房中的嬉闹对于婚姻当事人以及参与其中的青年无疑是一种性教育,这对社会上性教育空白自是一个补充,而新婚后的住回回习俗则包含了一定的科学成分,以便新婚当事人适应婚后生活。
婚俗的思考,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正如钟敬文先生所说;“习俗分包俗,俗信迷信。”祁县的婚俗中也遗留下了许多有害的习俗。如属相相克,八字不合的说法,仍是村巷中津津乐道的话题,由此影响了许多男女不能结为连理,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的习俗一方面铺张浪费,另一方面也给许多家庭造成经济困难、家庭矛盾。村落中还遗留着“冥婚”的习俗(即给死人结亲)仪式等一如生人,明显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思想,给社会带来危害,而诸如用阴阳先生择吉则往往贻笑大方。
随着时代的前进,祁县各地的婚姻礼仪不仅由繁趋简,而且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迷信的、丑陋的陈规旧俗从婚礼中消失了,一些健康、活泼的新风尚逐渐推广开来,国家倡导节俭办婚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旅行结婚、集体婚礼等新的嫁娶形式。 以上是我对祁县地方婚俗的一些调查和粗浅的看法。通过对民俗的了解,我认识到了加大对民俗研究的投入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也希望广大人民俗工作进一步做好工作使民俗文化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
:
浅谈爱情文化遗产的新价值取向
下一篇
: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Tags:
祁县
地方
婚俗
初探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