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一、与对两本《纲要》进行简单的介绍: 对于这两本新旧的《纲要》的对比研究,首先先要介绍一下两本书是在怎么样的条件下制定下来的。《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是建国以来根据我国幼教工作者长期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在研究制定时,回顾了我国幼教所走过的路,总结了从老解放区的幼教工作以“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孩子”确立的保教合一的形式和内容到解放后十七年比较注意年龄特点,贯彻全面发展方针的经验,纠正了幼教工作受运动干扰较大,过份强调阶级教育和照搬照抄外国幼教经验的偏向,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的内容、要求,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任务和要求必须通过七种手段来完成,要克服重上课、轻游戏、忽视日常生活的倾向。旧的《纲要》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制定而成的。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是在是自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颁布到现在,幼儿教育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幼儿园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令人惊讶的变化。所以面对着这样幼儿园教育的先进发展,遵循《规程》的精神,和目前的现状而制定进行试行实施的,有着符合时代潮流的特点和先进性。(以上内容主要摘自于旧纲要和新纲要的前言部分)。 二、两个《纲要》主要内容上面的比较研究: 《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中的主要内容中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主要讲的是“年龄特点及教育任务”而且这个部分就有四大点需要阐述。在《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内容中的总目标是培养一批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立下志向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新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分为: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个方面的教育,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三至六岁儿童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须的,是社会主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很重视的发展学前教育。我们要着重重视学前教育,为“小学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培养新一代人”做好必要的准备。《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之中说的主要是新中国建立之后,随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和教育这开始注重幼儿的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开始作为培养孩子的重要的开始进行重点培养,开始逐步的钻研幼儿教育的发生与发展,开始逐步渐渐地关注三至六岁儿童的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还阐释了三到六岁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而且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要求方法上写的也是比较详细的,这个对于那时候的教师的教育孩子和引导孩子方面给了比较好的比较详细的方式方法的指导与教育,对于老师们进行教育也给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而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2001)》中,在《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基础上,从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理还有基本规律出发,根据现在教育的发展形势比以前更为进步的同时,在《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基础之上,更多的强调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寓教育于生活及各个活动之中,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相对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新纲要更多的注重于孩子们的生活细节,把孩子们培养好的习惯放在第一的位置,之后在对孩子们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意识,树立孩子们的远大理想。而且新纲要在幼教更宏伟发展的今天,更好的体现了学前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更详细的写出了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孩子,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该有的分工,和应该怎样去做的一个指导指南,更好的让教师去理解孩子,和更多的去读懂家长在新时代里对孩子们应有的教育的期望,能够更好的对孩子们进行指导,更好的和孩子们家长们、共同的为了孩子们更好的明天做出更好的指导,对于孩子们未来的发展,起到更为好的教育作用,为孩子们未来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做出更好的贡献。不管是《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还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都是不同时代的不同孩子们的需求的一种体现,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幼教事业更好的发展来给老师们定制的更为专业的指导和指南。 三、新旧《纲要》在细节方面的比较研究: 《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中提出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班级,也可以因地制宜开设复式班级,这个是无论哪个时期这些个都是非常必要的,是非常正确的,对于幼儿园孩子们的教育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在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2001)》中,也是把这个作为非常重要的要求来进行分别得年龄教育,注重孩子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的不同的教育,对于孩子们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和生理各个方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及其适时适当的指导,是对于孩子们的发展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历史时代进步意义的观点,是对孩子们的未来有深远教育及其影响的一个决策,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但是在《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中把孩子的教育内容分为了: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部分进行了分类,并对于这些方面的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在这些的领域的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表现,还有不同的需求,以及应该达到的程度,在书中,集中地说了不同的领域的内容要求和应该怎样上课等等的内容,写的相对的还是较完整的,是有利于教师进行观看和学习的。在新的《幼儿园指导纲要(2001)》中,和《教育大纲(1983)》的在领域的划分中是不同的,在《幼儿园指导纲要(2001)》中把领域分为了五部分而不是旧《纲要》中的八部分,它们分别为:健康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五大部分,相对于旧的《幼儿园教育大纲》,《幼儿园指导纲要》阐述的更为详细了,不仅把领域分为了和以前不同的部分,而且,在结构的布置上更为的方便,明了,不仅写出了教育目的,领域的目标,实施的要点,而且还提出了对于幼儿园老师,对于幼儿园的环境以及对领域教育工作的评价,都有很详细的介绍,还有提出了详细的要求,还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年龄特点,教育目标的内容与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写得非常详细,非常是和老师们很好的进行了解还有进一步的学习,有不懂的可以仔细的阅读,进行实施,对于幼儿的常见的一些问题可以很好的找到解决和引导的办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是在《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较为详细的更为细致的分析了孩子们在各个领域的不同的教育目标还有要求,在《幼儿园教育大纲》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例如:在《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中的语言教育中,其中主要目标要求:1,是孩子们有很好的听音能力,能够听得懂音。2,要学会正确的发音,为能够正确的清楚地说话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3,使幼儿能够很好的读发音,练就好好说话的基本能力,等。内容要求是有一点点的单一的。而《幼儿园指导纲要(2001)》中在这个的基础上还提出了更为多元化的指导要求,例如目标要求: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时自然礼貌。2,有良好的倾听能习惯和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3,敢于当众讲话,能清楚地进行自我表达。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理解其中的含义,并有初步的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5,学习运用普通话。根据语言领域的目标的不同,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和《幼儿园指导纲要(2001)》的不同,因为他们是不同时期的产物,所以在要求上和内容上都有着不同,细节上也有着不同时代的要求。 四、总结: 对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和《幼儿园指导纲要(2001)》,他们是不同时期制定的有关于幼儿园的一个指导的一个教育方案,他们都是为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能够取得更好的更为突出的进步而制定的,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各自的深远的影响,是不能够忽视的,作为21世纪的新时代,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提出了更为高的要求,对于现在社会的突飞猛进,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提出了更为高的要求,所以才推出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来跟得上时代对于幼儿园的要求,更够更好的教育和引导孩子们,使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使孩子们能够更好的为了祖国的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当然《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中那些正确的可以继续的发扬光大,继续的运用于对于幼儿的教育当中,使两个《纲要》里面重要的有用的观点和要求都能为我们所用,为幼儿园的更好的发展,积聚能量,对于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进行更为深入的努力与研究,使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孩子们以后的各个年龄阶段得教育能够打好基础,为了祖国的明天献出自己更大更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