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
会计论文
金融论文
国际贸易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轻化工程
德语论文
工程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信息计算科学
电气自动化
历史论文
机械设计
电子通信
英语论文
物流论文
电子商务
法律论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场营销
电视制片管理
材料科学工程
汉语言文学
免费获取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装工程
模具设计
测控专业
工业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应用物理
电子信息工程
服装设计工程
教育技术学
论文降重
通信工程
电子机电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学
艺术设计
新闻专业
信息管理
给水排水工程
化学工程工艺
推广赚积分
付款方式
首页
|
毕业论文
|
论文格式
|
个人简历
|
工作总结
|
入党申请书
|
求职信
|
入团申请书
|
工作计划
|
免费论文
|
现成论文
|
论文同学网
|
全站搜索
搜索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论文格式网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新课改与教学常规之我见
本论文在
其他论文
栏目,由
论文格式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www.lwgsw.com
,更多论文,请点
论文格式范文
查看 新课改与教学常规之我见
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发现,新课程所阐释的基本理念的确很先进,能够接受,但在落实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赶时髦、走形式,急功近利的现象,我们就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讨论。
一、自主、合作、探究不是学习方式的全部,不能由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新课程认为,传统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因此提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实施中,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准,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再加上一些人的不切实际大肆宣扬,导致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就是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前的方式都不能再用,否则就不是新课程。这就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固然不可取,就是在使用传统教材的时候也不提倡;至于接受性学习,新课程也没有说要全部抛弃,无论是使用哪一种教材也不可能全部抛弃,接受性学习在教学中有它合理的一面。 接受性学习在许多时候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人类几千年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再去重复经历祖先经历过的漫长的认识过程。也没有必要让学生作无谓的探索、验证,对这类成果知识,用接受学习,几分钟就可以了解、掌握,还有必要去验证嘛!接受学习,教师讲,学生记,效率很高。可见有些知识就适宜用接受性学习方式,它能简化学习过程,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一些地区由于缺乏较好的文化环境,学生学习起点低,如果生搬硬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效果会适得其反、浪费时间。
在新课程中,也没有要求所有的内容都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些内容就不适合采用,如语文课的背景,作者简介等;更没有明文规定说是绝对不能用接受性学习,每一种方式都有优点、也有局限性。应该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际出发,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出发,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选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教师教学评价中,不宜、也不应该以是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作为衡量教师教学理念是否先进的重要依据,并不是用得越多、越频繁越好。采用哪一种学习方式,一是看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运用,二是看教学效果是否是最佳的。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观的独特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这也充分体现了对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三个维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落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慎用课件、不丢基本功。 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有许多优势和长处,如增加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但正如任何手段和方法都有局限性,课件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不容忽视,主要是造成师生的依赖、惰性心理。 现在的教学评价中有一种偏向:不看是否需要,都以使用课件为一种标准,缺少课件的课就不是一堂完整的课,更不是一堂好课。其实,这种片面评价对教师产生一种误导,使教师形成一种心里负担,不用课件怕人家说自己落后,跟不上形势,所以,不管有无必要都要用课件。不是为提高效率使用课件,而是为了赶时髦。特别是一些观摩课、公开课,似乎不采用课件就是保守,就是一堂失败的课,最起码也是不完整的课。有的讲课教师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忽视了听老师讲。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一节课下来,听课者大饱眼福,可黑板上除了课题没有其它任何痕迹;有的教师因计算机操作不熟练,造成课上到中途而无法进行,只好在旁边配个“助教”。有些观摩课、公开课成了多媒体的大展览,教师只是按按键的工具,看不出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更看不出教师实践智慧的火光。 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在把主要精力花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无形中就放松了基本功的训练,很少写板书,板书能力就会退化;忙于制作课件,就不可能有多少时间去认真研读文本,势必造成朗读水平的下降。所以,在一些公开课的课堂上,多媒体是展示得眼花缭乱,板书却不敢恭维,教师的范读、领读等水平更是令人不敢苟同。 一堂课就40分钟,教师在不断播放多媒体,就把学生的读书时间、训练时间占用了,这无疑对抓学生的“双基”是不利的。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可以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学生训练,看多媒体学生不可能就会读书。识字,也不可能就会写字。比如,有一个专家在听一节公开课之前,叫一个学习中下的学生来读这一篇课文,把这个学生不会读、读不准的字、词记下来。在课堂上,教师也就这样不断地展示其课件。在课后,该专家又叫那个学生来读这篇课文,原来不会读、读不准的字、词学生依然没有多少改观。可见,过多的展示多媒体并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使用多媒体必须慎重:一是看需要、必要;二是让多媒体发挥积极作用。课堂教学不能丢弃教师的基本功。比如,训练学生写字,特别是小学生,教师就要认认真真地作示范,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书写功底,规范学生的书写。教学生读书,规范语言教育,从小抓好普通话的学习,教师就要作好范读、领读。因为,上课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带电脑,教师还必须要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 三、正确处理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关系。 教师的角色不管如何变化,教师都有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一种光荣责任。如学生回家,家长问:“今天老师教什么?”学生做得不对,人家就说:“老师是怎么教你的?”“讲”,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最基本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语文课介绍背景知识,离不开教师的讲;适合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习的内容教师必须讲,如数学的公式、定理;指导学生作文离不开教师的讲,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可能达到自评的程度;推导一些学生需要记住的公式,教师必须讲。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也必须认真练好“讲”的基本功,用好“讲”的常规教学手段,但是“讲”,必须“精”,“精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非讲不可的内容才讲,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坚决不讲。在时间上,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时候才讲。二是要讲得精彩,善于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把复杂深奥的道理用新鲜、活泼、简明、流畅的语言帮助学生释疑解惑,使学生顿开茅塞,恍然大悟。这样的讲,本身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优质资源。 新课程不是全盘的否定教师讲,而是反对教师以陈旧的教育理念看待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多讲、随便讲,把课堂变成教师的讲堂。新课程支持教师必要而精确的讲,精讲实学,因为教师必要而精当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学得更扎实、更有实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会因为教师的讲而得到更加积极有效的发挥。比如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时,教师适当的点拔、激励,就会使学生思路畅通,信心倍增,减少挫折感,增加成功的体验;如果这时教师不讲,由学生在黑暗中摸索,学生就会一筹莫展,甚至灰心丧气,停止思考。这种情况重复多次,就会使学生积累一些痛苦的体验,始终走不出失败的阴影,学生就会灰心丧气,丧失信心。 四、正确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些地方的自主、合作学习出现了形式化、泛化的倾向。一是不看具体情况, 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有课必用,似乎不这样做就不能体现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二是操作失当,比如语文教学,学生连课文都还没有认真读,就忙于组织讨论、表演七嘴八舌,讨论很是激烈,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新而无用。一篇课文上结束,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这是一种严重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盲目形式。 在教学评价中,对自主、合作学习的评价一定要着眼于学科特点,如数学使用的概率就远远低于语文;着眼于内容是否需要,着眼于是否有效。不能凡是运用这种形式教学的都歌颂赞扬,要采取,形式化的做法就要反对。 五、正确处理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关系。 新课程提倡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其目的就是让教师以科学的目光看待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把教材当作圣经,生搬硬套,照本宣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对教材应该采取分析的态度,有选择的使用它。如尽管按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语文教材,与统编教材比较,有了很大的改进,版本的选择余地很大,但也不能说就是尽善尽美,教师无论使用哪种版本的教材,都有一个重新组合、合理取舍、调整顺序等等问题。就一本语文教材的使用,一篇课文而言,在不影响目标落实的前提下,教师也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多深,学多少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掌握。 在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教师评价中,要看教师的教材观是否先进,就看教师能否根据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当防止几种倾向:一种是教材本位,把教材和教学内容混为一谈,把教材内容和教学参考资料不加选择地塞给学生;另一种是凭个人兴趣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导致课程目标的缺失。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移动互联网下的中小企业的移动电..
下一篇
:
新课程环境下的师德教育
Tags:
课改
教学
常规
【
收藏
】 【
返回顶部
】
人力资源论文
金融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论文
法律论文
物流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其他论文
保险学免费论文
财政学免费论文
工程管理免费论文
经济学免费论文
市场营销免费论文
投资学免费论文
信息管理免费论文
行政管理免费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格式
数学教育论文格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论文
物流论文格式范文
财务管理论文格式
营销论文格式范文
人力资源论文格式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中文系文学论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