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的性格培养
[摘 要] 早期儿童的成长,与培养者的关系极大。因此,谈及早期儿童的培养问题时,必须强调对他们的父母或/和其他抚育人的教育和培养问题。 [关键词] 幼儿 家长 教师 性格 曾经有过一项调查表明,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可是他们最头疼的是孩子的行为和性格问题。人们虽然常常议论孩子的性格,但是,许多父母对从小培养孩子性格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在许多家庭里,重智力发展,忽视性格培养的情况,还相当普遍。特别是当前社会上,对儿童教育急功近利之风盛行,使人们对性格培养有所忽视。因此,更需要大力呼吁,引起人们对性格培养的重视。 一、性格的认识 每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种个人特点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称为性格。 二、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有些家长以为性格是自发形成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良好的性格特征,是需要培养的。比如,婴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婴幼儿自制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这些是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不加教育,任其自然发展,孩子不会产生关心他人、不会自制的性格特征。因此,对孩子的性格来说,不培养,实际上是负向培养。也就是让孩子的性格特征朝着负面的方向发展。 负面的培养,会导致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有些父母在幼儿小的时候,就给幼儿灌输了一些不好的信息,让幼儿以为这样就是对的。比如:幼儿跑时不慎摔了一跤,有些父母就会对幼儿说:“不哭不哭,都是这地不好。”说完还用脚去踩了踩地;踩地的方式,是让幼儿一时停止了哭泣,但是长久下来,幼儿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不管出了什么事情,都把错误推到别人的身上,自己永远都是对的,没错的。还有些家长在于幼儿玩耍时,没有注意到自己无意识的行为,会让幼儿学习模仿。妈妈让幼儿去“打”爸爸,这在大人看来是玩玩的,可是在幼儿的意识中并不是这样的,不知不觉中就让幼儿养成这种动不动就打人的习惯。当这些习惯养成以后,大人感到苦恼,想要改正他们就要费很大的力气和耐心了。 三、培养性格的难度 性格培养和智力培养不同,在某种意义上说,性格培养的难度较大。 因为性格是多侧面,有两极性的。也就是说,性格由多种特征组成。性格特征又有两极性。因此,不仅孩子自己不能意识到,连大人往往也没有意识到。比如说,现在的幼儿从小在家都是娇生惯养的,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要说一声,就会有人来帮助他们,这也就养成了幼儿的依赖性,也就缺乏自立的能力。现在都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管,所以这种现象出现的比较多。少数家庭是父母自己教养的,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这一类的幼儿都很懂事,不依赖别人。 现在许多幼儿都经不起挫折,如果大人都能自觉得去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克服困难的倾向,那他就从小知道“自己摔到了就要自己在原地爬起来”的道理。 性格倾向不易改变。所谓性格形成,就是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已经稳定。比如,幼儿到了年纪,要上幼儿园了,很多在家不容易发现的事情,到了幼儿园就体现出来了。家长在老师的反映下,才能了解到自己的孩子是属于 “吃硬”,属于“吃软”,还是属于“软硬不吃”的类型。成人一般都会顺着孩子原有的性格倾向去对待他。实际上也就使他原有的性格倾向日益巩固起来。如果已经形成的性格带有不良倾向,则不易改变过来。 四、幼儿性格差异的表现 每个幼儿的性格都有个别差异。3岁幼儿的个性萌发的个别差异,凸显在一下几个方面中: 合群:不同的幼儿在与其他幼儿的玩耍时候就有明显的差别。有些幼儿比较活泼,和与新认识的幼儿很快的认识,玩耍,对人热情,比较好相处;有些幼儿很内向,不喜欢玩,也不怎么爱说话,总是自己一个人,不会和其他的幼儿在一起;另外还有些幼儿有攻击性行为,很喜欢去打别人,争抢他人的玩具,如果抢不过还会出现咬人的现象。经过教育,友好、合群、同情心等性格特征会渐渐养成。 独立性:幼儿在一岁多以后,独立性就需要开始发展了。幼儿要自己动手吃饭的时候,这时候大人最好不要去喂他们,让他们自己吃;幼儿要自己走路,不要被抱的时候,也请家长尊重他们的意愿。如果大人能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自己独自安睡等等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那么到幼儿3岁左右,独立性的特征就会明显出现。否则,大人事事包办代替,幼儿到了3岁,还得追着她们喂饭,抱着她们走路,陪着他们睡觉……这样的幼儿就不会得到成长了。 自制:两三岁的幼儿,有的已经能够懂得一些规矩,比如:不随便要别人给的东西;不和不认识的人走,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也能服从道理;而有的幼儿,则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蛮不讲理,不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大哭大闹,一定要家长去附和她们。这与是否及早培养自制力有关。 性格差异的表现在幼儿园中就比较明显的表现出来,每个幼儿的差异,老师都能很清楚的知道。例如;中班的幼儿都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在玩玩具的时候,明明自己手上有玩具但还是要抢别人手上的玩具,抢不过就打人咬人,明知道这样是不对还是会去这样做。有时还会强词夺理,说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或者,就是说别人的不好,不会想到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 另外,在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中,有时会发现幼儿在幼儿园能自己动手做很多事情,吃饭睡觉等等,但在家里却吃饭要人喂,睡觉要人陪的现象。原因是在家有人宠,在幼儿园就只有2个老师,老师是不好去宠他们的,所以在幼儿园独立性就很好的表现了出来。 五、注意对培养者的培养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儿性格的培养,与培养者的关系极大。因此,提出幼儿期性格培养问题,同时必须强调对幼儿的父母或/和其他抚育人的教育和培养问题。 父母的认识与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性因素。因为儿童的生活条件中的许多其他因素都由父母所左右。比如:父母如果能给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自立,独立,不依赖他们,就能让幼儿得到较好的发展。又比如,有些父母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过分焦虑、过度保护、一手包办、喜静厌动,或者不去积极引导与帮助,都会妨碍孩子性格的发展。父母是幼儿的第一教师,所以父母的一些决定对幼儿起着重要的帮助。 幼儿是通过成人接触世界的。因为幼儿的活动能力有限,他接触到的事物,是由成人提供的。成人对幼儿的教育任务,是提供认知活动的对象;引导他活动;辅助他活动,帮助他实现活动愿望;当然,还要保证幼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