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摘 要] 目前中国经济事实上己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国有企业,主要特征是国家所有制的企业, 增长缓慢,亏损普遍且严重,负债比例很高,职工大量下岗。由于这部分企业仍然是国 家的主体,无论从它所处的地位、上缴利税、职工比例、资金总额、等等。都是“老 大”。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另一部分则是非国有企业。其主要包括:集体所 有制、私营企业、个体企业、三资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97年国有企业的 年增长率为-0.6%。也就是说,9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非国有经济完成的。 现实是严酷的。国有企业己成了中国经济中最大的问题,也同样是最困难的问题。 如何面对在中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但又困难重重的国有企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发展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深刻的影响着中国。 改革 1、国企改革的四个方案 (1) 国企私有化。 国家保留一部分的国有企业。其中主要是基础资源供给、公用事业、以及高新科技 产业。而其它的行业,大都可以转化成私有。 (2) 国企业集团化 进行“资本运营”,资产重组。例如中国石油集团的资源重组。 (3) 国企业市场化 实施政企分开、独立核算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让企业中竞争中发展。 (4) 国企业股份化 即引入多种资金,建立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保障企业发展。 2、四个方案进行分析。 (1) 国企私有化。 私有化的优点就是“船老大”明确。通过制度改革,我们将可以解决国企的这一问题。 国企如何私有化?俄罗斯的教训可以为鉴。这仍然是一条崎岖的未知之路,难度并不比创新制度低多少。资本主义世界中,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发生这样的变化了。如果我们 努力发展的是私有经济,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然后也必将经历一个资产者的支配地位被知识分子替代的过程。不如现在把眼光放远一点:先在制度上领先了西方,早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谓:上兵伐谋。国有制的优越性在于“国有”二字。由于这不是“私有”,便不涉及私人的利益。从而也没有了私人的短视和利益纠纷。掌握知识的人如能够顺理成章的成为“国有”的代表者,那么,他们将首先得到资本和所来的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第一等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生产要素,资本国际化,包括世界游资的剧增,使得资本流动加快,也就是资本使用率大大加快。“没有钱”己不企业的问题。“没有技术”才是真正的问题。新的国企中,生产者是主人。人是企业构成的第一要素,一切以人为核心展开,而不是资本。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本的获得则是简单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以资本而围绕建立的模式被替代了。这就是新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是以人为核心的。 (2) 国企集团化。 集团化的实质是政府企业集团。由于这样的企业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几乎肯定的,企业与政府成为一体。“政府的企业”或“企业的政府”,双方都能得到益处。 当今世界这种“强强”已经成为大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式。 (3) 国企市场化 企业家的自主是市场经济的首要条件。微观属性决定宏观状态。物质状态决定于分子属性。没有自主独立的国企,市场经济也是不完全的。所以要将政企分开,将国企放入市场中,用合于市场的运营方式来发展国企。 (4) 国企股份化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不能操之过急,应当逐步过渡,可以考虑以下过程: a.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国有企业,如在横向联合中有生产要素结合,特别是已经出现法人相互参股的企业,在评估存量资产和界定产权的基础上,通过招募股权筹集资金,逐步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 b.对国家产业政策允许进行股份制经营的企业,可采取企业合并方式组建股份制企业,一种办法是将劣势企业的部分产权或全部产权合并到另一优势企业,保留所有权(不同于被兼并)和放弃或保留法人地位。从而形成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合并股份制企业;另一种办法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产权合并,各自取消法人资格,从而构成一人新的股份制企业。 c.在组建企业集团过程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凡核心企业均可采取入股方式向其紧密层或半紧密层企业进行参股或控股,被核心企业参股或控股的成员企业均可适当扩大法人相互持股并向内部职工募股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d.在企业改造扩建中,可以吸收股份投资,将多方投资形成的资产转成股份,从而形成股份制企业。在原企业未股份化之前,可先行实行一企两制,然后再逐步向股份制企业过渡。 e.对已经实行企业法人资产股份化并且运行三年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按《公司法》规定的要求,可以适当选择一批公司改造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可以采用内部股份有限公司和公开上市公司两种形式①①。 二、 发展 1、培育发展一批大企业和大批小企业。大企业必须具备国际竞争力。 “十五”期间国企要抓30—50家。必须以人才为制高点,以资金为纽带,以技术为支撑,以管理为核心,把大企业抓住、抓紧、抓实、抓好。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之宝。一个国家,只有当它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以及大批具有与大企业相配套、在专业化、社会化方面特色明显的小企业时,这个国家才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2、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使现代公司的体制与制度更为科学、合理、有效。 世行行长沃尔芬森2000年说:对世界经济而言,完善的公司管理机制好像健全的国家管理一样重要。笔者认为,这里的关键还是要创造出形成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基础。具体办法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上海广电集团的经验很具启发意义。这家集团在改革中推行国有制绝对控股,同时又由多家国有投资公司分别持股,并保持股权较为均衡。这就使集团同企业原主管部门间形成“隔火墙”,促进政企分开。经济学家张卓元认为,这有利于将来把“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国有制,改为“分级所有,分级管理”的政府所有制,中央一级占大头,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3、加大制造业融资力度,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上海工业在近几年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原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资本众多,融合有方。长期以来,银行、金融机构和一切可以运作资本的组织、团体和相关的法人、自然人,之所以成为企业投资者、经营者不可或缺的资金合作对象,原因就在这里。 4、重点依赖国内市场,确定现阶段中国企业的市场重点。 美国学者托夫勒指出:中国入世后,就不必过分地依赖出口。日本的问题是国内市场发展不充分,他们把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制造业,但没有很好地将它运用到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只是把“革命”完成了一半。这个说法是值得重视的。中国人口众多,发展迅速,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人民收入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中国市场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市场都无法取代的。 5、继续推动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形成劣汰机制。 目前仍应重视通过变更所有者和变更企业组织形式来实现部分国有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通过大力发展股份制,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来发展典型形式的混合经济。 6、科学配置各类资源,逐步实现国际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通常有两个办法,一是“走出去”。可以重点选择国外新技术,整合自身的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管理软件,改善提高投资效益;可以与多国多地区发展多边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中优化企业文化。二是“引进来”。主要通过吸引国外境外资本、技术、管理的引进和有效的机制、体制的进入,改变国有企业的现有资本结构、技术结构、企业战略、运作机制和企业形态。 7、加强改善企业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 主要有二点。一是要重视人的作用、人的行为,二是要重视人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运作。在研究建设知识型企业时特别应注重研究建设学习型企业。同时要设立独立的管理职位,对知识实施有效的管理。 8、寻求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现政府的方向性引导、指点和帮助。 主要是财政、货币、汇率和收入等四大政策。 9、加强监督,建立有效的防止腐败的机制。 在国企中,如何监督领导贪污受贿是一个难题,单单依靠领导的主我检查和素质,那是不可行的。所以要建立起一套防止腐败的机制,比如加强工会的权力,让工人也有权力说话,并将反腐败机构独立于政府财政之外,真正做到独立,不受外部因素打扰。这样可以最大可能的保障国企业的发展。1.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于金富 2.关于股份制的几个问题 刘吉